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课堂的探索
2019-01-17孙青
孙青
摘 要: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生活,教学目标也是为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科学现象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但用科学去解释却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小学生年龄较小,对科学知识理解起来较费劲,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应把教学和生活联系起来,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亲切感、熟悉感,这样才能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小学科学教学内容往往都源自对日常生活的总结与探究,将小学科学生活化能够加强学生对科学的理解,拉近学生与科学之间的关系。但当前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仍然沿用“填鸭式”教学,将一些生涩难懂的科学知识以语言讲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这样在无形中就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提升了学习压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
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教学情境的创设主要是指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来为学生提供一些日常生活中就能够遇到的生活情境,从而促使学生能够从情感直接导入相关情境中,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对于小学生来说,情境教学更为有效,小学生虽然拥有丰富的日常生活经验,但是对科学知识的认知和接触都较少,所以采用情境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日常观察生活的能力,并且提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热情。同时学生能够根据个人生活经验去寻找科学知识的内在含义,这样就可以将学生的日常生活融入教学内容中,从而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在丰富有趣的科学教学中体会到乐趣,这样也可以让学生在教学中享受到快乐。
例如,在讲解“静电现象”一课时,由于静电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并不能够直接观察到,所以学生一般无法直接理解静电到底是什么,此时教师就可以创设生活化情境。如在日常生活中女生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一起飘起来,而男生冬天脱毛衣时会出现啪啪的响声,这样学生就能够进入生活情境。随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做静电实验,利用摩擦用直尺吸附一些较小的纸片,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做实验,这样做可以吸引全部学生参与到日常教学中。最后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实验后,为学生讲解静电的性质和概念,通过生活化教学引出课堂实验,通过课堂实验获得科学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促使学生参与教学,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二、将生活案例带入课堂
小学科学教学内容很多都源自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现象,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教学获得一定的生活经验,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生活经验来提炼出科学知识。将生活案例带入课堂教学,可以促使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科学知识。小学生年龄偏小,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发现科学知识的眼睛,生活案例能够有效解释一些科学知识,将无法看到的科学知识转变为学生可视化的日常生活经验,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些能力能够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未来的学习與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通过科学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去研究生活问题
新课程改革要求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立一些生活化问题,让学生通过个人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去分析与理解生活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例如,在溶解内容的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设置生活化问题,如何才能够让糖快速溶解在水中。此时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会得出,用勺子在水中搅拌或者将糖倒入开水中,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加快糖的溶解速度。随后教师可以提出是什么科学原理导致糖可以在水中快速溶解。学生会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自我探究和分析,最终得出答案。最后教师正确总结学生得出的答案,将溶解知识系统性地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对溶解的认知能力,促进小学生对生活现象的认识。
总而言之,科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灵活地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将生活经验用科学知识为学生解释清楚,将科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绵江.生活智慧与网络交互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J].学周刊,2018(22):88-89.
[2]包新贵.试论小学五年级科学生活化教学的开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9):85.
[3]关天赐.关于小学低年级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2):217-218.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