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基于数学模型的自动测量方法

2019-01-17王凯陈艳平王成王国星王静顾帅

计测技术 2018年6期
关键词:理论值基准标定

王凯,陈艳平,王成,王国星,王静,顾帅

(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北京 100094)

0 引言

航天产品研制中,常涉及对高位目标装配或试验状态的位姿测量,装配状态测量中,还需对产品的调整操作予以现场指导,确保产品达到合适状态。传统测量方法采用全要素采样、现场处理、人工评价的方式,需要测量人员进行长时间的高空采集作业,操作强度大,安全风险高;繁琐的数据处理环节,大量占用生产主线时间,影响产品研制进度,难以适应产品批量化及快速化研制需求。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产品数学模型的自动测量方法,简化操作流程,提升测量效率。

1 方法原理

此基于产品数学模型的自动测量方法的流程为:①以产品数学模型为基础,分析组件被测特征与理论基准间的位置关系;②在组件上制备相对其位置固定的标定物,通过标定方法,获得两者空间位置关系;③装配过程中,建立产品装配基准,并实现仪器对标定物自动采样;④根据标定结果,结合产品模型,完整分析出组件(模型中包含的所有特征信息,如特征点、线、面等)的位置、姿态信息;⑤如果状态不合格,根据分析结果,快速制定出调整方案,指导进一步的调整操作,直到最终呈合格状态。

方法流程如图1所示。

2 方法应用

以某卫星外部载荷支架结构装调测量过程为例,对本方法应用过程予以阐述。该卫星结构装配阶段呈竖直置放状态,所述载荷支架位于结构最顶部,离地高度约为8 m。

2.1 数模分析

以产品数学模型为基础,对组件相对装配基准Q(或星体基准)的理论位置关系进行分析、解算。采取自定义组件特征坐标系的方式,以组件上的特征孔、特征面等作为构建元素,确保遵循定义方式简单、测量方法简便的原则。

图1 方法流程图

载荷支架理论安装状态如图2所示。

图2 工件特征坐标系定义示意图

根据产品结构特征,将组件特征坐标系W定义为:以左下方安装孔中心为原点,原点指向右下方安装孔中心为+X轴方向,原点指向左上方安装孔中心为+Y轴方向,依据右手定则确定+Z方向。按照上述规则,从设计模型上取三个特征点:左上方、左下方、右下方三个安装孔的中心。在图形处理软件中,可以获取上述特征点在装配基准Q下的坐标值。将上述组件的三维模型(含特征点坐标信息)以通用数据格式(如IGS,TXT等)导入测量软件Spatial Analyzer中。通过坐标转换算法,得到组件特征坐标系W与基准坐标系Q之间的数学转换关系,如图3所示。

图3 坐标转换关系示意图

2.2 组件标定

一般在装配前、零件状态下实施组件标定,选择合适的标定物,并通过适当方式确定标定物相对工件特征坐标系W的位置关系。

为确保自动测量过程能够顺利实现,标定物需具备磁性,从而通过磁力吸附专用测量球。标定物通过胶结方式与产品组件连接。自行设计制作的金属标定物形式如图4所示。

图4 标定物设计形式

根据产品测量精度需求确定标定方法,可选的方式有跟踪仪测量法和三坐标测量法。本例中,载荷支架中心相对装配基准的位置度误差要求φ0.3 mm,精度需求相对宽松,故选择跟踪仪测量法。

标定物在组件上的布局,应满足空间分布合理性及实际采样可视性[1]。空间分布上遵循以下几个规则:①标定物数量不少于4;②标定物在空间各个方向的分布尺寸与组件最大尺寸相当;③避免标定物近似位于某一直线方向或位于某一平面上。

考虑现场环境及产品结构的复杂性,为保证实际测量中所有组件(可能涉及多个组件)、所有标定物的可视性,提出基于数学模型的标定物预设法[2],即输入多种测量需求信息,模拟实际测量场景,在测量软件中对仪器布局、标定物布设等进行仿真分析,如图5所示。具体流程为:在模拟场景中,以测量精度满足需求、仪器搬站次数最少为前提,对仪器最佳布设位置进行预设;确定组件的可被观测区域,根据标定物布设规则,拟定标定物的大致布设区域;在对多个组件的所有标定物进行统一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仪器的最终布设位置,进而精确确定每个组件上标定物的具体布设位置;结合现场情况,对测量路径的合理性予以分析确认(例如考虑高位采样中的支撑平台运行路线、采样人员调整操作便利性等因素);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对标定物布设方案进行局部改进,制定最终方案。

图5 标定物预设法

标定数据是后续测量的前提条件,装配过程中因组件已与其它零件或组件联接,难以重新实施标定,因此需要严格控制标定操作过程,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获得标定数据后,根据以上得到的组件特征坐标系W与装配基准坐标系Q的转换关系,可以计算得到标定物相对于基准坐标系Q的坐标值[3],即标定物的理论坐标值。

上述工作可在产品正式装配前完成,减少对主线研制时间的占用。

2.3 现场采样

在测量现场,将跟踪仪架设到规划位置,对装配平台或航天主结构基准构成要素采样,建立装配基准Q;在测量文件的装配基准Q坐标系下,将标定物理论值点组F导入测量文件;将跟踪仪测量球放置于标定物上,逐一精确调整测量球的反射角度;以标定物理论值点组F为引导值,引导跟踪仪自动采样,获得标定物实际值点组M。如果涉及多个组件,可以成批导入,逐个采样。

上述操作中,应用到了跟踪仪的自动搜索、锁定功能[4],市场上的主流跟踪仪,均具备该功能。在标定物理论值与实际值存在位置偏差时,仪器会以理论值对应位置为中心,自动进行搜索,直到锁定测量球实际位置,设备控制器自动触发、采样。

为避免因环境或仪器等因素而产生数据异常情况,建议进行三次以上重复测量,确认过程受控、数据可靠后,取合适的单次测量数据作为最终有效数据。

2.4 数据解算

对组件所有特征信息(包括特征点、线、面、体等)在装配基准Q下的实际位置或状态进行分析,可以按照以下方法[5]:标定物相对装配基准Q的实际值点组M=(x,y,z,1)T,标定物相对装配基准Q的理论值点组F=(x,y,z,1)T。

为便于数据计算,采取逆向思维处理,即实际值与理论值并不完全一致时,则反映组件实际偏离理想状态。假设存在一个虚拟的装配基准Q′,工件相对该基准呈理想状态,则

(1)

式中:R为旋转矩阵;T为平移向量。

根据式(1)可得转换参数R,T的计算值,即得到实际基准Q与虚拟基准Q′的转换关系;从数模上可获得特征元素相对装配基准Q的理论关系,乘以上述矩阵的逆值,即可得到其相对装配基准Q的实际关系。零件特征分析示意如图6所示。

图6 零件特征分析示意图

图6(a)中,灰色为该零件的理论位置,粉色为其实际位置。图6(b)的数表显示了该零件实际位置相对于理论位置的数学转换关系式。若用于判断组件装配状态的测量特征为点元素,则标定物和组件可视为一个刚体,故通过标定物坐标值偏差可以直接判断出组件状态是否合格。

2.5 调整方案

根据产品整体偏移量及偏移方向,制定相应的调整措施,按照“分步调整、逐步趋近”的思路,使产品接近并达到理想状态。结合测量软件,以前述载荷支架调整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对载荷支架装配状态下的姿态、位置提出要求,包括组件安装后的俯仰、扭摆角度偏差,组件端面中心的位置度,即在上下、左右、前后三个方向上的位移偏差,如图7所示。本例中,在满足测量可达性的前提下,对标定物布设方式予以了规划,如图8所示,位姿参数的评价基准大致与装配基准Q坐标轴方向重合。

现场通过自动测量方式,得到各标定物实际值点组M与相对理论值点组F的偏差点组D,偏差值di(xi,yi,zi)(i=1,2,3,4),如表1所示。

通过分析报表,可以快速判定组件状态,并快速制定调整方案,具体分析过程如下:组件呈理想状态时,偏差值di(xi,yi,zi)(i=1,2,3,4)应全为0;由标定物分布方式可知,根据dx1,dx3数值之差可以分析出组件俯仰角偏差值,根据dx2,dx4数值之差可以分析出组件扭摆姿态角偏差值;根据4个点的各轴向偏差值(dx,dy或dz),可以分析出组件几何重心在各方向上的位置偏差情况,例如:如果dy1,dy2,dy3,dy4的数值分布在2.01~2.15 mm之间,即可确定组件相对舱体装配基准,存在偏向+Y方向的偏移,偏移量为2.01~2.15 mm。

对于组件安装基准面与装配基准Q坐标平面不重合的情况,也可以沿用前述分析思路,确定组件位姿评价基准P与装配基准Q的转换关系,然后解算评价基准P下,标定物理论值点组的数值。实际装配中,测量装配基准Q后,根据已知关系构建出评价基准P,在该坐标系下,以标定物理论值点组为参考,对数据采样进行目标引导、组件状态进行快速评价,后续操作完全相同。

表1 自动测量现场报表

3 结论

相较传统航天产品位姿测量方法——直接测量法,本文提出的基于产品数学模型的自动测量方法,具有以下优势:①测量效率高:常规数据处理工作在前期标定阶段完成,现场的数据处理工作量小。例如本文所举的实例中,一次完整的数据采样、处理、评价过程仅需耗时十余秒,使测量过程对研制主线的时间占比极大降低;②操作安全性高:无需现场对产品实施特征采样,仅需将测量球置于标定物上,不易产生人员疲劳、紧张现象,规避高空操作风险;③自动化程度高:采样环节利用了测量设备的自动搜索、识别功能,无需人工引导,降低了操作强度;调整环节的数据处理过程实现了软件直接自动评价功能,降低了数据差错率,提升了测量准确性。

猜你喜欢

理论值基准标定
使用朗仁H6 Pro标定北汽绅宝转向角传感器
下期要目
混凝土梁式桥承载能力检测评定方法研究
扩招百万背景下各省区高职院校新增招生规模测度研究
CT系统参数标定及成像—2
CT系统参数标定及成像—2
应如何确定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组合变形实验中主应力方位角理论值的确定
基于匀速率26位置法的iIMU-FSAS光纤陀螺仪标定
基于MATLAB 的CT 系统参数标定及成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