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挠性板的低损耗纯胶与高频基材匹配研究

2019-01-17何明展徐筱婷钟福伟许芳波

印制电路信息 2019年1期
关键词:插入损耗电性损耗

何明展 徐筱婷 钟福伟 许芳波

(鹏鼎控股(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105)

0 前言

除通讯板外,终端使用的MIPI模块 ,对高频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到了2020年对各组件频率需求USB 3.1达5 GHz、内存存储UFS3.0达5.8 GHz、CSI (Camera)与DSI(Display)达1 GHz需求,见图1。基于上述手机发展趋势,对高频模块PCB有新的要求。

1 高频模块挠性PCB的性能特点

1.1 高频模块PCB的传输关键技术指标

图1 高频模块发展趋势 (source:MIPI.ORG/DEVCON, 2018)

高频模块PCB的传输关键技术指标包含:(1)传输损耗为关键性指标;(2)轻薄短小, LCP(液晶聚合物)或低损耗PI(聚酰亚胺)挠性PCB可取代较厚的传统同轴电缆天线传输线,具有更高的空间效率;(3)具有更好柔性达到更小的弯折半径,提高空间利用率和弯折产品可靠性;(4)多层化也是高频高速传输PCB发展的主力方向,例如在多家品牌手机中的摄像头模块多层结构,并且可以自由弯曲和成型;(5)高密度与集成化,随着5G的发展和推动,频段的增加及速率的提升的需求带来更多的天线及MIMO的需求,传输线的设计方式也从单一信道演变为多线传输。 为达到这些需求,PCB从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结构等领域做出变革,以实现高频传输发展趋势。

1.2 高频传输关键损耗影响因子

想要实现上述的高频高速传输,最关键的就是低损耗因子的介质层材料。随使用频率越高,讯号传播路损也提高,尤其在3 GHz以上频率,介质损耗的影响远大于导体损耗的影响,可由图2(a)显示 。

由图2(b)介质损耗公式所示,当传输频率越高,或是当绝缘层材料的介电常数(Dk)及介电损耗(Df)值越高,介质损耗就越大。此外,材料的介电常数也直接影响到阻抗的控制,例如当使用到介电常数大的材料时(如FR-4的Dk4.2),就需减小导体宽(W)和增加介质层厚(h)来维持阻抗的控制,过细的线路会使制程难度提高,降低良率,而介质过厚不只使层间导通孔电镀不易,成为技术开发瓶颈,也违背了产品轻薄短小的趋势。

当阻抗不匹配时,信号反射大幅增加,例如当端口阻抗为50Ω,互连阻抗为60Ω时,最坏情况会有9.1%的能量被反射,这使插入损耗也增大。因此,对于PCB的阻抗控制亦是高频板的管控重点,在加工和设计时我们一般控制的主要因素有:(1)Dk—介电常数,(2)H—介质厚度,(3)W—导线宽度,(4)t—导线厚度,(5)线路种类。

图2 (a) 传输线中的导线损耗和介质损耗关系图 (b) 特性阻抗Z0

1.3 多层板需求与连接方式(All LCP/LCP +BS/PI+BS )

高频段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为了降低损耗,而增厚介质层;再者高阶手机倾向使用多合一的讯号传输板与高集成化的模组板,以提高空间利用率。这些革新皆使得连接层(纯胶)需求增大。

目前多层高频传输板有几种叠构,见图3。

(1)全液晶聚合物叠构(All LCP):电性最佳,但有以下三个主要问题:①涨缩控制不易;②压合需要高于290℃高温,制造多层板多次压合后材料容易脆化;③LCP 剥离强度偏低(原材料规格4.9 N)。导致制程操作难度高,成本高且多层板可靠性较差。

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充分应用个到工程机械工作装置中,可通过该技术对机械工程的传统系统、发动机、液压系统、制动系统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其在运行的过程中,发生异常现象,该技术就会准确找出故障发生的位置,并通过报警系统发生警报提示;可以说,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及时发现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为企业节省了一定的资金。

(2)液晶聚合物与低损耗纯胶叠构 (LCP +lowDkBS):其电性佳且制程容易,仅受限于LCP材料产量有限。

(3)聚酰亚胺与低损耗纯胶叠构(normal PI +lowDkBS):其电性相对较差,但基板成本相对低,因此在产品电性需求允许范围,可考虑之选项。

(4)低损耗聚酰亚胺与低损耗纯胶叠构(low loss PI +lowDkBS):其电性尚可,但能选用的low loss PI 并且与之可搭配的 lowDkBS材料十分有限。

图3 高频多层板叠构

2 材料说明与材料测试

2.1 高频柔性材料现况瓶颈

综观现有高频方案,LCP挠性板基材拥有电性佳的优点,但制程难度高,在一般的制程条件下涨缩控制仅能维持在1.0%~2.0%,造成产品线路及阻焊曝光对位与贴片对位困难;此外All LCP叠构的剥离力强度化4.9 N,使得多层板可靠性有限。

因此使用液晶聚酰与低损耗纯胶叠构就成为一优先选用的方案,并成为一重要课题。目前用于高频的纯胶不如一般电性能的软板纯胶有较长的量产经验,这些纯胶材料在制程上也还有诸多问题(爆板/剥离强度化/对基材有选择性)有待克服。本文评估五款低损耗纯胶,并使用低损耗纯胶制作出手机高频传输模块之三层挠性板产品。

2.2 低损耗纯胶原材料电性评比

高频软板纯胶一般直接贴合在讯号线上,因此其材料电性对传输损耗的影响重大。在挑选纯胶材料时,首要评估其介电常数(Dk)及介电损耗(Df)值,并选择低吸水率的材料。常用高频软板纯胶(见表1)。其中D纯胶与E纯胶有最低的Dk值,D纯胶有最低的Df值.

2.3 低损耗纯胶与基板材料匹配技术

高频软板纯胶胶厚除了需与软板铜厚匹配外,越厚的纯胶会降低整体叠构的插入损耗。然为了保持良好的动态挠折性,纯胶在满足电性能的条件下,应越薄越好。

除此之外,为满足手机高可靠性要求,低损耗纯胶的选用原则应遵循以下两点:高剥离强度与高耐热性。如表2所示,仅有其中A的HF**及B的ZI**低损耗纯胶与PI 和LCP两种类型的基板有良好工艺匹配性。在耐热方面,B纯胶显示优异的耐热性能,由其搭配LCP可通过320 ℃ 30 s。C、D、E纯胶则显示对基板有选择性, C纯胶可PI搭配通过288 ℃ 10 s 耐热性,D、E纯胶与LCP搭配,耐热性皆可达300 ℃ 以上的优异水平。所有纯胶与基板在适当的配对下,皆具备良好的加工性。

3 高频产品制作

3.1 高频叠构电性仿真

针对高频高速开发流程见图4。使用仿真软件进行材料、叠构及layout辅助设计,通过仿真结果修正设计,以模拟最优化电性。确认电性符合需求后,接着进行样品制作和功能测试。由于高频传输产品电性需匹配客户手机模块需求,属于客制化,从设计到制作的全流程完善方案,提供给客户选择最适合手机模块的方案。仿真A、B及D三款纯胶,比对操作性最佳之A、B纯胶,与电性最好的(Dk、Df值最低)D纯胶的插入损耗(S21)进行比对,A、B及D纯胶在需求传输频段5 GHz时的S21分别为-1.117、-1.183和-1.137 dB,纯胶之间的损耗差异小于0.07 dB(见图5),因此选择操作性最佳之A、B纯胶进行实际产品制作。

表1 高频软板中常用低损耗纯胶

表2 常用低损耗纯胶相关信息

3.2 测试产品叠构说明(三层板射频(RF)模块高频软板叠构)

图4 高频高速传输线开发流程图

图5 仿真A、B及D三款纯胶

由于双面板对于信号噪声控制、阻抗的控制、串扰的控制与EMC控制均存在风险,因此样品设计三层板叠构。三层板采用双+单叠构设计,信号线在L2层的带状线设计。虽然微带线有更低的传输损耗,为避免受外界信号干扰的影响本产品测试仍采用带状线。叠构的电源放置于L1层,与信号层分层设计,过孔采用盲孔设计。详细叠构与材料如图6所示,选用A的HF**及B的ZI**低损耗纯胶,进行比对测试。

图6 三层板射频(RF)传输高频软板测试叠构

3.3 产品电学性能结果

为了得到最大功率输出, 这类产品都有阻抗要求,一般公差都在±10% ,控制线宽进行阻抗调整。因应高频的产品需求,阻抗公差控制将提升到单线 :±0.05Ω及双线:±0.075Ω。本测试阻抗需求为(50±0.1)Ω,线长100 mm,其线宽0.125 mm时阻抗可以达需求。

插入损耗(insertion loss)为衡量高频传输损耗最主要的数据之一,传输讯号的频率越高,路径损耗就越大,这会缩短高频讯号的无线传输距离。例如在户外空旷环境里,2.4 GHz无线装置就比915 MHz装置多出大约8.4 dB的路径损耗 。因此传输损耗在高频段,不同材料间的差异会越显着。对比不同材料在需求频段时的插入损耗,其值越接近零代表损耗越小。一般常用的wifi 频段为2.4及5.8 GHz。

实测样品采用keysight的E5071C网络分析仪进行插损实测,采用Murata的同轴连接器,如图6可以清楚看到,B的插入损耗在1 GHz频段以后皆优于A叠构,且使用频率越高,优势越显著,见图7。

图6 网分仪量测损耗

图7 A与B纯胶插入损耗测试比对

4 总结

文章提供了RF传输的高频三层软板的低损耗纯胶+LCP叠构方案,此方案可以避免All LCP叠构的制程技术难题。由选材评估显示,现有市售的低损耗纯胶在对不同类型的高频基板仍有局限性,因此在客户认证阶段需要谨慎评估。其中B纯胶显示优异的耐热性能,由其搭配LCP可通过320℃ 30s热冲击,并且兼具良好的工艺匹配性。

猜你喜欢

插入损耗电性损耗
连接器射频性能随温度变化的试验分析
河北省山区典型地层的电性特征及物探找水的方向
刚挠结合板介质材料的插入损耗研究
民间引爆网络事件的舆情特点——以“北电性侵事件”为例
用于燃烧正电性金属的合金的方法
定制私家影院系统中的传输损耗(上)
节能评估中变压器损耗的简化计算方法探究
三波长一体化插回损测试仪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降低损耗和控制投资的变压器容量选择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多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