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及MRI对儿童下丘脑错构瘤的诊断价值
2019-01-18陈姿
陈姿
410007湖南省脑科医院放射科,湖南长沙
下丘脑错构瘤为先天脑部发育不正常的一种疾病,多源自乳头体及灰结节,患病率并不高,但需对下丘脑错构瘤患儿开展准确诊断,进而实行尽早治疗[1-2]。对2017年4月-2019年7月本医院诊断下丘脑错构瘤患儿12 例予以数据资料分析,以下主要评估CT 检测方法、MRI 检测方法对下丘脑错构瘤患儿临床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2017年4月-2019年7月诊断下丘脑错构瘤患儿12 例,平均年龄(4.53±0.28)岁;只存在性早熟表现5 例,只存在痴笑样癫痫表现2 例,同时存在性早熟表现和痴笑样癫痫表现5例。
方法:12 例中8 例接受CT 平扫检测,4 例接受CT 增强扫描检测,采取64层螺旋CT仪器实施检测,将检测层厚设定3 mm,将检测层距设定3 mm,注射碘海醇之后开展增强CT扫描检测。12例患儿均接受MRI检测,8例接受MRI增强检测,采取1.5 T磁共振系统实施检测,采取33 mT/m梯度场强度,选用每毫秒120 roT/m 梯度切换率,选择8 通道头颈结合相控阵线圈,选取T1WI自旋回波序列以及T2WI 自旋回波序列,T1WI 序列中,将TR 设 定500 ms,将TE 设 定20 ms,T2WI 序列中,将TR 设定3 000~5 000 ms,将TE 设定100 ms,将厚度设定6.5 mm,选用矩阵是256×256,将层间距设定1.5 mm,注射钆双胺之后开展增强MRI 扫描检测,针对配合性较差患儿,使其服用10%水合氯醛1 g予以镇定。
观察指标:分析下丘脑错构瘤患儿CT检测、MRI检测、临床病理检测结果。
结 果
接受CT 平扫检测8 例患儿中,均存在类圆状结节,结节处于乳头体与垂体柄间,病灶和乳头体及灰结节相连,表现出均匀等密度现象,结节最大径处于0.8~2.4 cm;接受CT 增强扫描检测4 例患儿中,其病变未出现显著加强表现。
接受MRI 检测12 例患儿中,均存在等信号结节,结节处于乳头体与垂体柄间,其病灶和乳头体以及灰结节相连,存在均匀信号表现,T1WI序列显示和脑灰质相等信号现象,T2WI序列显示高信号现象;接受MRI 增强检测8 例患儿中,其病变未出现显著加强表现。
临床病理检测:12 例患儿手术都自右侧进入,将第2间隙、第3间隙内存在结节切掉,手术过程中观察到病灶边界相对光滑平整,同时边界比较清楚,病灶面积比较大者,存在第3脑室底处挤压附近组织结构现象。于光镜之下,可观察到结节多是基本无异常神经元及胶质结构所构成,其血管结构缺乏显著性表现;于电镜之下,能够观察到较为丰富的神经元胞质,其细胞核附近存在类圆状物质,可以观察到轴突和细胞质附近存在密度比较大颗粒。
讨 论
现今,针对下丘脑错构瘤患病机制尚没有达成统一意见,下丘脑错构瘤可能是由于中线位置神经管关闭并不齐全而引发的疾病,常于妊娠第一个月末发生,多为非异常脑组织所组成的病灶[3]。下丘脑错构瘤主要病变为妊娠期35~40 d引发下丘脑中板发生错位情况,其病变位置处于乳头体部位及灰结节部位[4]。下丘脑错构瘤可能是单一存在,或是同时存在其余不正常情况。比如,大脑半球发育情况并不佳,灰质发生异位情况,视隔发育状况并不佳等,其病变于病理方面和非异常灰质基本相同[5-6]。
本结果体现出,下丘脑错构瘤患儿CT平扫检测存在类圆状结节,多存在均匀等密度现象;MRI 检测存在等信号结节,T1WI序列显示和脑灰质相等信号现象,T2WI 序列显示高信号现象;CT 平扫检测及MRI 检测均显示结节处于乳头体与垂体柄间,其病灶和乳头体及灰结节相连,病灶边界比较清楚,若下丘脑错构瘤患儿病灶面积比较大,其第3脑室底处挤压附近组织结构;由于下丘脑错构瘤属于异位脑组织,并不会形成新生血管,对血脑屏障不产生损害等。所以,CT增强扫描检测及MRI增强扫描检测病变均未出现显著加强表现。不过,需要注意的是,CT检测方法针对比较小病灶多难以检出,有可能发生漏诊现象;MRI检测方法分辨率比较高,对软组织分辨能力比较强,可以多序列及多方位成像,对病灶呈现更为清晰,对比较小病灶也能够检出,可以较为清楚地表现出病灶边缘、病灶大小、病灶形态、病灶侵及状况、病灶与附近组织之间关系等。
综上所述,为下丘脑错构瘤患儿使用CT检测方法、MRI检测方法均得到良好诊断效果,都表现出特殊影像学表现,存在重要诊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