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蚁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2019-01-17倪锦龙
倪锦龙
摘 要:白蚁种类多、繁殖快,是当前防治工作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其每年均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已成为了世界性的害虫。该文介绍了白蚁的生物学特性、危害特点及其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关键词:白蚁;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S782.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24-0162-02
1 白蚁的生物学特性与危害特点
1.1 生物学特性 白蚁身体柔软,颜色多种,前、下口式,咀嚼口器。巢穴坚固,实用性较强,能够供给数百万只白蚁共同生活[1]。属群居生物,等级和分工明确,联系紧密,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主要有生殖型与非生殖型2类[2]。
1.2 危害特点 群居是白蚁生活的主要习性,并且具有较高的隐蔽性,不易被发现其危害。由于对阳光较为敏感,白蚁的活动处于不易看见的地方,若不进行有效的预防,大面积暴发时会造成巨大的破坏[3]。传播方式多种多样,自身传播或者人为携带等都会扩大其危害面积,其中自身繁殖能找到更适合的生存环境,短短数年间就能够繁衍出数十万只白蚁。木材或者纤维生物等都是白蚁的主要食物[4],对林木等的危害十分严重。但是,白蚁的危害又不仅仅局限在某种物质当中,房屋、绿化植物等都是白蚁危害的重要场所。
2 白蚁防治技术研究
2.1 物理防治 物理屏障法是指由沙子、金属网、金属板、PVC板等材料构成的物理屏障[5],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白蚁的危害,保证建筑物的整体性。美国等国家都采用物理防治技术用于商业建设等,在加拿大许多城市,沙子被用作有效控制白蚁的物理屏障,并且在白蚁的防治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用途也被证明为有效[6]。物理防治技术能够在长时间发挥防治白蚁的功能,并且防治费用明显低于其他防治技术,同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相对较小,不会造成较为规模的污染。近年来,物理防治技术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使用。
2.2 生物防治 若采用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治白蚁,将消耗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并且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7--9]。生物防治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避免对周围环境产生破坏,使区域生态环境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减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产生不必要的压力。白蚁生物防治技术虽然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着成分高、操作困难等缺点。由于白蚁的生物学特性,蚁巢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抑制了真菌物质的生长,影响了最终的控制效果[10]。由于每种生物制剂都有不同的特性,研究人员需要根据白蚁的习性包括它们的生活环境,对原有的检测方案进行优化,减少虚假检测数据的发生[11-13]。近年来,随着生物学研究的逐渐深入,原有的检测技术已无法适应研究的需求,而关于白蚁的分子生物学研究,需要配合昆虫检测技术,利用对肠杆菌的检测获取到白蚁的生存周期,这对于确定白蚁稳定部落实施消灭技术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3 综合防治 开展白蚁综合防治前,需要对防治区白蚁危害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确定重点防治区和重点防治部位。通过获取到的信息判断白蚁的种类、数量等,确定白蚁的危害程度,明确活动规律,通过信息搜集完成综合方案的制定。在白蚁分飞期,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后,及时寻找白蚁分飞孔,用烟熏法控制地势较高的白蚁分飞孔[14]。在白蚁的危害及取食高峰,利用其食性和舔食、取食、交换信息的行为来掩埋诱捕管和诱捕箱。白蚁经诱捕、浓缩后,在诱捕管、诱捕箱内多次投放高效白蚁诱饵进行防治。
3 白蚁防治技术的发展趋势
3.1 IPM技术 IPM技术应用于白蚁防治中,体现出了其绿色、可持续的特色。白蚁防治生物技术是通过诱饵完成对白蚁的采集和监测,及时地获取到白蚁的活动信息,根据信息条件实现对白蚁活动的控制[15]。IPM技术是白蚁防治工作的核心,是对白蚁进行动态化监测的关键。通过其他技术手段的配合,实现白蚁防治工作的绿色化发展与控制,使白蚁防治工作更加高效、环境友好和可持续。这一研究成果不仅对我国白蚁防治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将极大地促进这些技术在白蚁防治中的应用。据国内外反馈,相关技术已应用于白蚁防治、水库大坝、园林树木等方面。
3.2 监测控制技术 白蚁防治的前提是监控种群的发展,在发现白蚁后,实施药物释放杀死白蚁。在确定白蚁得到控制之后,继續观测,监控白蚁的繁殖情况[16]。针对白蚁种群密度大、数量多的特点,监测装置进行要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生活环境、危害程度等设置和布置;根据当地的建设规划,变更检查次数、时间、方法、操作技术等,达到预期目的[17]。结合监测装置的安装位置、环境和功能,将监测装置分为地上型和地下型,地上型检测装置主要应用于房屋内部,地下型主要应用于房屋外部。
4 结语
白蚁的危害性较大,能够对区域生态平衡产生极大的影响。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健康的生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白蚁防治工作要注重主动控制,这是新时期防治工作的重点,根据种群特点进行防治,在环境保护的合理范围之内控制种群的规模最终消灭白蚁,这样目标区域内的保护性生物不会受到损害,直接降低白蚁的危害性[18-20]。对于及时掌握白蚁生活状态,制定积极的防治措施有着重要的作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需要白蚁防治的配合,这是综合治理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袁薇薇.白蚁防治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7(11).
[2]曹莉,赵瑞华.白蚁防治技术[J].应用昆虫学报,2017(3).
[3]熊强,李为众,童严严.昆虫生长调节剂的研究现状及其在白蚁防治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8(3).
[4]张向辉,彭心赋,左伟东.我国白蚁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8(4).
[5]龚家喜.白蚁防治技巧与探索[J].中国物业管理,2017(1):74-75.
[6]林雁.我国白蚁防治的研究进展[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5,110(06):7-14.
[7]李为众,熊强,刘超华.我国白蚁监测控制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5(5):520-522.
[8]张健华,刘自力,黄雷.白蚁监测饵剂系统的研究进展[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科版),2019(3).
[9]龚斌.白蚁预防与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8,417(20):8536-8539.
[10]杨志兰,谢永坚,丁浩.白蚁诱杀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5(4).
[11]徐冬,宋晓钢,阮冠华.白蚁生物防治发展现状分析[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7(3).
[12]原必榮,李为众,李功春.物理防治技术在白蚁防治中的研究与展望[J].湖北植保,2017(1):60-62.
[13]张有森.白蚁生态防治技术的研究[J].中国物业管理,2014,12
[14]胡剑,钟俊鸿,郭明.物理屏障预防白蚁技术的研究及应用[J].昆虫知识,2015,10
[15]李栋,陈业华,全启斌.物理法预防大坝白蚁试验[J].白蚁科技,2015,12.
[16]刘炜,杨晓凤,刘行,等.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土壤中6种白蚁防治农药的残留量[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9,25(02):184-186.
[17]汪野.浅谈木结构古建筑的白蚁防治技术与策略——以徽州古建筑为例[J].建筑,2019(11):79-80.
[18]张亮,曾小虎,徐鹏,等.10%联苯菊酯微囊悬浮剂土壤和木材处理防治白蚁田间药效评价[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9,25(01):77-80.
[19]熊强,李为众,童严严,等.昆虫生长调节剂的研究现状及其在白蚁防治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8,24(03):288-291.
[20]刘灏.再论文物建筑防虫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以南阳武侯祠古建筑白蚁防治工作为例[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8,10(03):121-124.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