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图书馆地方文献收集工作浅谈

2019-01-19张洁琼西安音乐学院钢琴系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9年10期
关键词:黑胶资料文献

张洁琼(西安音乐学院钢琴系)

1 音乐图书馆简述

音乐图书馆,简单地说就是运用图书馆学的研究方法,对有关音乐的文献资料进行采集加工、分类收藏和整理编目,并利用独立的场馆和区域、丰富的馆藏资源,为读者提供音乐作品的体验、鉴赏和讲解等特色服务。

音乐图书馆最早产生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尤其是二战以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各个大学图书馆、专业音乐学院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等纷纷成立了音乐分馆,并以多种形式开展各种音乐专题服务。在欧洲,有浓厚的音乐氛围,由于音乐及音乐教育十分普及发达,诞生了肖邦、门德尔松、施特劳斯、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等音乐大师,他们的音乐作品被摆放在公共图书馆最重要、最显眼的地方,许多国家为此也专门成立了音乐图书馆。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公共音乐图书馆”已相当普及,平均每一两万人就拥有一家公共音乐图书馆。[1]

随着我国将文化建设和文化安全上升到了战略高度,各地政府部门均加大了对公共图书馆的投资力度,极大推动了公共图书馆建立音乐图书馆的热情,图书馆也以此为契机,开展了多项特色服务。音乐图书馆被列为各馆重点建设项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23 个省、市、自治区的70 多个公共图书馆都不同程度地建立了音乐图书馆或视听空间。这些部门的建立,吸引了大批音乐爱好者,同时为广大音乐工作者提供了专题音乐文献查阅及欣赏世界顶级音乐的理想场所。

众所周知,衡量一个图书馆的规模和影响力与该馆的藏书数量和藏书质量有关系。音乐图书馆要保证健康稳定的发展,需要不断地丰富馆藏文献,并且要突出地方音乐文献的服务特色、优化馆藏结构,如此才能提高音乐文献的馆藏质量及利用率,拥有更多的读者。

2 地方音乐文献概念及分类

高树榆先生认为,地方文献包括地方出版物、地方人士的著述、论及地方的著述。地方人士又包括原籍为该地的,也包括原籍虽不在该地但曾在该地任职、居住,并有相当影响的人。[2]尹洪英馆员认为,只要能反映本地区社会各方面情况的出版物,都可视为地方文献。它的形式包括书刊、个人传记、报纸、科研成果、家谱、地图、会议资料、年鉴、摄影、书法、宣传资料、碑帖、年表等。[3]地方文献应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实用性和史料性。因此,地方音乐文献包括涉及音乐的地方出版物、地方专业人士的著述及不在本地居住但其出版物的内容涉及到该地区的音乐文献史料。地方音乐文献可以归入“音乐文献学”的范畴。1985 年,许勇三先生首次提出了“音乐文献学”概念,并把它作为音乐学与普通文献学的交叉学科和音乐学的下属学科。[4]从此,“音乐文献学”作为一个单独的子学科被学界广泛研究与应用。

西安音乐学院的王誉声先生将音乐分为单纯乐种和联合乐种两类。单纯乐种包括器乐、歌曲、说唱、歌舞、戏曲五大种类;联合乐种分为器乐、歌曲(西安鼓乐和福建南音)和器乐、歌曲、歌舞。[5]国外学者把音乐简单地分为艺术音乐、流行音乐、传统音乐。还有很多的分类方法,如西安音乐学院罗艺峰教授在《传统音乐分类学原理》一书中详细地论述了各种分类方法及分类应遵循的公理。[6]笔者认为,音乐分类虽多,但万变不离其宗,都可以归为“听”的艺术,因此,将音乐文献统一命名为“一切听的艺术和相关出版物”,包括器乐、歌曲、说唱、歌舞、戏曲等及其相关的文本文献。

综上所述,本文所搜集的地方音乐文献应该包括音乐本身,以及用图片、音视频和文字记载音乐的各种印刷品与出版物。

3 地方音乐文献资源的收集

地方音乐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对图书馆来说,是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不但可以丰富音乐图书馆的特色馆藏,保存、传播人类知识,还可以为当地的科研机构、音乐院校、艺术团体等提供丰富的、可参考的文献资源。

(1)乐谱及音乐家生平资料。乐谱,是音乐家创作的结晶,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是记录、保存和传播音乐作品最基本、最重要的文献。人不可能永生,但音乐却可以因为乐谱的存在而长存,因而收集并保存乐谱的意义巨大,是音乐图书馆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正式出版的乐谱一般比较容易采集,非正式出版的乐谱、音乐家创作手稿的收集要动员社会各个阶层的力量,包括从地方文化站、档案馆,以及发动群众在民间音乐爱好者中间进行搜集。另外,还有一些民歌、民间小调只是口传心授,没有乐谱,这就需要请专业人员先录音,然后再请音乐家根据录音谱曲,最后将乐谱收藏保存。

音乐家生平传记及其作品历来都是音乐图书馆文献收藏的重点。一首好的音乐作品对人类的贡献非常巨大,毛泽东曾经这样说过,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张寒辉的《松花江上》 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乃至全国人民的悲愤情怀,唤醒了中华英雄儿女奋起抗战的决心和勇气;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并被亿万人咏唱;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直到今天仍然不断地被各大乐团演奏着。

(2) 音乐专著。音乐专著是系统研究音乐最直接的文献。中国最早的音乐理论专著是《乐记》,全书共23 篇,现只流传下来11 篇,其余已经失传。音乐专著,尤其是政府研究机构编纂出版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也代表当时的主流思想。还有一些由业内有较高知名度的学者编纂的团体及个人著作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上述这些专著是音乐图书馆的重点收藏对象。

(3)学术论文。学术论文一般代表的是某个时期的研究成果,但音乐论文信息量巨大,笔者在中国知网上以“音乐”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结果高达362,348 条,音乐图书馆可以把发表在核心刊物的、据有较高学术水平,能反映当地音乐文化的学术论文重点收藏,以供专业研究人员查阅。

(4) 会议论文。会议论文具有新颖性、时效性、前瞻性,与会人员大多是音乐专业的专家学者,他们提交的论文能代表音乐界最新研究成果。会议论文集一般印数有限,大部分还是非公开发行本,如果不及时收集,若干年后就很难找到。另外,有些研讨会是以某个地方音乐文化为主题展开的,其论文更能代表该地区的音乐文化。这些会议论文都是音乐图书馆应该重点收藏的。

(5)民歌、民谣及民乐。民歌、民谣等大部分都散落在广大的乡村,并且没有乐谱。以鼓乐为例,笔者在中国知网上以“鼓乐”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结果只有寥寥数篇文章,且大部分只写了鼓乐的现象,很少触及其奥妙之处。笔者曾参加过陕西关中一带农村庆祝活动,一面大鼓、几个铜锣,鼓槌一敲,铜锣跟着响起,这些鼓乐既没鼓谱,也没锣谱,但敲打的人心中有谱,声音铿锵有力,节奏整齐而不乱。据当地人讲,一到农闲时节,乡里会举办锣鼓大赛,届时参赛队共聚一堂依次表演。鼓乐很多,乡和乡甚至村和村敲出的声音都不相同。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广大的农村,民歌小调比比皆是。山歌、号子、民歌小调是当地人民在生产劳动中用于远距离沟通或是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方式,久而久之形成了固有的音乐格式,而它们大多数都是口传心授,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容易消亡。为了保存记录这些地区人们文化生活习惯和娱乐方式,音乐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上山下乡,去田间地头为他们拍摄录音,以保存这些珍贵的音乐文献资料。另外,还可以通过当地文化馆、群艺馆等多种渠道收集并保存这些原生态、能反映当地文化的民歌、民谣等资料。

(6) 戏曲。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且南北文化差异很大。北方音乐大部分粗犷高亢,如西北的秦腔、山西的晋剧、河南豫剧、河北梆子等。江南的音乐则多委婉细腻,如苏州评弹、越剧、黄梅戏等。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戏曲受众越来越小,很多地方小剧种也濒临消亡或有些已经消亡,而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为了使这些作品经久流传,在若干年后我们还能欣赏到这些文化艺术的魅力,音乐图书馆有责任对其收集并保存。

(7)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音乐工作者深入实地通过拍照、录音、录像等手段采集到的影视资料,是调查研究的结果,是音乐研究者的第一手资料,也是音乐工作者研究当地音乐最直接、最可信的文献,十分珍贵,音乐图书馆要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并保存此种文献资料。另外,音乐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也可以到农村和艺人家里,通过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方式得到相关的采访资料,也可以通过实地录音、拍摄等方式获得相关的资料。

(8)节目单及相关视频。20 世纪30 年代,上海主要大戏院的门票及明星的海报现在已经成为很珍贵的文物了。节目单、海报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音乐文化背景,收集艺术院校、演出团体的视频及节目单,能真实反映当时当地的音乐文化。其收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 音乐图书馆可以和当地音乐院校建立横向联系,直接从这些机构收集音乐视频资料是最便捷、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专业的音乐院校,每年都会举办许多场次、不同类型的音乐会。据不完全统计,2018 年,西安音乐学院共举办各种音乐会、汇报演出三百多场。这些音乐会节目单及音视频资料的收集都不同程度地丰富了本地音乐文献资源。② 音乐图书馆可以和当地艺术团体建立合作关系。近些年,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文艺下乡活动搞得有声有色,艺术剧团频频下乡慰问演出,这些曲目大多都含有地方特色文化,非常贴近群众生活,深受老百姓的欢迎。音乐图书馆通过和演出机构合作,可以很轻松地获得有关图片及视频资料,也有益于地方音乐数据库的建设。③ 音乐图书馆可以和剧院、演出主办方合作。据不完全统计,2018 年,各类艺术团体在宁夏人民剧院共演出两百四十余场,其中包括《丝路天歌》《璀璨国乐、绽放梦想》 等涉及宁夏本地艺术团体创作的曲目达二十余场,它们代表了当地文化艺术的最高水平,收集和保存这些资料,可以为以后的地方音乐艺术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7]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能和剧院及演出场所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音乐图书馆的地方音视频资源就像是有了活水一样,会源源不断地得到补充。

(9) 黑胶唱片、CD 碟片。黑胶唱片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用来贮存声音信号的载体,从它的诞生到今天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为人类记录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有声资料,风靡了整整一个世纪,影响了几代音乐人,至今仍然被一些音乐发烧友奉为挚爱。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虽然纸质文献能够将音符准确显现,但艺术大师的声音或是演奏通过灌制成黑胶唱片将得以更好地保存和流传。黑胶唱片从它的发明到应用,都是音乐界最重要、最伟大的事件,非常值得音乐图书馆收藏和保存。虽然20 世纪80 年代发明的录音机、CD 机、录音带、CD 光碟以低廉、方便等优势逐渐取代了黑胶唱片,黑胶唱片也正式宣告从幕前退到了幕后。但黑胶唱片辉煌的历史不能被遗忘,收集和保存黑胶唱片就是保存人类的文明记忆。值得一提的是,大连音乐图书馆是第一个将古式唱机和7,000 多张上世纪风靡全球的黑胶唱片展示在展厅内的音乐图书馆,让读者再一次感受到黑胶唱片永恒的魅力。[8]

CD(激光唱片或光盘)代表小型镭射盘,是一个用于所有CD 媒体格式的一般术语。最早由SONY 和PHILIP 公司于1980 年作为音乐传播的形式推向市场,由于CD 操作简单、放音时间长、便于快速选曲等诸多优点,迅速淘汰了录音带,成为目前最主流的音乐保存介质之一。现在音乐图书馆收集的世界音乐都是以CD 光碟为存储介质的。因此,音乐图书馆应尽可能收集到更多的音乐CD,尤其是涉及地方音乐或地方音乐家的CD。据笔者调查,天津音乐图书馆收集的音乐CD 多达14,800 余种。[9]

(10) VCD、DVD 等影像资料。VCD、DVD 是继录像带被淘汰后主流的影像音乐保存介质之一,尤其DVD 凭借其存储量大、保存时间长被广泛的应用在影像音乐市场。众所周知,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像资料能毫无遗漏地记录音乐的某个瞬间,对音乐文献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地方民间音乐大多是口耳相传,唱词大多是现编现唱,而能准确记录历史瞬间、保持地方音乐原貌,尤其是记录本地音乐人艺术瞬间的一定是影像作品。因此,搜集并收藏这些影像资料极具历史价值。

(11) 数码影像资料。互联网使信息的传播和利用更为快捷和方便。数码照相机、摄像机的发明将摄影变得异常方便。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将数码照片、数字影像的数量发展到极致,几秒钟就可以把照片或视频传遍全世界。因此,在互联网中寻找并采集地方音视频音乐文献不失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另外,当地广播台、电视台有很丰富的地方音视频资源,与他们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版权允许的前提下,有选择地复制或录制使用价值大、处于濒危状态的音视频资源也是音乐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要来源之一。音乐图书馆还可以与农村民间艺术团体建立合作关系,他们常常为老百姓家中红白喜事走街串巷,很多表演虽然不登大雅之堂,但很受当地老百姓的欢迎,其中不乏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音视频资料。

猜你喜欢

黑胶资料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以最简洁灵活的方式享受黑胶音乐 Blue Aura PG1 Cambridge Audio YOYO M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黑胶LP特别推荐
黑胶LP特别推荐
黑胶LP特别推荐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