APP下载

从《体育之研究》管窥毛泽东体育思想

2019-01-19樊桓伯包呼格吉乐图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国民体质思想

樊桓伯 ,包呼格吉乐图

(1.内蒙古师范大学 研究生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2.内蒙古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

1. 《体育之研究》的撰写历史背景

20世纪初中西方文化冲撞,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国内政府推行的“军国民主义”体育思想,使得酷爱体育锻炼的毛泽东对体育有了更为全面、科学的认识。毛泽东以辩证唯物主义观,满怀一腔热血,写下了《体育之研究》,并于1917年4月发表于《新青年》,该文章赢得了陈独秀和有着“板仓先生”之称的杨昌济先生的认可。《体育之研究》旨在唤醒民众对国家、体质健康的认识,让民众都参与体育锻炼,唯有增强国民体质,才能实现民族自强。《体育之研究》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体育思想及方针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更是为中国日后的体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当然这离不开杨昌济、孔昭绶、张干等授业恩师对毛泽东体育思想的影响。

2. 《体育之研究》的形成

2.1 授业恩师对毛泽东体育思想形成的影响

2.1.1 杨昌济对毛泽东的影响

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毛泽东认为读书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要始终不渝地坚持。“活到老,学到老”,“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这种思想使毛泽东逐渐走上了革命道路。在第一师范求学期间,杨昌济老师对毛泽东的影响颇深,毛泽东遇到不懂的问题时,都会向杨老师请教,两人经常畅谈到深夜。毛泽东对杨昌济先生的伦理学、修身课程、社会学等科目颇感兴趣,学习也很认真,每次考试都能拿高分,杨昌济更是格外器重毛泽东。毛泽东撰写《体育之研究》的过程中,吸收了中西哲学思想精髓,即中国古代哲学和西方资产阶级哲学思想之混合,对体育的研究方法,也引入了大量杨昌济先生的哲学观点[1],特别是杨昌济先生的体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毛泽东对体育的体育认识:

2.1.1.1 国家兴亡离不开体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杨昌济作为伦理学家对这句话十分认同,其中心思想就是要人们必须有一个好身体,具备勇敢的精神和坚韧的意志,否则就不能承担起国家的重任,在精神和学问上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同时各方面的职业与工作,都与体育紧密相关,没有一个好的身体是不行的,一个国家应该有尚武之风。杨昌济曾出游日本,从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中就可以看出体制的差异,也看出了尚武之风的重要性。因此,国家的兴亡与体育息息相关[2]。在毛泽东撰写《体育之研究》的过程中,杨昌济作为毛泽东的精神导师,给予他极大的感悟与帮助,

2.1.1.2 杨氏七段功。杨氏七段功,是杨昌济先生依据自己的养生法则,编著的一套操练方法。其主要内容为:一是手指伸缩运动、二是肩胛骨运动、三是左右斜向后反身运动、四是左右斜向后坐、五是足尖画圈、六是跳跃运动、七是运目运动,也就是转眼珠子。七项虽然简单,但蕴含了全身上下的运动,使全身得到释放,此外,杨昌济的三种健身方法:冷水浴、废止朝食和静坐,对毛泽东后期创编毛氏六段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给《体育之研究》的撰写奠定了基础[3]。毛氏六段操与杨氏七段功相同点在于,都可以让人劳其筋骨的同时,短时间内放松身体。

2.1.2 孔昭绶对毛泽东的影响

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期间,孔昭绶任校长,时隔多年,他让毛泽东始终记忆犹新。孔昭绶温和大度,笑容满面,学术研究方向是注重文学类、精神文明类的研究学习;注重因材施教,鼓励学生走出去,关注一些社会、国家、国际上的动态,从外界获取学习的内容与知识,从外界寻找答案,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及思想进步,提倡学生多进行体育锻炼,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孔昭绶在面对不同的学生时,有着不同的教学方式,尤其是面对毛泽东这种偏科的学生,决定采用扬长避短的教学方法,但给毛泽东定下的目标是数理化科目必须及格,最终在期末考试的时候,毛泽东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了孔昭绶给他定的目标[4]。毛泽东每天晚上坚持在宿舍学习,孔校长为其感动,将阅览室的钥匙给了他,于是毛泽东每次都去阅览室学习,且学到很晚,正是毛泽东的这种学习精神,为他以后走向革命道路,领带人民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基础。后来毛泽东回忆这些事情,在心里深深地向孔校长表示感谢。孔昭绶校长的体育理念为《体育之研究》的形成奠定了坚定的思想基础。

2.2 毛泽东的军事体育思想实践

孔昭绶回到中国,被再次任命为一师校长,此时的毛泽东将自己的体育思想结合实践,写出了《体育之研究》一文。毛泽东将自己的想法向各位老师做了汇报,这与孔昭绶崇尚的军国民教育,提升国民体质的思想是一致的,所以亲自批准毛泽东组建学生军。随后,毛泽东组建了二百人的学生军,将所有的学生们,都带入“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潮流当中[6]。当1917年11月北洋溃兵向长沙溃退时,遇见学生军站岗执勤、戒备森严的第一师范,不敢采取任何行动。毛泽东凭借惊人的胆略,果断采取护校措施,并在当地警察的配合下,带领赤手空拳的两百学生军于猴子石,将傅良佐部的三千北洋溃兵全部缴械,于是有了毛泽东人生中的第一次军事行动,这一事迹也是学生军的经典战例,后被第一师范校长孔昭绶记载入校史,并称赞毛泽东一身是胆。

3. 《体育之研究》的丰富内涵

3.1 军事体育思想

《体育之研究》开篇就论及:“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的基本国情,言语之间足以可见,毛泽东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不仅强调了强健体魄的重要性,还一针见血地指出民强则国强的真知灼见,旨在通过体育提高全民强健体质,以振“武风”。同时,在“体育之效”部分中指出:浅显地来讲,体育运动的一般意义是基于个人层面的“营生”,即:个人的体育运动目的在于健体养生,而深入地来讲,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是基于国家层面的“卫国”,即:国民强体尚武可以保家卫国,捍卫领土主权,并且以“勤体育则强筋骨,强筋骨则体质可变,弱可转强,身心可以并完”的话语深刻地解读了体育与身心的辩证关系。毛泽东更是指出“欲文明其精神,先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主张将精神与体魄合二为一,以提升国民整体素质。以精神凝聚国民爱国之心,以体育塑造国民强健体能,培养出具有一定战斗力的国民才能做到“兵强、国强”。

3.2 学校体育思想

“重文轻武”的教育积习在我国素来已久,教育家鄙弃武夫粗蛮,大多对体育视若罔闻,尤其是近代以来,晚清政府于1903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虽然规定各中、小学堂设“体操科”,所授“体操”为器械、兵式等体操,但是体操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多无学识,语言鄙俚,闻者塞耳,所知惟此一技,又未必精,日日相见者,惟此机械之动作而已”,根本不顾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可想而知,如此枯燥呆板的体操根本无法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编排,要按照学生学龄阶段进行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安排,如:“游戏宜乎小学,兵式宜乎中学以上”。《体育之研究》从儿童、青少年、成年人身体生理特征的视角出发,强调体育具有促进体质健康的意义,毛泽东反对从教育中将体育剔除出来,而忽视体育在教育中的作用,认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即:德、智、体三育并重,进一步说明体育是教育实施的根本基础——“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

3.3 体育健身思想

《体育之研究》中第八节《运动一得之商榷》中记录了“毛氏六段操”,又称“六段运动”,是毛泽东独创的一项健身操,共六段二十七节。毛氏六段操的创作,离不开杨昌济先生的杨氏七段功,以我国武术基本功为基础,加入体育舞蹈,吸取欧洲健身体操的分类法、以及杨氏七段功的精华部分得以创作。得到了杨昌济先生的认可,杨开慧亲身体验后受益匪浅,将毛氏六段操传播开来。

4. 结论

从《体育之研究》中可以看出毛泽东的体育思想浓厚,体育意识超前,时刻将体育与强国、强军联系在一起。并在前人的基础上创作出“毛氏六段操”,以增强国民体质为己任。

猜你喜欢

国民体质思想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一直难忘
思想与“剑”
高地
"国民健康监测"专栏导读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