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烤房不同烘烤工艺对云烟97质量的影响
2019-01-17王川高琴董祥洲
王川 高琴 董祥洲
摘 要:以烤烟云烟97为供试材料,开展密集烤房烟夹装烟方式的不同工艺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工艺比较,变黄期波动排湿和凋萎工艺均有利于烟叶水分散失,促进变黄和失水协调,改善了烤后烟外观质量,分别降低了烤后烟淀粉含量4.24个百分点、1.88个百分点,2糖差分别降低4.83个百分点、2.49个百分点,物质转化更为充分。因此,采用波动排湿和凋萎工艺有利于提高烤后烟质量,以变黄期波动排湿烘烤工艺更加适宜。
关键词:云烟97;烟夹;烘烤工艺;内在质量
中图分类号 S57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24-0049-02
目前国内的烟叶烘烤多采用密集烤房,这种烘烤方式既节能,又节省人工,还提高了烘烤工效,降低了青杂烟比例。但在实际操作应用中,密集烤房烤后烟叶多出现颜色淡、组织结构紧密等问题,影响烟叶烘烤质量。虽然国内对密集烤房的建造进行了改造创新,但是在烘烤工艺上仍然沿用传统的3段式烘烤工艺[1]。基于此,本试验对不同密集烘烤的工艺进行对比研究,以期为提高烟叶烘烤质量和改进烘烤工艺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于2019年在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狸桥镇鄂皖科技示范园进行,试验田地势平坦,土壤肥力中等,田间管理按中棵烟栽培生产技术进行。
1.2 供试材料 供试品种为云烟97,试验材料选取成熟的中部叶(9~12叶位)。
1.3 试验设计 试验烤房为气流上升式密集烤房(8m×2.7m),装烟3层,采用烟夹装烟方式,每夹鲜烟重约13Kg。试验设置3个处理,常规烘烤工艺(CK)、变黄期波动湿球烘烤工艺(T1)和变黃期发汗预凋萎烘烤工艺(T2),每处理设置2次重复,不同处理烘烤工艺见表1。
1.4 测定指标和方法
1.4.1 烟叶含水量 鲜烟样、烤中40℃末每个处理各取烟叶10片,根据烘箱法测定烟叶的含水率[2],测定时主脉和叶片分开检测。
1.4.2 烟叶化学成分
1.4.2.1 烟叶淀粉含量的测定 每个处理取烤后样10片,根据连续流动法测定烟叶的淀粉含量,制备出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进行测定,根据公式计算烟样淀粉含量。
α =[c×v× m×(2-w)×1000]×100 (1)
式中:α代表以干基试样计的淀粉含量,数值以%表示;
c—样品溶液中淀粉的仪器观测值,mg/mL;v—样品溶液的定容体积,mL;
m—试样的质量,mg;w—试样水分的质量分数,%。
1.4.2.2 烟叶常规化学成分测定 各处理粉碎烟样,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测定常规化学成分。
1.4.3 烤后烟叶外观质量评价 参照GB2635-92的方法,由安徽皖南烟叶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组织专家对烤后烟叶样品进行感官质量评价。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水分含量变化的影响 由表2可知,鲜烟含水率为76.07%~77.97%,据3种不同烘烤工艺40℃末失水率数据:主变黄阶段CK烟叶失水较为缓慢,烟叶失水8.34%;T2失水程度最高,烟叶失水12.06%;T1次之,烟叶失水10.48%。
2.2 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由表3可知,不同处理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比例较协调,与对照相比,T1、T2处理淀粉含量显著降低,还原糖和总糖含量显著增高,2糖差显著降低,总氮含量无明显差异,钾含量T2最高,对照次之,T1最低。综上所述,T1处理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比例最优。
2.3 对烟叶外观质量评价的影响 由表4可知,不同工艺处理烤后烟叶成熟度以成熟为主,颜色橘黄、结构疏松、油分有、色度中,比较3个处理6项品质因素可知:T1处理外观质量最佳,T2和对照无显著差异。
3 结论与讨论
烘烤是烟叶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环节[4],干湿球温度、装烟方式及时间等烘烤工艺条件影响烘烤过程中烟叶内部生物大分子的降解、转化与合成[5],对烟叶最终的质量和可用性价值具有重要意义[6]。本实验通过研究变黄期不同湿球温度处理的烘烤工艺,结果表明,随着烘烤时间的推移,T1和T2在主变黄阶段均能满足失水要求,进而影响大分子物质的分解,能反映烤后烟化学成分协调性的糖碱比和2糖差,T1、T2较对照质量均有所提升。但T1处理对提高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更有利,可能是阶段性的降湿球既保证了前期大分子物质的分解,又为定色期顺利排湿奠定基础;T2无论在外观和内在质量均差于T1,可能是调萎工艺在变黄期带走了大量的水,导致失水速度快于变黄速度,大分子物质降解不充分,表现在调制后熟不充分,叶片结构疏松性较差,后期再通过延长38℃来降解大分子物质,效果不理想;说明像T2这种变黄期调萎变黄处理,在实际烘烤中风险较大。
参考文献
[1]王华成,高强,汤红印,等.中温中湿烘烤工艺对云烟87烟叶烘烤质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6(7):10.
[2]时向东,刘艳芳,文志强,等.雪茄外包皮烟根系伤流液中激素变化与烟株干物质积累的关系[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6):584–587,596.
[3]国家烟草专卖局,全国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烟草技术标准汇编(七)[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4]宋朝鹏,李富欣,陈少斌,等.烤烟烘烤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作物杂志,2010(1):6-8.
[5]孙光伟,陈振国,李建平,等.以湿球控制为主烘烤对烤烟质量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3):640-643
[6]岳伦勇,朱列书,廖雪芳,等.烟叶烘烤研究进展[J].作物研究看,2013(4):411-415.
(责编:张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