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新液联合西药在胃息肉电切术后应用护理观察及配合

2019-01-17朱海冬魏引廷徐传建季善云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51期
关键词:新液息肉腹痛

朱海冬,魏引廷,徐传建,季善云

(1.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门诊部,江苏 连云港 222000;2.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科,江苏 连云港 222000;3.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门诊内镜室,江苏 连云港 222000)

胃息肉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明确,由于胃息肉存在恶变的可能性,因此目前临床工作中多将其切除作为预防其恶变的主要治疗方法[1]。由于内镜下电凝电切较为便捷且创伤小,患者恢复快,临床较为常用,但由于患者个体差异,息肉形态大小不尽相同,电凝电切术后,病变切除创口发展变化亦不尽相同,所以电凝电切术后的临床治疗和护理配合及健康指导宣教工作显得尤为重要[2]。综合分析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16年6月经内镜治疗胃息肉30例患者联合康复新液口服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脾胃肝胆科门诊和住院60例胃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均经组织病理活检证实。应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治疗组男25例,女5例,年龄28~76岁,平均(45±4.5)岁,胃息肉共计105枚,息肉直径>2 cm 者10枚,<2 cm 者95枚。对照组男24例,女6例,年龄30~79岁,平均(48±4.1)岁,胃息肉112枚,息肉直径>2 cm 者11枚,<2 cm 者101枚。治疗组和对照组纳入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变部位及形态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组患者或监护人均知情同意并签署协议书。

1.2 方法

1.2.1 常规术前准备:由内镜室护理人员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术前常规检查,排除相关检查禁忌症,并介绍手术过程及相关风险、签订知情同意书。使用内镜为我院Olympus-260电子胃镜和德国ERBOTOM ICC 50,镜下息肉电凝电切过程均较为顺利。

1.2.2 术后相关治疗:患者术后均于禁食禁水24h后流质饮食5~7d,常规观察患者术后症状,监测血压、心率及血氧等,临床治疗原则为抑酸、预防出血等,一周后复查内镜,按照手术创面愈合状态给予继续治疗或停药,对于手术创面愈合欠佳患者于4周后进行胃镜复查。治疗组患者增加口服康复新液(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直至创面完全预后,口服剂量为每次10 ml,3次/d。

1.2.3 效果判定标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消化性溃疡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3]诊治标准,将患者腹痛、便血等症状消失、内镜观察手术创面瘢痕的形成定义为治愈;将手术创面为活动期溃疡表现及创面范围小于息肉直径,患者亦无腹痛、便血者定义为有效;将手术切除创面范围增大,腹痛、出血症状未见缓解,甚至症状加重出现并发症,定义为治疗无效。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均数±标准差(±s),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率比较用秩和检验,以α=0.05作为显著性检验水准,P<0.05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第1W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比较P<0.05;第4W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治愈率比较P>0.05。(见表1)

表1 EMR术后1W、4W内镜检查创面愈合状态[n(%)]

2.2 两组EMR术后3d腹痛缓解率比较,治疗组患者腹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EMR术后3d腹痛缓解率比较[n(%)]

2.3 两组EMR术后迟发性出血率比较,治疗组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EMR术后迟发性出血率比较[n(%)]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胃镜检查的逐渐普及,胃息肉的发现率越来越高,临床工作中极为常见,但其发病原因仍不十分明确,由于胃息肉存在发展为胃癌的可能性,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由于内镜下电凝电切术较为安全、便捷,且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已成为临床较为广泛应用的治疗方式[4],实际工作中多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切除息肉,同时由于术后会导致相关创面的残留,部分患者术后会出现迟发性出血及腹痛等相关症状[5]。我国传统中医在胃息肉方面研究存在不足,多数将胃息肉归属于“胃脘痛”、“胃痞”、“积聚”等。《灵枢.水胀篇》描述为“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着,恶气乃起,息肉乃生”,其将胃息肉病机考虑为寒客胃肠,气血壅塞。中医辨证认为胃息肉的发病与气、虚、痰、瘀有关,在胃息肉的治疗方面,中医药治疗尚不能给予较为良好的效果[6],但传统中药在减少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处理中存在一定的优势,如减少迟发性出血、腹痛的发生,加速创面愈合等方面。

康复新液是一种利用纯天然昆虫药材(美洲大蠊)作为原材料精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既往研究记录:美洲大蠊性味咸、寒,其功能破瘀消积、消肿解毒,可治癥瘕积聚,疔疮疳积等症[7]。胃息肉EMR切除术后,创面周围组织会出现水肿、炎性反应。依据中医理论,金刃所伤可致病灶气滞血瘀。而美洲大蠊之药性、功用,无论是在息肉形成,还是其切除术后,均完全符合其中、西医病机。现代研究表明其提取物(康复新液)主要成分为多元醇类及肽类活性物质,其能够消肿、改善创面微循环,促进机体创面组织修复,活化非特异性免疫细胞。临床主要用于各种创面及各类顽固性溃疡的治疗[8]。具有缩短创面修复时间、加速创面愈合、提高创面愈合质量等作用。既往研究提示康复新液能够加速肉芽组织增生及创面毛细血管的生成,改善创面微循环、提高免疫细胞对病原物质的吞噬作用,起到快速消除病变区炎性水肿的作用,因此可在诸如消化性溃疡、消化道粘膜损伤等创面的恢复起到积极的效果[9-10]。

综上所述,临床工作中于胃息肉电凝电切术后口服康复新液,可以促进手术创面恢复,缓解患者不适症状、减少迟发性出血的发生,且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新液息肉腹痛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康复新液治疗口腔正畸慢性牙龈炎的临床疗效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排卵后腹痛,别大意
康复新液HPLC指纹图谱建立及6种成分测定
特发性腹痛一例
警务训练中腹痛的成因及预防
康复新液治疗口腔正畸患儿慢性牙龈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