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近期疗效分析
2019-01-18陈春张扬平郭登方胡章林王瑞华
陈春,张扬平,郭登方,胡章林,王瑞华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十四区普外科,福建宁德 355000
直肠癌是消化系统的高发恶性肿瘤,临床病死率较高,早期的切除根治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迅猛发展,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已成为直肠癌的主要术式,但其根治效果是否等同于开腹手术,临床仍存在争议[1]。该研究对2013年3月—2018年3月在该院普外科手术治疗的94例直肠癌患者进一步分析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近期疗效,现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在该院普外科手术治疗的94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7例,男25例,女22例,年龄 33~76 岁,平均年龄(52.9±11.2)岁;对照组 47 例,男23例,女24例,年龄31~78岁,平均年龄 (53.4±11.7)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直肠癌诊断标准,经肛门指检、CT检查、肠镜、病理活检确诊,肿瘤与肛门距离6~15 cm,平均(9.6±2.3)cm;按 TNM 分期分类,Ⅰ期 15例、Ⅱ期51例、Ⅲ期28例;按病理类型分类,低分化腺癌42例、中高分化腺癌33例、黏液腺癌19例;排除Ⅳ期直肠癌、有手术禁忌证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TNM分期及病理类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采用全麻,取腹部正中切口,按常规步骤进行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取头低足高截石位,使用全身麻醉,在脐孔做一切口,建立人工气腹,置入腹腔镜,分别于腹直肌两外侧缘平髂棘水平各做一切口作为操作孔,置入操作器械,沿左侧结肠腹膜用超声刀切开,分离肠系膜下动脉,离断根部,沿胰腺下缘离断肠系膜下静脉,接着逐层锐性分离直肠系膜的脏、壁两层,游离直肠,在直肠远端根据肿瘤部位划定切缘,一般瘤体距离肛门4~8 cm时,切缘定在瘤体远端3 cm左右,若瘤体距离肛门超过8 cm,则切缘定在瘤体远端5 cm左右;通过肛门用无菌蒸馏水清洁远侧肠道,离断切缘肠腔,扩大肿瘤侧髂棘穿刺孔,置入保护套,离段另一端肠管,距离肿瘤8~10 cm,将切除肠段置入保护套中取出,彻底清除肿瘤周围区域的淋巴结,吻合结肠-肛管,放置引流管,结束手术。手术遵循无瘤原则,及全直肠系膜切除 (TME)原则,所有患者均采用全系膜切除术联合侧方淋巴结清扫,并保留盆腔自主神经[2-3]。
1.3 观察指标
统计各手术指标,记录切除肿瘤直径、直肠切除长度、结肠切除长度、距下切缘距离、淋巴结清扫数,评估近期疗效;记录各项手术创伤及恢复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观察有无肠梗阻、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切口感染、尿路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用[n(%)]表示,计量资料用 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
观察组切除肿瘤直径(3.1±1.1)cm、直肠切除长度(17.4±1.2)cm、结肠切除长度(10.5±1.0)cm、距下切缘距离(4.4±0.4)cm、淋巴结清扫数(15.8±1.9)个,与对照组的(2.9±1.0)cm、(17.1±1.1)cm、(10.2±1.0)cm、(4.2±0.5)cm、(14.6±2.1)个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3, 0.372,0.336, 0.415,0.683,P>0.05)。
2.2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创伤及恢复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47例中,发生肠梗阻0例、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出血1例、切口感染0例、尿路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51%(4/47),对照组,47例中,发生肠梗阻2例、吻合口瘘3例、吻合口出血3例、切口感染2例、尿路感染1例、肺部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 27.66%(13/4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84,P<0.05)。
3 讨论
我国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保持上升趋势。2011年,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为23.03/10万和11.11/10万。其中,城市地区远高于农村[4]。该病起病隐匿,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待到晚期则会发生各器官及组织的广泛转移,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早期的手术切除根治是最佳治疗方法,特别是在未发生淋巴结转移前进行手术,能有效提升近期疗效,降低复发及转移率,延长生存周期,减少死亡。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创伤及恢复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创伤及恢复指标比较()
?
腹腔镜是近年来临床开展较多的微创术式,有研究认为,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对腹腔脏器的干扰较少,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程度较轻,恢复也较快,且腹腔镜视野开阔,能够发现盆腔内微小病灶,提高病灶切除率[5]。但腹腔镜下行该手术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特殊性:应在具备良好的开腹手术技术基础上行该手术,该手术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难度最大的手术,应循序渐进、从易而难地学习[6]。总结腹腔镜的优势:①其在腹腔封闭环境下操作,大大降低了对腹腔内脏器生理功能的影响,减少了术后感染率;②腹腔镜的放大作用在直肠癌手术中具有其独特优势,有利于寻找解剖层面及保护直肠系膜周围的神经[7];③手术由超声刀进行操作,切开止血更为方便彻底,能有效减少手术区域的异物,降低术后盆腔粘连发生率[8]。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切口长度(5.4±1.6)cm、手术时间(164.2±22.3)min、术中出血量(106.8±27.4)mL、术后排气时间(2.8±0.7)d、下床活动时间(4.8±1.2)d、住院时间(10.2±2.4)d 与 对 照 组 的 (15.5±2.3)cm、(136.5±17.4)min、(159.2±33.7)mL、(3.6±1.0)d、(5.9±1.3)d、(13.3±2.8)d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腹腔镜手术在整体操作复杂性上更高,使得手术时间更长,但由于其微创的优点,使得切口长度更小、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的恢复速度也更快。而观察组切除肿瘤直径 (3.1±1.1)cm、直肠切除长度(17.4±1.2)cm、结肠切除长度(10.5±1.0)cm、距下切缘距离(4.4±0.4)cm、淋巴结清扫数(15.8±1.9)个,与对照组的(2.9±1.0)cm、(17.1±1.1)cm、(10.2±1.0)cm、(4.2±0.5)cm、(14.6±2.1)个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腹腔镜的整体疗效与开腹手术相当,可获得确切的肿瘤切除效果。观察组肠梗阻、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切口感染、尿路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腹腔镜的手术操作更为精细和精确,从而大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王荣寅等[9]研究显示,腔镜组术中失血量(126.36±34.89)mL、肛门排气时间(2.44±0.64)d、镇痛药物使用例数 12例、术后下床活动时间(4.83±0.94)d、术后住院时间(12.48±1.43)d及并发症发生例数4例等指标与开腹组 (159.15±33.90)mL、(2.82±0.60)d、21 人、(7.32±1.28)d、(14.20±1.21)d、12 例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开腹组手术时间(140.17±18.00)min 明显少于腹腔镜组(158.48±18.06)min(P<0.05)。认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优势更为明显,与该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近期疗效确切,微创优势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低,利于患者术后的早期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