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泉区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9-01-17王燕娜
王燕娜
摘 要:该文介绍了颍泉区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注重规划引领、优化产业布局,落实政策措施、保障发展要素,构建产业体系、转变经营方式,实施品牌引领、推动提质升级,注重人才引进与培养、强化科技支撑等5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效农业;现状;对策;颍泉区
中图分类号 F3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24-0012-02
颍泉区位于安徽西北部,是阜阳市辖3区之一[1],辖4镇2办,耕地面积3.68万hm2,农村人口56.97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区。近年来,颍泉区以本地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有力地助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1 发展现状
1.1 发展平台初步建立 按照点面结合的发展方式,建设区、镇、村“三级”农业园区平台。区级突出建好阜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农产品电商园2个平台,镇级突出建好现代农业示范园,村集突出建好扶贫产业园。阜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于2018年通过科技部验收认定,与阜阳青电园联合搭建颍泉区名优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平台,全年销售收入超过2亿元。闻集镇、周棚办、宁老庄镇、伍明镇4个镇级现代农业园,已成功创建为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09个村级扶贫产业园建设初见成效。
1.2 绿色品牌农业发展迅速 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2.56万hm2,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1.33万hm2,全区建设专用品牌小麦种植基地6000hm2。围绕草莓、菊花、中药材、经果林等特色高效产业,建立了市级以上标准化生产基地22个,生产基地面积776hm2,辐射带动区面积1536.4hm2。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产品85个,认证基地面积6315.3hm2,占全区耕地面积的20%。闻集草莓、行流菊花、玉铃铛枣、多多利双孢菇等一批农产品品牌已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闻集草莓已成为了市级第一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入选了全国名特优农产品名录。
1.3 “农业+”多业态不断丰富 立足本地主要优势农产品,涌泉蔬菜速冻、徽菜园酱菜、乾丰茶叶、金豆子芽菜等一批农产品初加工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申亚饲料、闻福草莓酒、怀香豆奶、尚源牛肉干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培育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2家、市级40家;立足近郊优势,成功举办闻集草莓节、宁老庄梨花节等活动,发展田园综合体3家、采摘园41家、农家乐15家。
1.4 科技支撑能力显著提高 全区先后搭建了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创新平台14家,其中国家级星创天地3家,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2家,建立小麦新品种选育基地1个,省级玉米试验站1家,建立了国家产业体系红芋产业、芝麻产业和大豆产业示范区;先后实施市级以上农业科技项目110多项,培育动植物新品种49个,创造了小麦单产12279kg/hm2的安徽省高产记录;培育了申亚农牧、新世纪农业等4家农业高新技术企业。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 一是投入严重不足。目前,区现代农业奖补扶持办法仍是2015年制定的,明确区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但未纳入到财政预算,资金支持得不到保障,与周边县区农业扶持力度相比,差距明显。各项设农贷款政策涉及面小、贷款额度低、进度慢,银行存在变相抽贷的现象,在展期、续贷、过桥、贴息方面,存在着政策落实难的问题。二是配套用地不足。颍泉区基本农田比例占80%以上,缺乏建设用地、一般农用地,而一些特色高效农业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科普中心、产品展示、冷链物流、休闲旅游等,都需要匹配一定的建设用地。但受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利用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等因素的限制,用地指标审批落实难。一些特色高效农业项目需建设设施农业大棚及配套的附属设施,不能及时办理设施农用地和附属设施用地备案。三是发展环境不够优化。农田基础设施薄弱,道路、排水、供电设施不能及时得到配套;土地流转、坟墓迁移推进慢,对一些特色高效农业项目的影响较大,影响了项目的规划、建设进度和投资信心;一些特色高效农业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群众阻工和侵占企业利益的现象。
2.2 产业化程度相对降低 从产业结构上看,颍泉区特色高效农业以从事种、养殖业等初级原料生产为主,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足,产业链条不长,农产品加工业、涉农服务业占比小,存在着加工初级产品、低档次产品多,精深加工、附加值高、名牌产品少等问题,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区、镇主导产业不够明确,缺乏专项的产业发展规划,造成特色产业不大、不强,产业化程度较低。
2.3 品牌建设不足,龙头企业不强 目前,颍泉区新型经营主体虽已达1042家,但组织化程度高、生产规模大、产品质量好的骨干企业还为数不多,绝大部分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停留在初级阶段,知名度不高,辐射力不够,带动力不强。虽然已培育出了闻集草莓、行流菊花、玉铃铛枣、包金梨、金豆子芽苗菜、多多利双孢菇等一批农业品牌,但区、镇、企业等层面未能很好的整合资源,各自为战,知名度不高、美誉度不够,品牌散而小,未能形成品牌优势。
2.4 服务能力不足,农业人才匮乏 一是农业科技人员严重缺乏,农业从业者待遇较低,缺乏吸引力。二是现有农技人员的知识更新慢,缺乏服务意识,不能适应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需求。三是农业企业往往比较重视营销人才和项目申报人才,而对技术人员的重视程度不足,开展农业“产学研”合作的功利性較强。
3 发展对策
3.1 注重规划引领,优化产业布局 一是编制好园区发展规划。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基础,统筹编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融合示范区发展规划,开展多园共建,建设好区级乡村产业振兴平台。二是编制专项规划。根据全区优势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现状,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要求,布局好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市场和农业旅游等相关产业,分产业分类别编制专项发展规划,形成主导产业、主导产品、主导企业、产业集群、产业园区规模化与基地化的产业主线。
3.2 落实政策措施,保障发展要素 一是增加财政投入。尽快出台或修订乡村产业振兴扶持办法和农业科技园区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设立园区建设专项资金,实行预算管理,纳入区財政预算,按期及时予以兑现。二是加大政策性金融对特色高效农业的扶持力度。大力推进“两权”抵押贷款,探索开展互助担保贷款,解决好发展特色高效农业资金需求的问题;健全农业政策性保险与商业保险结合的特色高效农业保险机制,加快理赔运转好效率。三是落实用地指标,破解土地制约。妥善解决好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用地的问题,推动把农村产业振兴用地纳入乡村发展总体规划,探索点状供地,按政策将产地初加工、田间冷链仓库、烘干设施用地纳入设施农业附属用地范围,相关部门给予政策支持。四是加强部门合作,优化发展环境。相关部门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和扶贫攻坚的重点,建立相互协作、分工明确的工作机制,把工作重点放在落实引导政策、优化环境和构建服务体系等方面,通过经济、行政、法律等多种方式,切实解决好发展特色高效农业过程中存在的痛点、难题。
3.3 构建产业体系,转变经营方式 一是发挥园区平台作用。突出建设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加快启动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2]。二是重点扶持。突出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通过“一企一策”重点扶持带动能力强、示范效果好的龙头企业,“四送一服”、“三联四建”等活动注重向农业企业延伸。三是加大农业招商引资的力度。制定专门的乡村产业振兴招商引资办法,围绕全区主导产业、优势产品,按照“招新、引强、补链”原则,提高农副产品加工能力,特别是精深加工能力,推动特色高效农业的融合发展。
3.4 实施品牌引领,推动提质升级 一是打造“颍泉”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整合颍泉区“多而散、小而弱”的品牌资源,形成品牌合力,树立对外统一的整体形象,快速提升颍泉区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二是围绕颍泉区草莓、茶用菊、包金果、玉铃铛枣、葡萄、芽苗菜、双孢菇等产业,加快“三品一标”认证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创响企业品牌,提升产品价值。
3.5 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注重科技服务 一是注重专业人才培养。立足本地,按照“产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现代农业复合型、专业型人才的培养。二是制定专门农业人才优惠政策。既要重视引进人才,也要重视本土人才[3],形成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充分调动广大农业技术人员的主动性。三是建立科技服务体系。政府部门主动要作为,积极构建产学研的合作平台与农业双创服务的平台,立足颍泉特色高效农业业发展现状和主导优势产业,分专业、分类别建立服务队伍,有针对性开展服务,推动促进特色高效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曹鲁南.颍泉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与思考[J].农业开发与思考,2015(5):35.
[2]伟俊良.广西农产品电商发展现状及政策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5(7):73-77.
[3]李靖.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快建设“数字河北”[J].信息化建设,2002(3):34-36.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