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2019-01-17梁新娇
摘 要:朗读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它能满足学生美好的感官享受,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内容,与文中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朗读;写作能力;情感体验
“朗读不仅仅是传播文字,更是向世人展现人生和人生的价值,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用声音来完美地展示”[1]。这是董卿在《朗读者》节目开头中说的一段话。这说明朗读对人生的重要性,以及朗读在人生价值观形成方面的重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更是最重要的教学形式,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课堂上,科学有效地朗读课文,能触动学生美好的感官享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内容,与文中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朗读加深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有人认为,朗读就是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但我认为,朗读不是这种简单意义上的“念”,而是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将文字这个视觉形象变为听觉形象。朗读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的口头语言。如果说写文章是一种自我创造,朗读则是一种高于作者情感的再创造。所以,好的朗读能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学习就会认真专注,有好的收获。语文教材上的文章都是语言优美、生动形象的好文章,朗读能把文章中描绘的山光水色,人物的音容笑貌,闺阁中的莺歌燕舞,战场上的恢宏气势,绘声绘色地转达给听者。这就要求朗读的语言必须形象生动、绘声传神。所以,要求教师的语言做到形象化、个性化,明快流畅,具有节奏感乃至音乐感。一段好的朗读,对听众就是一种艺术享受。如最近听一位教师上《刷子李》这一课时,教师教刷子李刷墙技艺高这一段时,老师先范读,声音快慢轻缓,疏密有致,张弛有度,那富有感情的朗读,感觉就像评书人在说书,让学生身临一场感官视听盛宴,给予人美好的享受。很快,教师的朗读把学生带进了书中,学生仿佛来到了刷子李刷墙的现场,眼前仿佛出现了刷子李刷墙的形象动作,耳边仿佛听见了刷子李刷墙的“啪啪”声响,亲眼目睹了这一场精彩的刷墙表演。就这样,老师的朗读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触动了学生美好的感官享受,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兴味盎然,他们有的划,有的读,有的说,有的议,有的写,自主学习或是合作学习,形式多样,高效学习水到渠成。
二、朗读架设阅读桥梁,产生情感共鸣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朗读不仅让读者理智地理解文本,而且能亲切地体会文本,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把文本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種境界。[2]学生通过朗读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艺术,声音对大脑皮层建立听觉表象的作用尤为重要,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语言。而朗读又跳跃着生命,充满活力,更好地使学生从内容上、感情中、甚至艺术特点上体会作品,与文中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三、朗读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写作能力
小学阶段正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段,而方言区的小学生更需要通过朗读来培养语感,积累词汇,掌握句式,分析文章的谋篇布局。学生通过朗读将书本语言变成自己的表达,长时间地直接感受积累语言,就会使自己的语言表达更为流畅,从而形成良好的语言感觉。这样一来,写作来就有了生动的词汇,写出生动优美的文章,从而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就非常主张朗读。他说: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3]这样,我们可以深刻领会文章的节奏、气韵、意义,产生一种“立体学习”的感觉,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更应该重视学生的朗读。如,还是那位教学《刷子李》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他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分小组分别朗读四处“黑衣服”描写的语句。首先用PPT出示这几句,接着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抓住关键词语“必穿”“没有”“果然”“较上了劲”“居然”“神圣不可侵犯”“凑上”等,让学生谈读后的感受,最后再采用梯度朗读这四个句子,先第一小组读,接着第一、二小组读,然后第一、二、三小组读,最后全班读,教师指导读出由半信半疑到不信,到相信的戏剧性变化。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能广泛地调动情感因素,真切地感受到文章的节奏美、音韵美、气势美;深切地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与巧妙,深刻地体会到文章的起、承、转、合。教师在这个环节设计“读”,是为后面的写进行铺垫,只有让学生的读过关了,才能积累好词佳句,悟出文章的写法。不出所料,后面老师安排了一个写的环节,学生写出了很多篇语言富有个性,人物特点突出的文章,如《“麻烦”先生》《老实明》《笑话王》等文章,不难看出,学生通过课堂上的朗读、领悟和积累,表现出较高写作欲望,无论是在谋篇布局,还是在遣词造句等方面,学生都发挥得相当不错,还有不少学生也写出了精彩的文章。
由此可见,朗读是语文教学之魂。良好、科学的朗读会让语文课堂绽放魅力,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享受诗情画意,经历不同的情感体验,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梁新娇,韶关市浈江区执信小学老师,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在小学语文工作岗位上工作二十八年,曾多次评为浈江区“优秀教师”,浈江区“优秀辅导员”,浈江区“德育先进工作者”,浈江区“优秀班主任”。撰写论文曾发表在《韶关教研》《韶州师训》上。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