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学习、多维成长:中学体育教育的“多多益善”理念

2019-01-19翟生辉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中学教学内容

翟生辉

(武汉体育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

1. 引言

在中学体育教学全面创新背景下,要从学生兴趣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体能素质、学习习惯,融入多样化教学内容,积极变革教学思维,构建多元学习模式,聚焦学生多维度成长,将让学生在中学阶段形成积极主动的锻炼习惯和健康的身心素质,从而实现中学体育教学活动的根本创新。

2. 理念单一、内容单调、学科单立:传统中学体育教育问题解析

传统中学体育教育往往以“辅课”的形式存在,教学时间与教学资源投入都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尤其是在部分升学考试压力较大的年级,体育教育时间“缩水”现象严重,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教学理念,都与中学生培养诉求之间存在本质性差距。

2.1 理念单一:教学模式死板,缺乏应有创新

目前中学体育教育仍然被作为一门常态化的“学科”来开展,从课时设置到教学考核,都与“语数外”学科高度相仿。在教学理念上,大多实施“老师示范+学生练习”的教学模式,课堂更多由教师来主导,学生缺乏足够成长空间。在教学方式上,大多体育教育缺乏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对标准动作的讲解仍然停留在老师语言描述和动作示范上,教学效果相对较差[1]。在教学考核上,更多以学生的客观成绩为标准,缺乏对学生健康身心素质的应用关注。整体来看,初中体育教育理念未能及时予以更新,与学生培养要求之间存在“脱节”现象。

2.2 内容单调:教学趣味性不足,缺乏应有完善

目前中学体育教学的内容主要依据教学大纲来选择和设置,基本上为主要运动项目的技巧、理论知识和学习方法。内容使用过于单一,具体而言:其一是体育教学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应有关注和融合,未能将学生兴趣纳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之中,教育体系的趣味性和活力相对不足[2]。其二是缺乏及时更新与完善,教学内容相对陈旧。在全民聚焦健康的时代背景下,体育运动发展迅猛,尤其是在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成熟发展影响下,体育运动出现了诸多新变化。但是,体育教育并没有及时更新,影响了学生培养的理想效果。其三是教学内容过多关注了学生的体育理论与技巧知识学习,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应有关注和培养。

2.3 学科单立:学科互动不足,缺乏应有融合

体育学科是一项习惯与素养培养的学科,良好的体育教学是一门学科内多项目融合,学科外多科目互动的教学体系。通过将学生体育习惯延伸至其他课堂,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才能实现体育教学的理想效果。但是目前多数中学体育更多“割裂”开展教学,学科内衔接性不够,学课外融合互动不足,影响了学生培养效果[3]。比如,学生在不同学期学习到的体育知识与技能,未能形成有效衔接,出现了“学新忘旧”的问题。当然,多数体育教育更没有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影响了该学科的应有价值。

3. 注重创新、聚焦学生:中学体育教育创新要求

结合当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诉求看,体育教学创新时,要注重将体育文化内涵、学生兴趣融入其中,切实提升中学体育教育的生命力和感召力,使学生能够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中,寻找到个人兴趣,感知体育文化的应有魅力。

3.1 创新成为教学“新常态”

创新是教学的“优势基因”,更是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要求。中学阶段学生发育成长速度快,加上体育项目理论与技巧更新快,因此,中学体育教学想要实现最佳效果,就应该将“创新”作为教学活动“新常态”。通过及时汲取新理念和新方法,从而让整个教学活动始终保持应有活力。此外,当前体育教学创新过程中,可以使用的技术、设备与软件也更加丰富。教学创新具备了“硬件+软件”的双支撑[4]。

3.2 学生成为教学“主动力”

良好的身心素质是学生在中学阶段掌握扎实知识,形成良好身心素质的重要基础。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身心素质,也是当前体育教学追求的目标。从目前体育教学活动创新要求看,无论是选择更生动、有趣的内容,还是变化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考评体系,都应该以学生的实际状况为基础,无论是学生的体能素质,还是身体负荷,都应该是当前优化体育教学首要考虑的内容。

4. 多元学习、多维成长:中学体育教育“多多益善”理念的应用策略

在中学体育教育创新进程中,积极诠释“多多益善”理念,则是从学生学习体系的“多元化”出发,围绕学生“多维成长”目标,积极推进体育教育创新,使学生能够在体育学习中形成健康的身心素质。

4.1 方法多元、评价多元、内容多元:打造中学体育教育多元学习模式

“多多益善”,并不是盲目的将各种内容都应用于体育教育之中,如果盲目增加内容,只会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在该理念指引下,教育活动要注重使用“自主式”、“探究式”等多元方法,通过综合考虑学生实际与教学规律,从而灵活使用教学方法,使学生适应当前教学需要。在教学评价上,也不能简单使用“数据”来衡量,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堂积极性,并以动态成长角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应用上,除了用好教学大纲的相关知识内容外,也要结合具体教学需要,从互联网或生活中寻找可被应用的教学素材,通过为学生提供多元化教学内容,有效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4.2 习惯培养、意识引导、精神铸造:推动学生体育学习多维成长

体育教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等综合性优势,决定了在体育教育过程中,不能简单关注学生体育知识、技巧学习,而要从学生体育习惯、健康意识和体育精神等多维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推动学生多维成长,是从学生视角出发的教学理念,也是当前体育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方向所在[5]。在体育教学时,要通过合理引导,尤其是将体育教学与学生课下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积极锻炼的习惯和健康作息的良好意识。同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使学生生动直观的感知体育精神的深厚魅力,进而真正热爱体育运动,实现“多维成长”的理想目标。

4.3 课内融合、学科互动、以赛促学:驱动“教与学”融合互动

体育教育是“教”与“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活动,结合当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看,良好的体育教学应该是“课内充分融合”、“不同学科及时互动”和“以比赛促学习”的全新模式。第一,课内融合指的是田径、球类等运动项目相融合,趣味性与竞技性相融合。比如在足球教学时,对学生短跑冲刺的速度有极高要求,这就需要将短跑教学中的技巧训练融入其中。而趣味性与竞技性的融合,则是打造生动课堂的重要要求。比如“投篮竞赛”就是将投篮竞技与趣味形式生动结合的重要表现。第二,学科互动指的是将其他学科中与体育教育相关的知识进行“关联性介绍”,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实现真正“融合”。比如,可以将生物学知识的“呼吸”知识与体育有氧、无氧运动相结合,形成学科知识的“最强联盟”。第三,以赛促学指的是利用体育竞赛的机会,深化学生对所学体育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心态和团队精神等等,丰富体育教育价值。

5. 结语

在中学体育教育中使用“多多益善”理念,并非简单的“内容叠加”。而是从学生学习兴趣、成长诉求出发,从学生体、智、美育等多个维度出发,构建“多益多善”的体育教学新机制。通过对传统体育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结合学生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求,从多类型、多视角来选择教学素材,确保学生能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真正实现技能提升与健康习惯培养。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中学教学内容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