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全培训创新3种

2019-01-17中海油深圳分公司金通

现代职业安全 2018年12期
关键词:事故培训

中海油深圳分公司 金通|文、图

小时候,父母出门前总会叮嘱我们:“别玩火,如果把房子烧了就没地方住;别玩水,如果掉下去了没人拉就会被淹死;别打架,要是不听话我晚上回来就收拾你……”从小在父母这样那样的“恐吓”下学习“安全知识”,树立“安全意识”,学会了“循规蹈矩”。现在回想起来,其实,那就是我们最先接触到的“安全培训”。

从企业和安全管理的角度来讲,安全培训是帮助员工快速掌握安全操作技能、增长安全知识、牢固树立安全意识的有效途径和改善员工不安全行为的重要手段,也是安全管理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因为从安全管理的角度来看,任何企业只要发生安全事故必然存在事故隐患。而在所有的隐患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又是占比最大的。

人之所以会做出不安全的行为,主要就是因为培训不到位而导致的安全操作技能未掌握或缺乏安全意识。所以早在2012年11月21日,国务院安委会发布的《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工作的决定》(安委〔2012〕10号文件)中,就明确提出了企业必须牢固树立“培训不到位是重大安全隐患”的意识,并对各类人员的培训最低学时作出了明确规定。可以说,各级政府和单位都“蛮”重视安全培训的。但是,如果只是“蛮”重视,不讲求方式方法,能不能达不到预期效果其实还是未知数。

如今处于信息大爆炸时代,80、90后已成为生产一线的主力军。他们追求和崇尚的是自由、快乐。如果还用传统的模式去开展安全培训,很容易使其产生厌烦和抵触的情绪。因此,当下的安全培训理应采用更加多样化的方式,如根据环境和培训目标不同,采取分组讨论、互动游戏、让受训者体验操作、参与讲授和进行角色扮演等多种方法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升参与度。在本文中,笔者对所在公司3种形式较新颖的培训实践作分析介绍,以供读者分享。

第1种:培训“评委”

确保安全管理体系文件被有效地贯彻执行一直是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中海油深圳分公司,《通用安全程序》(公司《健康安全环保体系》文件的重要内容,可视为现场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又是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重头戏”,是现场安全作业的指导性文件。可以说,如果所有的作业都严格地按照《通用安全程序》要求开展,那么发生事故的概率会大大地降低。而只有员工都理解了、熟悉了、记住了《通用安全程序》里的要求,他们在现场工作时才有可能按照要求去做。如果连“要求”都不知道,“严格遵守操作程序来确保作业安全”自然是一句空话。

为了让员工更加熟悉《通用安全程序》的要求,笔者组织机械、电气、仪表、动力、生产、船系等各个专业班组的员工根据自己专业特长,结合工作现场的实际情况,将纯文本性的《通用安全程序》转化为了更加直观、生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PPT。因为据相关研究发现,和纯文本性的资料相比,图表显得更高效,特别是彩色的图片,可以将人们的阅读意愿提高近80%。就拿说明书来说,纯文字的说明书人们只能理解到七成,图文并茂的说明书理解程度可上升至95%以上。沃顿商学院一项研究表明,纯口头的演讲只能打动一半听众,如果加上 PPT、视频、动画等视觉化展示,被说服的受众人数会提高到67%。

除了培训材料要“有图有真相”,笔者还组织现场员工开展培训技能比赛,台上的培训师由全体员工轮流担任,坐在下面的受训者则拥有两种身份:听众和评委。

员工“培训师”们“你方唱罢我登场”,有的增设了提问和测验的环节:有的挑选一些事故视频进行展播;还有的分享一些事故案例,组织大家结合现场的作业实践以及国标或行标进行分析、讨论。妙招迭出,精彩纷呈。

台下的“评委”们则从授课内容、表现形式、授课技巧、实用性、互动效果等方面去评分。如此一来,不但锻炼了“培训师”,还培训了“评委”。有效地形成了全员参与的局面,之后再根据得分高低进行月度排名,且评出“月度最佳讲师”,由管理层颁奖表彰。

与此同时,培训还通过充分讨论和征集全体员工意见,对各岗位人员的最低讲授和参培次数作出明确规定,并建立了全员培训档案,记录其讲授和参培情况,且将这些情况纳入年底的绩效考核。

“学习金字塔理论”表明:我们读过的知识能够记住其内容的10%;听过的事情能够记住20%;看到过的事情能够记住30%;听过并看过的事情能够记住50%,比如看影像、看演示、现场观摩等;说过的事情能够记住70%,比如参与讨论、发言;而说过并做过的事情能够记住90%,比如给别人讲授、做报告、亲身体验等等。所以,要想让员工真正理解、熟悉、记住《通用安全程序》的要求,最佳方式就是让他们站到讲台上去,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和感悟把这些要求讲出来。因为在上台讲解之前,他自己就会做好充分准备,准备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和提升。而且,这也有利于形成“人人讲安全”的良好氛围,会改变只有安全人员讲安全的尴尬局面。

“一站到底”安全活动

第2种:“一站到底”

海上石油平台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工作环境。采油工人们4个星期固守于辽阔海面上的一个“孤岛”,从事着每天12 h的高强度工作,再乐观、再坚强的人也会有低潮和失落,也会感到这种生活的枯燥。所以,需要将安全培训和丰富大家的工余生活结合起来。笔者先将与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文件、设施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搜集起来,编制成考题,模仿电视里的娱乐节目——“一站到底”的形式,在现场开展安全知识竞答活动。

活动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初赛是将所有员工均分为三组,首先每人轮流回答一道简答题,来争取一次免答权。然后抽签捉对厮杀,通过单选、多选、判断、填空、简答、实操等形式决出胜负。胜者进入车轮战,争夺小组冠军。最后,取各个小组的前3名进入“一站到底”的“巅峰对决”。

为了活跃气氛,同时也为了让所有员工都学到安全知识,还特意设置了抢答环节,当主持人念完题目后,20 s内选手必须一次性给出正确答案,否则将由现场观众进行抢答,现场的气氛也因此而格外地热烈。在此过程中,笔者还会对一些有疑问的题目和安全理念进行现场讲解和宣贯。

这种寓学于乐的形式,不但提高了一线员工学习安全知识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还丰富了现场员工的业余生活,营造了海上平台的安全文化氛围。以互动游戏的方式来调动一线员工参与安全培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使他们在欢乐轻松的氛围中,学到安全知识,强化安全理念,缓解工作压力。

作者在组织刚倒班出海的员工学习事故案例

第3种:“用好事故”

“事故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都源于事故。比如说《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就是在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撞沉没在北大西洋导致1 503人遇难以后出台的;再比如《MARPOL73/78防污公约》是在托雷卡尼翁号触礁沉没导致10万 t原油入海后出台的……类似例子还有很多。别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教训,我们不能再用鲜血和生命去验证,而是要用别人的教训来避免事故。

因此,只要收到了事故案例,笔者就会督促各个班组长尽快在班前会上组织讨论分享,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由于笔者所在海上石油平台采用的是倒班工作制(出海工作4周,再回家休息4周),所以总是存在着“海休”(出海工作4周之后,回家休息4周)的员工未受到最新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的盲区。为了扫除这一盲区,特意将所收到的事故案例依次编号,在人员倒班上来后,第一时间集中组织开展安全意识强化培训。

因为员工回家休息4周以后,安全意识相对薄弱、松散。所以,用目的性很强的安全意识强化培训,即用事故案例来警醒员工:您已经出海了,请尽快进入工作状态!风险无处不在,事故就在我们身边!安全,永远第一!

学习、讨论完之后,受训员工要在承诺书上签名承诺:“我的安全我负责,平台的安全我有责!”以此来唤醒其海休期间一直处于休眠状态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责任意识。随后,员工还要检查各自的应急装备,确保其随时可用。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跟踪解决。让每个人的应急装备多一道检查确认的保护屏障。以上流程走下来,可以有效地避免“海休”归来的员工火急火燎地开展工作而造成的意外伤害。

猜你喜欢

事故培训
欢迎订阅《中小学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
一起爆炸事故的调查处理及其启示
铀浓缩厂事故安全监管分析
学中文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