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01-18顾春艳
顾春艳
(江苏省海门市中医院,江苏 海门 226100)
神经内科的患者大多年龄偏大,伴有功能障碍,部分患者神志不清,有关病症一般具有病情重、起病急、治疗时间长等特点[1]。这对神经内科的患者的护理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而传统护理模式无法适应当前的护理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需不断改进护理管理模式,以提升护理质量与水平[2]。本文根据神经内科的实际情况,分析研究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从2015年3月到2018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神经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本次实验的研究目的、方法和意义,自愿配合,且依从性良好,本次实验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对照组患者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分布:41-83岁,平均年龄为(58.86.4)岁,其中脑出血9例,脑梗塞8例,老年性痴呆8例,癫痫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分布:40-82岁,平均年龄为(56.56.7)岁,其中脑出血8例,脑梗塞11例,老年性痴呆6例,癫痫5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种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而观察组则采用精细化管理方法,具体方法如下:(1)护理过程中的精细化管理。一是采用心理护理方法,密切和患者进行沟通,耐心倾听患者及家属的心声,耐心为其解决各种疑惑问题,并在沟通中保持温和、亲切的态度;二是环境护理,定期对病房进行通风换气,保证病房内的整洁和干净;三是细化工作流程,人性化调整生命体征监测时间,将监测时间改成上午6点到7点、下午2点到3点,尽量不影响患者的休息时间,并定期组织健康教育活动,科室每周至少2次对患者进行教育,告知患者一些健康的饮食习惯,指导患者进行情绪调节与运动,保证自身良好的情绪,同时还可结合科室人数制定并细化输液服务流程、回访流程等,大力倡导主动护理。(2)环节质量控制的精细化管理。患者入院后进行个体化评估,并对科室中高危人群进行动态监管,及时有效地将各项护理措施落实到位。做好细节管理工作,如加强患者的皮肤管理,预防压疮等情况发生,定时帮助患者进行翻身拍背、擦身,保持地面整洁,避免发生摔倒;在输液前反复仔细核对患者个人信息,避免出现输液差错事件;加强巡视力度,循序渐进地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对于行动不灵活的患者,设置好床栏,避免发生意外坠床事件等。(3)构建精细化的管理制度。采用分层管理方式进行管理,按照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这一顺序进行管理。也就是说,由护士长负责神经内科护理工作的日常监督和管理,由责任组长负责对责任护理的日常工作的指导和评估工作,并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情况进行科学评估,而责任护士则主要负责科室日常护理工作,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绪状况等。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评分比较情况。采用自制护理质量评估表进行评估,每项25分,满分是100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代表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的护理文书、病室管理、护理操作技能及安全防护等指标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值见表1。
对照组患者中护理差错3例,用药错误1例,漏服药有1例,意外拔管2例,坠床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6.67%,而观察组中护理差错0例,护理投诉0例,坠床0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对比情况
3 讨 论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大多为中老年人,病情比较重,护理工作任务又比较繁重,护理人员有限,护理工作中任何一个地方出现失误均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引发护患纠纷,给医院带来不良影响[3-4]。为改变神经内科护理现状,提升其护理工作质量和水平,必须采用精细化管理,促进神经内科护理水平和护理效果得到大幅度提升。
本次研究中,分组研究了常规管理和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的护理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文书、病室管理、护理操作技能及安全防护等指标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有0例不良事件,而对照组中有8例不良事件,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通过护理过程中的精细化管理、环节质量控制的精细化管理、构建精细化的管理制度等措施能有效提升神经内科护理工作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患者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在改善护患关系方面也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