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社会科学成果转化困境的成因及对策探析

2019-01-18

天津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社会科学双一流智库

徐 巍

(天津市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心 天津300074)

0 引 言

社会科学作为科学三大领域之一,是以研究人类社会现象为内容,揭示其发展本质和客观规律的科学。社会科学成果,通常以论文、著作或研究报告等形态呈现,本质上属于一种精神产品或形态观念的产物,其转化形式具有多样性、层级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可以转化为人的思想、战略决策或社会现实。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的过程实质上是科学理论社会化和实践化的过程,即:主体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自觉接受社会科学成果的影响或应用社会科学创新成果的过程,包括科学知识传播、社会观念进化和思想决策落地。

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目的在于通过成果转化去潜移默化影响人们的意识形态、建构社会规范,发挥其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从而实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实用的知识帮助人。具体的转化形式分为三大方面:转化为人的思想,转化为战略决策,转化为社会现实。社会科学成果的转化体现了科学研究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通过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等方式,最终实现服务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目的。

2017年,教育部联合多部委出台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我国高等教育长远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高校社会科学作为其中不可忽视的“软实力”,其科研成果需要重新定位、转变观念、创新运用,形成具有社会价值和生产效益的知识产品,确保“双一流”高校获得永续生命力,符合中国国情发展驱势。

1 高校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的现状概述及因素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受到重视。当下,高校社会科学成果向政府决策层面多层次、全方位、多样化的转化是主流形式。宏观上表现为为国家或地区谋划发展战略、产业政策或行业标准;微观上表现为为具体管理部门建言献策。在社会科学成果大批产出的同时,其转化的问题也愈加引起关注。高校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主战场,成果转化滞后、转化效率低下、转化成效不明显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科技统计年报表(人文、社科类)》为例,2009—2017年的近十年间,我国社科活动人员总计731023人,增长 71.63%;研究与咨询报告被采纳数8613项,增幅达157.33%;但是人均报告的提交数和采纳数分别只有 2.43项/百人和 1.18项/百人,表明高校社会科学成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究其原因,总结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研究主体的认知错位。研究主体思想上轻视,目的上功利,未能深刻认知社会科学成果的功能与效用,部分高校没有将服务社会列入到高校发展战略体系中。其次,缺乏规范的研究范式。有些研究者因研究目标模糊、研究对象陈旧、研究方法不当等原因,难以实现强烈的问题意识、前沿的选题方向与缜密的技术路线相结合,背离规范的研究范式。再次,成果与市场难以衔接。社会科学成果的转化本质是研究主体与市场需求的信息交互与对接,难点在于如何满足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诉求,即:为政府决策的专家咨询与横向委托课题或企业购买咨询战略服务。最后,机制和体制有待革新。相比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管理体制基本归属宣传系统,全国和地方的社科管理部门也没有专门的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加之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第三方中介机构发展呈现结构性缺失,成果评估机制不完善,以及缺乏相应的成果转化奖励机制等原因,各地难以形成统一的标准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2 高校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的路径创新

高校社会科学成果转化渠道大致有 3个主要方向:向政府转化——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保障;向企业转化——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战略咨询和科学谋划;向社会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社会服务和理论创新。

其一,向政府转化智力成果,发挥咨政建言功能,是当前高校社会科学成果转化体现其学术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强有力的着力点。然而,需求对接、成果供给和转化机制3个关键环节都离不开制度体系的保驾护航。深化决策咨询体制的合法化是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的重要法律保障。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的终极目标在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集体讨论决定列入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等写入党的第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通过成果转化的形式,确保专家学者参与决策过程的合法化,是决策程序中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地方政府出台的决策程序规定与专家咨询评议的相关管理办法还有待配套和完善。

其二,将高校智库打造成为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高校智库是我国智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独立于传统院系、立足专业领域、专门开展政策研究的学术研究机构,其职能在于研究高深学问、基础理论,生产政策指示、决策思想,培育专业人才,通过成果转化以影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高校智库应当发挥高校学科齐全、人才密集和国际交流的优势,创新组织形式、整合优质资源,开拓多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和成果转化渠道。发挥战略研究、政策建言、舆论引导、公共外交的重要功能,按照总体设计、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分类实施的原则,创新体制机制、整合优质资源、打造高校智库品牌,带动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明确提出“整合优质资源,以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为抓手,推动重点研究基地从整体上向问题导向转型,提升服务社会能力”。着力强调智库建设要以学者为核心,以机构建设为重点,以项目为抓手,以成果转化平台为基础,形成集成优势。从现有的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功能定位与组织架构来看,具有“准智库”的特征,然而长期以来受到“学本位”思想的制约,社会责任的履行与时代发展的内核仍旧存在一定差距,实现从“以学科为导向”向“以问题为导向”的建设转型迫在眉睫。

其三,积极推进高校社会科学成果转化中介服务功能拓展。鉴于当前高校社会科学管理部门的职能主要围绕项目管理和成果管理,难以对接供需双方,提供专业化的成果转化服务。因此,建设一批以战略研究、项目管理、信息服务、成果评价和成果转化为职能的中介机构势在必行。按照组织结构要素、创新驱动要素以及资源整合要素的有效配置,应当积极探索扩部门、跨学校、跨地区、跨国别的优化组合,试水成立专业的中介服务机构,践行多元参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通过开展专业化平台建设、对接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收集国内外学术前沿和实践前沿信息、追踪成果去向和转化结果,以实现需求拉动转化、项目助推转化、成果推介转化,更广泛地开拓成果转化渠道,催生优秀成果的产出,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社会科学双一流智库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民居智库
中政智库“五朵云”
中政智库“五朵云”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社会科学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