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蹈啦啦操竞赛中运动员心理状态与应对策略

2019-01-19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高水平教练员队伍

陈 磊

(武汉体育学院 研究生院,湖北武汉 430079)

世界啦啦操锦标赛,使全球各国啦啦操运动员齐聚一堂,了解接触不同文化,丰富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互相学习以促进各方面的发展与进步。[1]运动员长期训练的成果检验途径就是比赛,很多运动员在训练期间竞技能力发挥非常优秀且处于最佳竞技状态,不见得比赛时能够发挥得好,不单单因为陌生环境及其他客观外部的原因,最重要的是运动员本身,随着社会科学的进步,高科技设备被应用到运动训练实践中,很多运动员在体能、技战术上不相上下,因而心理素质是否强大成为影响比赛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但运动员心理特征研究中,研究者往往会把运动员心理特征当成影响比赛成绩的唯一因素,这样得出的结论是片面的。[2]世界上没有相同的第二张脸,就如同人心一般,人们的心理各不相同。不同运动项目的运动员拥有不同的心理特征,虽然不同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但在很多时候同一项目的运动员也因个体差异的不同导致不同的心理差异。在比赛场上,运动员们的心理通过多媒体大屏幕展现在观众面前一览无遗。通过观摩一场比赛,不仅可以欣赏到运动员展现的精湛技艺,还能看出甚至体验到运动员们超强的心理素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8年世界啦啦操锦标赛决赛舞蹈啦啦操子项目前三名参赛队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录像观察法

观察2018年世界啦啦操锦标赛决赛舞蹈啦啦操子项目前三名参赛队伍比赛视频,包含集体花球、街舞、爵士啦啦操,双人花球、街舞啦啦操。

1.2.2 文献资料法

访问国内、外啦啦操相关网站及查阅相关体育心理学理论书籍,并在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等学术平台、学术期刊等知识库查阅相关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1.2.3 对比分析法

对决赛各项目队伍的比赛视频进行归类对比,找出啦啦操运动员心理的异同及特征。

2. 结果与分析

2.1 世界高水平优秀队伍的比赛套路分析

任何一个竞技运动项目比赛的运动成绩都是由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以及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这三个方面所决定的。[3]啦啦操比赛成绩由运动员在比赛场上自身发挥及裁判员主观判断评定得出,但啦啦操运动员在心理上也会受对手影响进而影响最终比赛成绩。运动员参加运动训练最终目的是获得最佳优异运动成绩或比赛优胜,若想获得优异运动成绩,离不开教练员和运动员们对整个套路的编排。多数情况下,教练员综合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队伍成套的好坏。根据最新2017-2020周期啦啦操竞赛评分规则,啦啦操竞赛评分规则成套评定主要包含四部分:技术的执行,团队配合及协作,编排,总体的评价。[4]故一套完整大集体舞蹈、技巧啦啦操最后得分应为:技术执行+团队配合及协作+编排+总体评价总和,再减去裁判长减分。本次啦啦操世锦赛主要有两个大项目比赛:舞蹈啦啦操、技巧啦啦操。舞蹈啦啦操按照风格分为四个小项,爵士、街舞、花球、高踢腿;技巧啦啦操按人数分为集体、双人、小团体;按参加人数分为集体、双人。按参赛队员性别分为全女组、混合组。对世界高水平优秀啦啦操队伍的比赛套路进行分析,找出其与普通啦啦操队伍之间差距所在,了解最新国际啦啦操技术水平及发展热潮风向,为我国啦啦操教练员在日常训练中寻找训练目的导向。

2.1.1 技术的执行

啦啦操技术的执行主要包含舞蹈动作技术的执行、不同项目动作风格的执行、动作技术技巧的执行。从视频发现,集体花球冠军得主美国队与亚军日本队运动员专项能力较强,手臂动作表达清晰、准确的控制与延伸,跳跃高度较高且空中具有二次发力,能展示项目风格所要求效果,运动员能在整个套路中展示身体各部位延展与灵活。无论是集体或双人项目,基本功扎实能使优秀运动员表现出异于普通运动员。除各子项目前三名队伍外,单独地去看其他队伍都具备相当不错的力度感与视觉效果,但与强队相比却显得额外秀气、步伐不够沉稳扎实、身体与手臂的控制准确性不足。

2.1.2 团队配合及协作

舞蹈动作,一人做不难,没有产生对比。但大集体队伍,在音乐伴奏下做到动作整齐划一,几十人能像一个人在跳,实属不易。高水平优秀队伍成套动作,每个节拍展示出的舞蹈动作相同、清晰且干净精准,技术技巧难度的起范与结束非常地整齐;成套和过渡连接中,队员之间能保持正确距离,给观众以舒适感;队员之间配合默契,托举、抛接技术之间的衔接非常之娴熟,行云流水般顺畅。日本队在其成套中道具的合理运用,托举的配合以及整齐度、从开始到结束沆瀣一气,整套动作过渡迅速准确,比赛音乐具有一定特色,动作与音乐完全同步,能够充分合理运用比赛场地。

2.1.3 编排

舞蹈动作由人的肢体所展示,但不是固定不变,教练员要善于结合现实生活,多学习、多交流,不断提升自我创新编排能力的发展。世界高水平优秀队伍在整体编排上呈现多元化,主要表现在队形合理变换和过渡动作、给予观众很强的视觉冲击、动作层次变化明显、成套风格明显突出、音乐的多元化使用极具创新性等。在托举配合上,美国队在完成时对细节性的控制如脚尖、膝盖的控制较好,恰如其分的托举动作增添成套艺术性与观赏性,且能在成套中减轻运动员体力消耗。日本队托举动作相比美国队较难,但在细节的控制欠缺,进而影响了完成度与美感。美国队在完成过渡连接时运用最多,凭借在成套中流畅的变换队形与过渡动作,拉开了与其他队伍的差距。美国队与日本队在难度级别的选择、运动负荷较高,成套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动作层次变换以及对比动作的编排较为清晰,充满瞬间爆发。国内啦啦操成套编排中出现很多抄袭且编排老套,需要我国啦啦操教练员深思此类问题。

2.1.4 总体评价

合适的音乐、服装及编舞提升表演效果。集体街舞啦啦操项目队伍的服装十分具有特色,如英格兰街舞啦啦操队比赛服装背面印有皇冠的图案,与英国王室标志相符合。日本街舞啦啦操队比赛服装黑白相间,配合优秀的编排与层次变化,大气且具视觉冲击。在世界级大赛上,每支队伍代表的不单单是个人,而是代表一个国家,因而服装的设计上要充分体现出一个国家的特征与样貌。此外,比赛服装的运用更要结合比赛场地,才能够更加出众。高水平队伍队形的迅速转换,前后之间的层次变化,强劲有力的动作配搭着音乐,时刻给人以热血澎湃的感觉。

2.2 世界啦啦操锦标赛运动员压力分析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正常活跃的心理状态,具有与环境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反映了人类心理系统自身的高水平。[5]高水平运动员之所以能够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不仅仅因具有高超运动技术,还与长期训练所磨炼出的强大的心理素质有关。实际上,教练员只注重运动员的技、战术训练,不重视心理训练,长期以往使得运动员焦虑感累积,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进而影响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

2.2.1 高水平优秀运动员的心理特征

高水平运动员需接受长期、系统地运动训练活动,但很多教练员只注重运动技能和体能方面训练,忽视了心理训练,单一追逐优异的运动成绩,使很多高水平运动员身心健康极端不平衡,极易使得优秀运动员运动能力逐渐下降。为备战比赛,取得优异成绩,很多教练员甚至违背科学系统训练原则,运动员不在状态时仍坚持要求其参与高强度强制训练,导致运动员时常出现心理低谷,身体得不到良好的恢复、心理压抑,严重影响运动员的身心健康。现今,许多竞技运动项目运动员都是从邻项选拔转移过来的。我国在跨界、跨项选拔运动员过程中“重体能、轻心理”的情况屡见不鲜。[6]经分析得出,高水平优秀啦啦操运动员心理特征包含:高超的运动表象能力、高度的自信心、高度的注意力控制能力、高度的参赛欲望等。啦啦操运动员在日常训练工作中和在比赛前热身候场时能充分运用高超的运动表象能力,进行成套动作的演练,节省体力且非常有利比赛成套的流畅顺利完成。本次比赛聚集全球各国啦啦操精英的赛事,热身候场训练时运动员会和竞赛对手近距离接触,当发现对手的运动技能或整体编排优秀,会产生一种内心空虚感,但拥有高度的自信心,会使啦啦操运动员带来一种独特强大的气场,且会使得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发挥得更加出色,不被周围的客观环境所影响。因观众在比赛场地周围,与运动员距离非常近,且比赛代表的是国家,观众的呐喊声非常之嘹亮,但优秀运动员能够注意力高度集中,在上台时能控制内心的紧张,还与观众进行一定的互动。出色的运动成绩,需要接受长期系统训练,高水平运动员经常参加比赛,坚定比赛信念且具有强烈的参赛欲望着实不易。

2.2.2 普通运动员的心理特征

有调查发现,与高水平优秀运动员相比,普通运动员的个性心理表现差异并不明显。但是其并不像高水平运动员那样,坚持长期系统的运动训练,在专业上有很大的差距。与非运动员相比,运动员的心理韧性得分较高。[7]运动员因经历长期系统的训练,能够在遭受重大压力和危险时迅速恢复应对能力。面向镜头和多媒体表现出不自然的笑容,面部肌肉群轻微抽搐;比赛中,转换队形或者动作变化时会因为紧张而忘记动作,刻意地左右扭头看其他队员,完成技术动作时,因没经历专门训练实践,会表现地不尽完美。有时运动员忘记动作,或比赛音乐出问题,观众会出于鼓励的心态,大声呐喊给运动员助威,但是殊不知这样对普通运动员造成了更大的心理负担,使得弄巧成拙,这都与不自信有很大关联。

2.2.3 参赛动机分析

人在执行任何决定之前,都要思考两种问题,第一是要不要去做,第二则是怎样去做。要不要做,就是所谓的动机。啦啦操运动员的参赛动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外部动机,第二种则是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是指啦啦操运动员参加比赛,可以获得何种奖励或者为了得到荣誉称号等等,主要来源于客观外部因素。内部动机是指啦啦操运动员参加比赛,能够满足自身渴望需求,为了寻求内心的刺激,实现个人理想与人生目标,进而从中获得快乐。从现实来看,现今啦啦操运动员参加比赛多数是为了赢取荣誉、名次,拿着所获得的证书去参加各种社会称号或者奖金的评选,极具功利性,而少数运动员则是完全出于对啦啦操的热爱。

2.2.4 感知觉与思维分析

无论是何种竞技体育运动项目,都需要感知觉来参与其中,而动觉是所有运动项目运动的基础。啦啦操属于体操的分支,听觉对于啦啦操运动员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啦啦操的成套动作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成的,在完成难度技术动作时则需要平衡觉来支撑,比如技巧啦啦操中尖子在完成抛接动作时,在空中就需要掌握很好的平衡,舞蹈啦啦操运动员在完成转体和跳跃时同样也需要精确的位觉。在出现失误时,高水平优秀的运动员则会迅速的调整自己的身体状态,改变下一步的动作,灵活应对,化险为夷。在托举难度失误时,运动员并没有表现出沮丧的状态,而是以积极向上一面,沉稳应对,高水平运动员在完成难度时,已经达到了自动化的状态。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高水平优秀啦啦操成套需要各方面的努力,既包括组织队伍训练前的运动员选材工作,长期系统地组织训练实践活动,教练员也需要具有强大的综合能力,以及运动员积极配合工作等。

3.1.2 日本队在本次舞蹈啦啦操项目比赛中,以其优异的技术技巧、恰如其分的配合、优秀的编排赢得多项冠军。美国队在整体编排上没有更好地进行创新,以至于在于日本队对比中,在实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创新就成为了制胜因素。

3.1.3 高水平优秀的运动员心理素质明显高于普通运动员,在赛前、赛时、赛后能很好的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并保持最佳竞技状态。但高水平优秀运动员也会有焦虑心理存在,重视并积极引导运动员走出心理的低谷非常重要。

3.1.4 现今的运动赛事,教练员与运动员更多的追求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极具功利性,失去了竞技体育的魅力所在,也给运动员营造了潜在的心理压力。

3.2 建议

3.2.1 教练员要提示运动员在训练前必须认真且诚实地对待自己的身体状态,若自我感觉身体不在状态,那么就应该主动和教练员协商,进行休整,执行其他任务,而不该再安排强制性训练。但是此举行为必须建立在运动员情况反映属实前提下,而不能因没有训练兴趣就不愿意参加训练,应如实与教练员进行积极沟通。自我身体状态的判断,大体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评测:①觉得自己今天很健康且强健有力;②觉得自己休息足够充分、充满旺盛的活力③感觉自己原意为训练全力地付出④非常期待高强度的训练。

3.2.2 运动员产生心理倦怠时,要积极正面地应对,因为谁都喜欢闲适,但作为一名运动员,需具备强大的责任心,运动队相关管理人员要强化运动员集体、奉献意识。此外,教练员要与运动员建立良好的关系,不能只在训练中与运动员接触,在生活中也要多帮助运动员,使其得到关爱,尽可能帮助运动员解决生活中问题及麻烦,让运动员消除潜在焦虑,进而全身心投入到运动训练工作中。

3.2.3 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需要进行长期系统科学的训练实践,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即是如此。各级管理人员应当给运动员灌输正确的思想和世界观,万不可抱着功利的心态去参加运动训练实践活动,要以更饱满的态度和精神面貌正确对待运动训练、正确对待自己所参加的运动项目。

猜你喜欢

高水平教练员队伍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学校外聘体育教练员的二元思考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