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读写结合的融入
2019-01-17白建平
白建平
摘 要:语文课程教学,在新时期需要契合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在课堂教学上实现创新,转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构建起综合性的语文课堂。而读写结合,就是当前需要关注到的一个全新理念,其强调了阅读和写作在课堂教学中的相互融合。对此,首先针对读写结合这一教学模式的内涵特点展开分析,然后就其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具体策略,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读写结合;具体策略
从初中语文课程的内容构成来讲,主要分为了阅读和写作两个部分,其中阅读占据了主要地位,写作占据的空间相对较小。然而,从语文课程教学来讲,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同等重要的,两个方面的能力应该实现协同发展,这样才能推动学生的成长。所以,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就需要关注到读写结合这一教学模式,立足当前教学活动的实际,将读写结合有效运用起来。
一、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内涵特点
所谓读写结合,从其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阅读和写作的结合,在课堂上对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同步开展教学。从读写结合的具体表现来看,主要有两种不同的形式。第一种,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写作。对于课堂教学来讲,必须要有一个侧重点,阅读和写作不能并重,必须要以其中之一作为主体,然后将另一个方面融入进来。所以,在阅读中融入写作,就是最为主要的模式,因为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第二种,在写作教学中融入阅读。除了将阅读教学作为主体之外,也可以将写作教学作为主体,将阅读融入写作教学中。不论是哪一种模式,其都具有显著的特点。第一,融合性。读写结合是一种融合性很强的教学模式,其融合了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充实,可以对学生两个方面的能力素养实现培养。第二,实践性。读与写的融合,需要以实践为基础,这就可以让语文教学摆脱以往的理论化教学模式,强化课堂上的实践性,给学生打造实践空间,切实锻炼学生的能力素养。第三,趣味性。读与写的融合,必然会推动课堂教学流程的创新,这就会出现和以往不同的教学过程,这对于初中生来讲就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可以吸引初中生有效参与课堂学习。
二、读写结合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入策略
1.在阅读教学中设置写作
要将读写结合有效融入语文教学,那么就可以将前文提到的两种模式运用起来。第一种模式,就是将写作融入阅读教学。从具体实践来讲,就可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设计写作训练活动。比如仿写、缩写、扩写、续写等等,以课文阅读为基础,设计多样化的写作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切实展开写作锻炼。比如,对于《驿路梨花》这篇课文,开篇第一句,就是景物描写。“山,好大的山啊……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对于这句话,就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见过的景物,展开仿写训练。比如“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讲到这里时,就可以让学生进行扩写,在中间扩写一段句子,对梨花开满枝头的具体状态予以描写。而在课文结尾,可以让学生展开续写,在理解课文内涵的基础上,续写一个新的结局。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设置多样化的写作活动,这样就能以写作反向推动阅读,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在写作教学中拓展阅读
读写结合,还可以将写作教学作为主体,在其中引入阅读活动。具体来讲,阅读能够为写作积累素材,或者是开阔学生的写作思路,给学生以启发。因此,在写作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在课前设置一个趣味拓展阅读的环节,事先准备与写作教学相关的素材,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阅读。而在讲解相关写作技巧的时候,也可以结合拓展的阅读素材,抓住其中的关键段落和语句,对写作技巧详细分析。这样一来,在教学写作知识的时候,也让学生对拓展素材实现了阅读,达到了读写融合的效果。不仅如此,在学生进行写作实践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交换作文相互阅读评价,这样就实现了读写结合的延伸,使其贯穿于整个写作教学课堂。
3.综合实践实现读写结合
除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彼此之间的相互渗透之外,还可以从综合实践活动这个角度出发,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融入综合实践活动中。比如,可以创设课外阅读活动,给出一些课外阅读书籍,让学生自由选择,在课外进行阅讀。同时,要根据自身阅读实际,写读书笔记。不仅如此,还可以定期组织读书会,让学生相互分享自身的课外阅读感受,并且交换阅读笔记,加深相互之间的了解。通过这样的综合性活动,就让阅读和写作实现了有效结合,可以推动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
三、结束语
针对初中语文教学来讲,读写结合具备多方面的积极作用,语文教师应当认清该种模式的内涵本质,然后立足语文教学实际,将读写结合有效融入语文教学中,构建起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推动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解凤霞.初中语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新校园(中旬刊),2017(1).
[2]邹永霞.初中语文教学读写结合初探[J].新课程(中学),2019(3).
[3]王丽春.浅谈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J].学苑教育,2017(2):32-33.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