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化文明下的武术传承与反思

2019-01-19孙钦浩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武术文明

孙钦浩

(武汉体育学院 武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00)

武术运动是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武术这一文化载体集中体现中华文化的所有文化因子,折射出中华文化的特征和核心价值观,代表着中华文化的文明,承接着文化传播的重要责任。这几年随着弘扬传统文化活动的形式的丰富,武术运动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同时在西方属性鲜明的文化的冲击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如何反思将代表着中国历史儒家文化与武术文明结合,是续写历史、翻起历史新篇章的重要一步。这可以对儒化文明与武术传承本身的“自知之明”的推进,加快武术文化向文明的进步的步伐。但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中国武术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对中国武术向现代化发展产生了相应的阻碍。

1. 儒化文明下的武术传承

1.1 唤醒起武术的文明自觉

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相应社会所处的现实条件会改变人类文化自觉的内容,文化自觉性随着人类对自然、对社会认识的不断深刻而不断觉醒。个性鲜明的西方文化不断冲击着处于发展中的武术文化,在中国社会不断倡导的文化建设下,我们必须要建立起我们的文明主题、文化的发展方向、如何去引起相应的思考等等去调整如今的状态。“文明自觉”是在全球化的如今,对于世界各民族文化百花齐放、融合时产生的相克之处、全球文化相辅相成,自身文化的认知、相互学习以及如何发展成为一个相融合的文化。我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生前为我国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提出了“文明自觉”的倡导。费孝通先生生前说过:“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站在武术文化导向与传承的角度来看,武术俨然处于文化反思之中,然后应当培养起文化全球化的眼光,逐步承担起武术传承的重要任务。如何去概括武术文明,总的来说就是以世界性角度出发反思及修正武术的思想与行为,换句话说要对武术进行“自省”。这就要武术在西方竞技体育、由奥运会主导体育界里把自己的来历弄清,与新时代的发展要求相辅相成,将武术的思想自觉与行为自觉进行深化。世界文化大交融的体育世界里,西方的竞技体育还是中华传统武术,它们的特质就是将文化进行传承[1]。武术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武术,更是整个全世界的武术。以“人类”武术的类意识结合我们从中西方文化融合的角度所得出的结论,去传承并发扬武术,可以以武术的形式去展现出“武术式”的世界文明的情怀,禁止排斥民族融合的去发展中华武术。武术文化应不同程度地融入了西方体育文化的优秀部分,会有一定的部分体现出西方与东方不同文化在传统与当代传承方式上的冲突。这种冲突在传统文化支持着的中国武术发展,展现着中国传统文明在逆境中发展的优秀气势[2]。

1.2 文化自觉导向着传统武术文明发展的方向

我们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件发现: “在世界全球化的今天,文化遗产的诸多形式受到文化单一化、武装冲突、旅游业、工业化、农业人口外流、移民和环境恶化的威胁,正面临消失的危险。”不仅如此,明确的传承方向也还没有处于相应的稳固地位,这造成我国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人传承。在文化发展并传承方面只有了解自己的文化和他国文化的基础之上,才有能力在百花齐放的多元文化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不断地进行调整,对于其他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造出不同文化都可以维护的基本秩序和帮助不同文化在社会转型之际可以和平共处、各自发光、一起谋发展的文化守则[3]。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文化形态是可以依靠唤醒传统武术文化的自觉来形成的。武术其赖以生存的传承方式融合现代教育体制服务于武术的继续,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武术可以从冷兵器时代蜕变生存下来。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加快融合的步伐。聚焦传统武术、正确引导竞技武术是中国武术发展的方向[4]。

1.3 武术传统传承的本质

传承是人类文化的基本属性,多样性是其传承类型。文化变迁的主要形式离不开创新、传播和涵化。社会变迁影响着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教育是传统文化的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从本身的变革出发,对文化冲突和文化危机应采取正确的态度。在传承过程中内容和形式上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是文化的传承性主要组成部分,这也就是纵向延续了其在历史在历史上的作用。中国文化在价值观上表现出“和谐、仁爱和自然”,在处理自然的关系上面伴随着与自然和谐相处将天人感应作为最高目标, “群己统一”是在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的讲究;“和而不同”是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的准则,和谐、仁爱和自然的价值观可以由此体现。“内外合”是武术的主要拳理,“人自身上下的和谐、身体动作和内在器官的和谐、身与气合、气与力和、力与意合”都是武术的重要秘诀。“未曾学艺先习德”是在传承武术技术前所要学习的伦理教化。古人受到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的启发,在表演动作上的创作上采取 “象形取义”,进行加工后将其编入武术招数之中。这种表现自然界形态的动作可以表现出人类和谐、仁爱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观。从拳理、拳法,还是技术动作、武术与中国文化是分不开的。武术是一种具体的身体文化,中国武术体现出中华文化很多的特别之处。具体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心态模式、价值取向以及人生观、宇宙观。自古以来我国享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这就形成了我国注重礼仪的优秀传统。这种礼仪不只是基于表面的礼貌,而是由心而生的礼。并且中华礼仪也是封建社会所遵循的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天地关系的准则,在逐步的发展之中吸收并不断传承进而形成中华民族的优秀的品质,指引着中华民族的思维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传统武术传承方式遵循礼与德,这就是为什么在学习武术之前会说“未曾习武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这句话了[5]。

2. 儒化文明下武术的文明反思

伴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变化,在思想主题、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应进行改变。在思想方面,理智理性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并未得到凸显而在西方现代文化中颇见精彩。这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最为明显的改变。反思武术传承方式与对当今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再加上突破武术在现代发展之中遇到的瓶颈,可以大大加大武术传承自信心。倘若没有长远的发展眼光,仅仅贪图“奥运冠军”的虚名,而忽视了对中国武术的传承,将会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产生非常严重的消极作用[6]。我们不妨先来思考一下中国功夫与泰拳先比,哪一个更加出众呢?引用古人的一句话就很好解释了:“技法无高下,功力有深浅。”结合到武术与泰拳的相比就是中国功夫和泰拳在技法难分伯仲,都为文化积淀下来的文明瑰宝,只是在你所练得的功夫的时间、精力以及个人的造化、对各种功夫的悟性,从而体现出了不同的功夫是有高低之分的。这也就表明了武术的传承是需要我们投入很多精力的。现如今可以从以下几类进行发展。国际化:积极促进武术成为奥运会的竞技项目,以奥运会的国际影响力,在国际舞台上进行武术的传承。这一举措与我国发展体育的战略不谋而合;金牌奖牌战略与全民健身计划;不但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还可以调动全民参与到运动来。不幸的是武术可以在奥运会上成为一项竞技项目,我们有些急功近利,对传统武术连删带改,那些我们引以为傲的传统已经所剩无几了。无论是和任何形式的认证与赞同,我们都不应该将精髓摒弃;商业化:制作精良的纪录片等相关的影片,将武术推入国际影视的舞台。例如李小龙、成龙等功夫明星带动的武术热,与科教频道的武术纪录片等方面[7]。

3. 结束语

本文对儒化文明下的武术传承与反思进行分析,运用武术的文化导向,得出我们要以文化全球化的眼光来思考如何唤醒武术的文化自觉性为文化崛起打下基础,逐步进行武术的自我更新与自我完善,唤醒起武术的文明自觉。明确传统武术传承方式的来历以及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还有与现代班级制度之间的异同,进行反思。对没有建立稳固有效的传承方式,提出不可只顾眼前利益而失去了对武术的传承。对传统的武术传承方式的探究与改进,形成新的武术传承方式,以利于武术的承袭和发展。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武术文明
请文明演绎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漫说文明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传统武术在高等教育中发展研究
对不文明说“不”
新型涵道武术擂台机器人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