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5后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研究

2019-01-17李雅婧李桂蓉

西部论丛 2019年2期
关键词:文化融合优秀传统文化

李雅婧 李桂蓉

摘 要:文化是生命,生命亦是文化。文化是民族思想观念、道德准则、社会政治以及经济命脉的根本,作为社会意识形态而存在。历史演变,文化也不断以新的姿态呈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并开始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市场经济的开放发展不仅迎来了社会转型,也迎来了广大青年的改变,而优秀传统文化在當今大学生的教育领域也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和历史影响。恩格斯说过“时代的性格,主要是青年的性格。”95后大学生作为最具有当今时代特色的青年学生,深入分析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感,找出缺点与不足,才能对其进行更好的教育和正确的引导。通过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体系的有机结合,来加强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教育,这对于当代大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深刻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融合 认同教育

一、95后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现状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条件下,95后大学生热衷于追求时代潮流,思想观念也或多或少受到一些外来文化的影响,关注点几乎都集中在新环境下的新事物中。对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度及认同观念相对薄弱,甚至还存在知行相背离的现象。因此,加强95后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对于高校教育来说尤为重要。

二、95后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认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消除时代冲击带来的刻板印象

处于文化传播发达的新媒体时代下,“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已成为全球大学生文化意识上的通病,而在我国,自新文化运动起这种文化认知情结就已经存在。新文化运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思想解放,但文化激进派给我们的传统文化造成使其繁复冗杂、生涩厚重的负面影响。我们坚守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在历史的沉淀下去粗取精,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发展。但提起传统文化,第一印象还是它的刻板生涩,仿若沉睡在历史中,所以消除传统文化历史沉淀过后的刻板印象是95后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认同工程中不可避免的重任。

传统文化的亲近感与传承度由它在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眼中的面貌决定,那些陈腐的传授,已难以让传统文化轻易被接收。95后的大学生看待和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不再是用以往陈旧的思维模式,而是以新的视角将其加以创造和转化。因此,经过青年们的改造后,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新的生命体,以全新的形式出现,与人们建立起了共生共荣的关系。文化传承需要与时俱进,积极创新,不断以崭新的理念来引领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而95后大学生,则更应该积极做新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2)信仰危机多分歧性

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也进入了全球化时代,在这种价值取向多元化、信仰分歧化、社会思潮交织化的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领域出现过度追求个性自由、信仰缺失、价值取向迷茫、人生观偏移等问题,这些问题就成为了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最重要的一部分。传统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相当重要,它是一个国家的基本导向,更是一个民族的信仰基调,它引领人们对于生命、对于人生价值等作出合理的判断。大学生信仰问题的根本是认知问题,结合大学生的知情意,从理论和实践出发引导大学生正确了解信仰问题,从而激发出当代大学生强烈的信仰意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紧跟时代步伐,尊重和保护大学生的信仰自由,从学生的角度以及社会实际出发,走进学生内心世界,更好的服务学生,才能促使高校的思想道德信仰教育体制更加健全和完善。

(3)注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教育

在社会转型期间,我国经济实力突飞猛进,科技进步状况日新月异,GDP增速名列世界前茅。但是在这样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社会风气却难免浮躁。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背景下,95后大学生们很难沉下心认真学习,从而导致学而不精,认知浮于表面的现象。人的一生从初出茅庐到步入社会,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习中度过,而大部分的学习场所都是学校或课堂,所以校园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学习基地,学校更是造就新一代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应该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体系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并加以运用到课内外教学过程中,使德育教育真正落实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实践里,而不仅仅是将之作为书本上的考试重点。

思想是一个人行动的根源,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三观固本铸魂的重要时间段,如果不能抓住这一重要阶段去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那学生的思想很可能产生偏移,那么他有可能会做出危及社会的行为,成为极大的社会隐患。

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是引导国人三观向正确方向发展的重要工程,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寻找创新基点,不断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并准确抓住校园这一重要战地,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大力宣扬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加强礼仪教育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加入文化融合、创新、沟通的过程,确立95后大学生对祖国自尊、自强、自信、自豪的进取心,把个人成长进步融入到民族复兴的伟大工程中,才能让中国向着文化强国的目标稳步迈进。

三、优秀传统文化认同工程的重要意义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文化发展的泱泱大国,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的炎炎子孙历经几千年的相互陪伴,深深融合在一起,而传统思想文化也早已深深烙印在我们的血液里。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耐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以中华文化的繁荣创新为前提,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理念,使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才能促进社会和谐。国家有力量,才是我们所不懈追求的文化强国。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早日实现中国梦,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 罗泽斌.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根源及对策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8

[2] 朱华桂.论传统文化传承与科技文化创新[J].学术界,2014

[3] 王小玲.增强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教育的路径探索[J],2017(9)

[4] 刘春宇.加强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要性分析[J].文化研究,2015(7)

[5] 李刚.现阶段大学生中华传统文化认同的困境及对策[J].文化学研究,2016(6)

作者简介:李雅婧,女,四川雅安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商学院辅导员,2014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2016年攻读西南民族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硕士,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李桂蓉,女,四川成都人,硕士,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商学院辅导员,2016年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行政管理专业。

猜你喜欢

文化融合优秀传统文化
珠澳两地高校文化情感融合研究
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论高校师生文化冲突与整合
浅析儒释文化融合对石恪绘画的影响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知识型新移民文化融合的内容及途径分析
基于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模式探讨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意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