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2019-01-18徐维聪

科技传播 2019年1期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融媒体时代优化路径

徐维聪

摘 要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传媒行业也呈现出积极的转型态势,为了满足社会对相关专业化人才的需求,高校要积极强化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教学和培养管理水平,完善培养路径的基础上,充分融合时代需求,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文章简要分析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对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时代价值和优化措施展开了讨论,仅供参考。

关键词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应用型人才;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9)226-0153-02

1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我国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要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在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以及人才建设工作中,尽管人才数量不断增多,但是培养工作中依旧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办学经验、办学实力不足以及教学理念和教学设置滞后等问题,都会对人才培养造成影响,使得人才输出和行业需求出现不平衡的问题。

一方面,学校教育教学理念和课程设置依旧存在封闭性,多数高校在开设专业时并没有相关经验,往往都是将名校作为范本进行“照搬照抄”,缺乏对自身教学体系和教学规划的认知,就会出现办学理念学术化的问题,加之课程设置也较为死板,就会出现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不相匹配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一部分高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过分关注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的实际机制,就会造成联动性缺失以及学生综合创新意识不足的现象。

另一方面,对于人才培养工作而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对于专业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要求较高,这就需要相关教师不仅要明确理论体系也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指导能力,然而,多数高校的教师都是广播电视新闻学或者是教育技术等专业,尽管其专业理论知识较为丰富,却没有一线媒体经验,就会造成教育工作和实践指导体系严重脱节的问题。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高校的用人机制依旧存在灵活性较差的问题,一线从业人员没有机会执教,相应的媒体和高校教育结构联动结构也无法发挥其实际价值,使得人才专业管理工作和行业对接不能形成平衡态,必然会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效性造成影响,使得管控流程和管理效果不能满足预期[ 1 ]。

2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时代价值

在融媒体时代,新媒体平台和旧媒体之间形成了转型趋势,也象征着行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和重塑,基于此,在不断碰撞和交叉的环境中,要想积极完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就要有效应对融媒体时代对于人才培养产生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融媒体时代中,网络等智能终端系统的发展对于传统媒体产生了较为强烈的冲击,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因此,传统媒体对编导人员的吸收已经接近饱和,人才输出也遭遇瓶颈。基于此,传媒类专业招生也使得就业形式越来越激烈,人才挑选的条件也较为苛刻,若是高校不能建立更加系统化的人才监督管理效率,就要维护媒体管理模式的实效性。

第二,融媒体时代在新型作业模式中,将不同资源进行了共享和处理,有效对信息产品进行集中管控。也就是说,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正是因为不同媒介的融合,为信息产品的衍生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和保障。业务整合态也表明相应教学管理工作要实现多渠道监督和多元化管理,受众的范围在扩大也为媒体管理水平的进步提供了保障。基于此,在应对新媒体受众群众不断增多的情况时,传统媒体内容供給效果显然有所保留,就使得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出现了严重的缺口,这也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较好的发展机遇。

3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优化路径

为了进一步顺应融媒体时代的人才需求,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要积极建立健全完整的人才监督管理体系,确保能建立完善的人才应用维护机制,在全面分析信息产品多元化运行态势的同时,保证策划过程、摄录过程以及编辑过程等专业知识的学习效果能得到有效优化,并且将跨媒介制作和网络管理予以融合,实现培养目标。也就是说,高校要采取更加系统化的人才管理流程,并且转变传统的管理和人才培养理念,有效优化课程配置结构,完善社会媒体培养管理水平,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精尖人才。

3.1 优化课程配置

在融媒体时代,为了进一步提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效果,就要转变传统的思想理念,积极迎合时代发展的诉求,并且积极建构系统化的人才监督管控体系,高校要对学生新媒体理论和实践技能进行综合培养,以保证能减少传统教学模式产生的不良影响。

最重要的是,教师要结合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优化实践教学的模式,创新教学课程结构,从而真正意义上优化课程教学体系的时代价值。例如,要应用翻转课堂、微课以及mooc进行教学指导,将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应用在课程教学结构中,以保证课程配置效果更加突出。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将重点落实在学生对新媒体认知和理解程度方面,积极建立健全完整的课程结构,并且发挥新媒体技术和新媒体产品策划运营的价值,引导学生在实践课堂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技能。教师要充分发挥新媒体资源的优势,引导学生形成贴合时代发展需求的认知结构,从而有效实现教育目标,为综合提高学生水准奠定基础。

3.2 创建高素质教师队伍

要想保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效性,除了要对课程资源体系进行维护和管理,就是要对教师队伍予以监管,确保能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管理奠定基础,有效维护人才管理水平。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工作体系内,要关注教师队伍的综合水平。

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教师的综合素养较为关键,对教师的自身素养和基本水平有着明确的要求,但是,目前高校教师团队专业性水平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维护。学校要将“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作为重点,整合实践教学和管控流程,在吸取传统媒体行业经验和思想的基础上,完善前沿技术和传播理念之间的协同管理关系,确保学生能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也为全面优化专业技能提供保障。

高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参与到媒体一线中进行体验,从而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确保教师能在提升自身综合水平的同时,转变思维意识,为教学效果的进一步优化升级奠定基础。另外,要聘请从业人员到教学中进行指导,有效分享前沿技术和传播理念,为教育教学效果的综合提升提供保障。

只有从根本上建构完整的人员监管机制和培养模式,才能发挥“双师型”的优势,推动和改善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综合质量,为管理工作水平的优化奠定基础,促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实现全面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3.3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伴随着融媒體时代发展进程的不断优化,有效整合管理流程和管控机制对于校企管理工作的全面进步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的就业方向主要是以电视台、企事业单位以及影视传媒机构为主,因此,要想合理性建构完整的人才输送管控机制,就要积极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和管控效果,并且建立以教师为主导体系,以学生为主体的运行管理模式,积极推动师生项目创作效果,为师生合作和交流管理奠定基础,从根本上树立教学相长的管控流程,为教育教学效果的全面进步创设良好的环境,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整体质量,实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在校企合作模式中,相关部门要积极建立健全完整的监管机制,并且整合办学和指导模式,为学生搭建更加有效的实践空间,确保学生能在新媒体制作机构或者是企业中全面内化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建立健全完整的实习平台,以保证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创作和企业运营管理中,优化学生对不同媒介形态的认知和理解水平,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整合处理能力,也为全面落实教育机制和教学管理方案奠定基础[ 2 ]。

3.4 搭建融媒体实验室

为了顺应融媒体时代的发展需求,高校要积极建立健全完整的资金管控体系,并且优化资金支持机制,建立实训中心,贴合自身发展现状和学生的基本学情,在借鉴优秀高校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融合本校优势,确保实训中心能有效模拟媒体内容生产以及传播运营等业务体系,保证学生能尽快了解市场发展动态,且能对传播环境和课堂实践学习内容有深入管理,为优化学习目标提供保障。

4 结论

总而言之,在融媒体时代,高校要想提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就要积极建立健全完整的人才监督培养方案,并且科学化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人才管理结构、资源配置方式、校企合作模式等,从而保证教育环境和教育工作能形成较为良好的互动关系,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型综合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文丽.融媒体时代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探析[J].视听,2017(12):218-219.

[2]印兴娣,蒋烨,周丽娟,等.媒体融合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以常州工学院编导专业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8,3(6):54-55.

猜你喜欢

广播电视编导融媒体时代优化路径
融媒体时代如何培养记者的创新意识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创新研究
融媒体时代,广播如何挖掘音乐节的声音价值
融媒体时代电视画面的剪辑研究
融媒体时代三网融合下电视新闻网建设的思考
信息安全下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分析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及优化路径探索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改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