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研究

2019-01-19陈庚仁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高职生导向高职

陈庚仁

(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湘潭 411104)

高职教育阶段时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同样担负着“立德树人”的教育重任。高职体育教育是培养人才素养的重要依托点,同时也是教育教学内容展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切实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社会人才资源的补充提供切实保障。高职院校根据社会发展进步与人才需求,进行教育教学的创新改革,注重体育教学导向性作用,是消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落后性的关键。高职体育教学变革,走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要求以就业为导向,全面开展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获得职能发展能力与职业道德素养,是高职院校育人的新方向。

1. 高职体育教学内涵及其特征表现

高职院校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与能力。高职体育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也是推动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落脚点。因此,高职体育教学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注重提升学生体育精神与身体素质,围绕教育宗旨,基于就业导向,提升学生岗位从业能力。高职体育教育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首先,高职体育教育是支撑生存教育的重要内容,其重在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能力。其次,高职体育教育是渗透思想政治的课程之一。体育课程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身心素质,使得学生获得团结协作、奋斗拼搏的优良品质。最后,高职体育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提升学生应用实践能力。

2. 基于就业导向提升高职体育教育的价值作用

2.1 培养职业素养能力

高职体育教育目标始终为社会输送具有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人才资源,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因此要求当代大学生不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素质,还要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进而让学生通过加强体育锻炼获得强健的身体素质,帮助高职生获得奋斗精神力量和健康体魄。高职体育教学的价值作用集中体现在这一点上,通过全面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期望学生能够在未来社会快速进入社会工作中。因此,高职院校应以就业导向为基准,全面推进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其是强化高职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关键。

2.2 提高社会就业率

高职生毕业面临着严峻的就业选择问题,但是高职生就业率相对较高,但是普遍低于高等院校。针对这一问题,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角度,需要切实加强与社会人才需求的衔接,不断提升高职生的职业就业能力。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改革需要充分应对这一教育短板,让学生获得强健的身体素质。依托于社会就业导向,保障高职体育教育的素质教育功能,使得就业需求与体育教育相对应,为学生切实打造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教育教学质量新模式。对此,提升学生社会适应性,提高学生就业增长点非常重要。

2.3 培养综合型人才

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发展,市场中各行竞争力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尤其是国家间竞争和企业间竞争层面上,影响整合市场人才的供需情况,人才竞争异常激烈。而人才是推动社会和国家发展的核心动力。竞争激烈会提高对人才的标准,除要求学生必备的专业基础能力,还需要具备健康身体素质以及其他综合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展现出一些闪光点。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体育教育,教育任务为培养出应用型人才资源。因此,推进高职体育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3. 基于就业导向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

3.1 树立就业为导向的体育教学理念

构建高职新型教学模式,需要先树立适合高职教育的就业教育理念。第一,在高职体育中,树立人文教育观念。并且,作为我国职业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日常训练比赛中,帮助学生树立顽强拼搏、奋勇前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从体育精神教育中获得品质意志。第二,培养高职生的就业观。注重学生全面发展能力,从职业就业角度,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等,重视学生就业能力,为社会发展进步提供更多应用型人才,体育教师需要结合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目标,将职业道德素养与实践技能作为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或立足点,将体育教学理念渗透到高职教育教学各个层中,帮助学生树立体育就业观。对此,开展体育教育工作需要以学生为核心,围绕就业发展开展教学互动。第三,突出高职体育教学特色观。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应将体育教学与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性相结合,在人才培养上从一线岗位要求角度,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包括人际交往、团结协作、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等,让学生在未来职业从业中能够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彰显以就业导向为基准的体育教学特色。

3.2 创新优化体育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中,将课堂内外活动结合起来,即课堂中讲解专业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将课外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进而这种课内外教学融合的方式,尤其是竞技体育教学中,可以充分展现出运动员的超高水准,竞技体育表演性活动与大众化体育相结合,可以进一步彰显体育教学的“就业导向”人才培养目标。

3.3 以就业导向为基准创新体育教学系统

高职体育教学改革进程中,针对新型教学指导方针对高职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改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口。“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模式已进入到改革步调中,体育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的发生创新优化,进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对人才的要求,突出体育改革的就业导向性特征。针对于此,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需要保障在原有体育知识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理论素养,并将其熟练应用到岗位或社会实践中。在高职体育理论课程设置中,根据高职生的心理和生理表现特征,在体育教学活动的创新改革中,应重视学生的成长规律与心理认知规律,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精神。尤其是在体育实践课程的创新改革中,应通过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性相联系的课程体系及其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在实践中深刻理解理论知识,进而在通过知识补充,强化自己的实践应用能力。构建高职体育教学体系,需要掌握好学生自身发展之间的差异性和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按照不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例如:情景教学法、微课教学法、模拟训练法等,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未来发展的就业能力。

3.4 构建基于就业导向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体育教学评价是高职体育教学模式创新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强调课程教学的科学合理性,是落实就业导向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学评价内容除监督学生完成就业能力和素质教育环境外,需要以教师创新改革的突破口,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还要加强体育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素质与能力,进而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硬性条件。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于不同地区、家庭,受到自身心理特征、身体状况、地域文化和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高职生体育基础的差异性,使得教学活动评价的创新改革中,应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构建符合不同学生职业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在此过程中,过程与结果评价应该综合利用起来,尤其是过程性教学评价指标,例如: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展现出的意志品质、学习态度、学习动力和价值取向等,使得体育基础较差或身体素质不高的学生也能参与到适合他们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习热情,提升学习体验。多元评价方法的整合也非常重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发挥学生主胜主观能动性,是就业导向性体育教学模式创新改革的依托点。

4. 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体育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依托于就业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及其他综合素质,加快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是关键。从高职体育教育理念、内容和模式等层面上进行完善改进,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实践型人才。

猜你喜欢

高职生导向高职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感恩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生感恩教育中的实证研究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当代女高职生婚恋观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犬只导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