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下巨大脓肿治疗体会1例
2019-01-17王宗法张红群王永琪
王宗法 张红群 王永琪
554100贵州省铜仁地区松桃县人民医院1
554100贵州省铜仁地区松桃县太平街道卫生院2
554100贵州省铜仁地区盘信镇卫生院3
病历资料
患者,女,3岁8个月,2018年8月30日因发热3 d入院。查体:T 38.0℃,P 120次/min,R 25次/min,体重15 kg,身高91 cm。咽充血,双扁桃体Ⅱ度肿大,有脓苔附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腹(-),余查体无特殊。辅查:高敏C反应蛋白(HS-CRP)363.70 mg/L,血常规五分类+网织红细胞20.18×109/L、NEUT%83.90%。既往无手术、外伤史。入院诊断:急性扁桃体炎。给予喜炎平抗病毒、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抗病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曲松钠抗感染治疗,同时辅助中药穴位(天突、肩井)贴敷治疗,贴敷中药为薄荷、牛蒡子、菊花,清咽利喉。治疗期间患者间断发热,最高体温40℃,予布洛芬混悬液口服降温,余治疗同前。2018年9月2日复查HS-CRP 231.20 mg/L,血常规五分类+网织红细胞14.66×109/L、NEUT%82.90%,余治疗同前。2018年9月3日胸部DR示:双下肺感染,右侧胸腔积液。附见:右上腹见液-气平面影,建议CT详查。上腹部CT示:膈肌下缘弧形稍低密度影、内见液-气平面影,考虑膈下脓肿。附见:双下肺叶慢性感染,双侧胸腔积液。给予喜炎平抗病毒、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抗病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曲松钠抗感染、布洛芬混悬液降温治疗。2018年9月4日胸部CT示:双肺叶感染,右肺下叶部分渗出性肺实变。双侧胸腔少量积液。附见:膈肌下缘弧形稍低密度影、内见液-气平面影,考虑膈下脓肿。胸部B超示:双侧胸腔积液,右侧膈下液性包块。诊断:膈下脓肿,请普外科会诊。2018年9月4日转入普外科,转入时体温40℃。目前诊断:①右侧膈下脓肿;②急性扁桃体炎;③双下肺感染并双侧胸腔积液。治疗:①下病危通知、心电监护、持续吸氧;②完善术前准备;③予头孢哌酮舒巴坦+甲硝唑抗感染。2018年9月5日HS-CRP 219.00 mg/L,在全麻下行B超定位小切口右侧膈下脓肿清除置管引流术。术中B超示:右侧胸腔肩胛角线第七肋间距体表13 mm可见深约7 mm无回声暗区。右侧膈下见大小约120 mm×90 mm无回声暗区,边界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其内间有细密回声点及强回声点。B超定位于右侧腋中线9~10肋间位脓腔低位水平。以定位点中心行一顺肋间切口约3 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扩开肋间肌达脓腔,见黄白色脓液涌出,尽吸约1 000 mL。伴有大量脓苔,清除脓苔后大量生理盐水低压冲洗脓腔。于脓腔内留置腹腔引流管1根,由肋间切口引出,逐层间断缝合至皮肤,对皮包扎,术毕。取脓液5 mL作一般细菌培养及鉴定+药敏,72 h后示:大肠埃希菌,根据敏感抗生素调整用药。2018年9月7日胸上腹部CT与2018年9月4日胸部CT比较:双肺感染较前吸收;双侧胸腔积液大致同前。右侧膈下脓肿引流术后改变;右侧膈下脓肿较前吸收。2018年9月7日HS-CRP 83.40 mg/L,血常规五分类+网织红细胞24.81×109/L、NEUT%69.60%。术后第4天隔下引流管引流液<10 mL,拔出引流管。2018年9月13日胸上腹部CT与2018年9月7日胸部CT比较:双肺感染(双感染较前稍吸收,新出现右肺中上叶渗出);双侧胸腔积液较前基本吸收。右侧膈下脓肿较前有所增多。2018年9月14日HSCRP 21.70 mg/L,血常规五分类+网织红细胞 11.79×109/L、NEUT%54.30%。2018年9月18日HS-CRP 4.30 mg/L,血常规五分类+网织红细胞8.08×109/L、NEUT%47.50%,复查腹部B超示(2018年9月22日):肝肾隐窝低回声区。患者术后20 d康复出院,院外电话随访3个月,患者无不适,建议患者家属行胸腹部CT复查,家属拒绝。
讨 论
所有位于膈肌以下、横结肠及其系膜以上的上部腹腔内脓肿都泛称膈下脓肿。隔下区域可分为七个间隙,但隔下解剖区的临床意义在于定位,左肝外侧叶体积较小,左肝上和左肝下前间隙可视为一个间隙。左肝下后间隙即小网膜囊,为急性胰腺炎的渗出积液,较少见的胃后壁穿孔可在该间隙形成脓肿[1]。右肝下间隙因直接毗邻胆囊、胃窦部、十二指肠和结肠肝曲,是膈下脓肿好发部,由于患者平卧位,感染液体易向后流入Morison凹陷而在该处形成脓肿。腹膜后感染可向上波及右肝上裸区,肝脓肿可直接破入该间隙。膈下脓肿均为感染性液体积存而直接形成,多发生于弥漫性腹膜炎、邻近脏器的化脓性感染及腹部手术后并发症。膈下脓肿是继发性感染或者其他原发疾病的后遗症,因脓肿位置深、腹部症状不突出,往往被误诊或者漏诊,导致延误治疗。膈下脓肿治疗不及时,常见并发症有胸腔感染、消化道出血、消化道瘘及贫血,甚至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2]。
此例为3岁8个月女性患者,留守儿童,病史采集欠可靠,入院时全身体格检查欠详细,或未进行其他系统体格检查,未能及时发现其他系统疾病,无针对性检查。入科后未及时完善常规辅助检查,如胸部DR,当检查结果回示后,进一步完善CT检查,应该考虑为鉴别诊断、毗邻器官详细检查,避免多次检查而延误治疗。
由于上腹部诸多脏器紧密毗邻,系膜和韧带纵横,可形成脓肿间隙较多,膈下脓肿是腹腔脓肿中较常见且处理最为困难的一种。膈下脓肿如延误治疗,死亡率可达30%,即使及时治疗,至今其仍有5%左右死亡率,多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或者慢性消耗,故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给予有效治疗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