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力量训练在高校体操专修课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2019-01-17闫雪辉闫雪冰

西部论丛 2019年2期
关键词:核心力量高校

闫雪辉 闫雪冰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实验对比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核心力量训练在高校体操专修课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基础力量、体前和体侧核心力量、平衡稳定性以及完成技术动作质量等四方面评价手段衡量教学效果,分析了体操专项核心肌群的分布、核心稳定性的控制及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结果表明:实验组实验后的核心力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前的核心力量,存在显著性差异;采用核心力量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完成体操技术动作时身体姿态控制能力以及落地稳定性,增强核心力量可以预防在体操教学中的运动损伤,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核心力量 核心稳定性 体操专修课 高校

力量素质与以肌肉活动为主的竞技体育项目密切相关,尤其在体操技术教学中,力量是完成技术动作的前提和保障。在体操专修课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基础力量(包括上下肢力量、腰腹肌力量以及背部肌肉力量)一直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力量训练始终贯穿在体操课的教学中,但多年教学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对细部肌群力量的练习。近年来,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比较广泛和深入,已经被引入到各个项目的竞技训练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教学和大众健身运动中却研究很少,本研究尝试把基础力量与核心力量训练相结合运用到体操专修课教学中,探索其对提高学生掌握技术动作质量以及防止运动损伤等方面的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牡丹江师范学院体育系2009级和2010级体操专修学生男女生各6人,共24人。其中男生和女生平均身高、体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检索词“核心力量”以及“core strengh”在中国知网和外文期刊网等查阅大量文献和相关著作,对核心力量训练及核心稳定性等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借鉴和引用部分公认和权威观点作为本研究的理论支撑。

2)实验法。由于课时改革,2009级和2010级学生专修课程同时进行,教学内容一致,学生普修体操成绩无显著性差异,故本实验以这两个年级的专选学生为实验对象。其中以体育系2009级体操专修学生12人为对照班,男生6人,女生6人;2010级体操专修学生12人为实验班,男生6人,女生6人。实验8周,每周3次课,每次课在结束部分前安排力量训练30-35分钟,技术动作教学内容相同。

a實验设计: 对照班教学中采用传统力量训练,主要针对上下肢力量、腰腹力量以及背肌力量练习。练习方法主要采用:引体向上、俯卧撑、双臂屈伸、蛙跳、肋木悬垂举腿、仰卧两头起、背翘等。实验班教学中采用传统力量与核心力量相结合的训练方式,注重传统肌肉力量练习的同时侧重核心肌群力量的练习。基础力量练习方法与对照班相同,核心力量练习方法主要采用:悬吊练习、单杠悬垂举腿绕环、瑞士球练习、不稳定状态下的平衡与抗阻力量练习。

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基础力量和核心力量测试,作为原始参照数据;8周教学实验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再进行基础力量和核心力量测试,同时对技术动作完成情况以及平衡稳定性进行测试,然后对前后实验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找出原因。

b训练方法与负荷:实验组学生力量练习时采用循环重复训练法进行。(如图2)循环重复训练法是指按照重复训练法的要求,对各站和循环之间的间歇时间不做规定,以使机体得以基本恢复,以便全力进行每站或每循环练习的方法[1]。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每站练习的负荷强度大,负荷量不大,各站或循环之间的间歇时间充分,主要功能是发展最大力量、爆发力、速度素质、速度耐力,有助于提高负荷强度较大的运动技术的熟练程度。练习组织形式采用流水式循环形式,学生可以从不同的循环站进行,提高练习效率保障练习时间。

练习时采用60-70%负荷强度,负荷量逐级递增,基础力量练习方式选择引体向上(男)、俯卧撑(女)、双杠双臂屈伸、跳箱跳上;核心力量练习形式选择俯卧瑞士球快速举腿、海绵坑内杠铃转肩、头枕瑞士球成桥左右转体和单杠悬垂左右举腿绕环。

c评价方法:基础力量评价主要采用30秒俯卧撑、30秒两头起、30秒背翘、双足纵跳三次取最高值;核心力量评价主要采用体前核心爆发力测试(FAPT)和体侧核心爆发力测试(SAPT)两种形式[2]。FAPT测试和SAPT测试在足球场地进行,实验班和对照班每名学生两项测试分别连续测试5次,取最好成绩。体前爆发力测试要求取学生平躺位,屈腿,两脚与肩同宽并使身体垂直轴与投掷方向平行,双手将1kg的实心球直臂经头顶前抛出去,取落点与起点的垂直距离;体侧核心爆发力测试要求运动员取坐位,两脚与肩同宽屈腿,使身体矢状面与投掷方向垂直,上体稍向后倾斜,双手将1kg的实心球直臂侧抛,记取落点到起点的垂直距离。稳定平衡测试,主要采用动力平台上测量学生单腿平衡支撑时间。受试者基本站立姿势,然后在动力平台中心上单腿支撑,平台以100Hz的频率振动,记录平衡稳定时间。评价学生学习技术动作效果主要从考核单项技术完成情况打分,主要测技巧和跳跃项目,男子和女子技巧考核踺子后手翻;跳跃项目男子考核纵马屈腿腾跃,女子考核横马屈腿腾跃。

3)数理统计法。对实验数据利用Excel以及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M±SD)。统计学显著性水平为P<0.05,P<0.01为非常显著。

2研究结果

教学实验结束后,对基础力量进行了测试,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对照组和实验组经过8周的教学后,不论采用传统的力量练习还是采用传统力量与核心力量相结合的练习,最终学生的基础力量都得到了增强。

作者简介:闫雪辉(1971-),女,黑龙江望奎人,教授;闫雪冰(1978-),男,黑龙江望奎人,讲师。

猜你喜欢

核心力量高校
核心力量训练对散打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影响及建议
试探核心力量对技术动作经济性的影响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