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调肝法治疗月经过少的临床观察
2019-01-17何雅惠
何雅惠
410007湖南省脑科医院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许多女性都存在月经过少的问题。月经量<20 mL,一般就可诊断为月经过少。月经量过少可逐步发展为闭经不孕或先兆流产等,严重威胁健康。西医采用激素疗法,不良反应较大,不能达到预期疗效。我科运用传统医药结合现代药理,对患者进行补肾调肝法治疗,观察疗效,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肾虚肝郁证月经过少患者76例,年龄18~39岁,平均(29.15±0.94)岁;平均病程(14.69±1.29)个月;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以《中医妇科学》、《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月经过少证型为肾虚肝郁的相关内容[1-2]:经血量少,色黯红有块;乳房胀痛,烦躁易怒、精神倦怠、四肢发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弦细。②研究前未服用增加经血量药物,未服用其他可能存在干扰性药物。
排除标准:①青春期及绝经过渡期;②确诊早孕、激经,以及妇科器质性病变、经间期出血;③宫腔粘连及宫腔占位。④药物过敏及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⑤纳入研究前3个月内服用过避孕药、激素等药物。⑥未规律服药、私自服用其他药物、中途妊娠、中途自主退出。
治疗方法:①观察组:应用滋水清肝饮化裁,加减药物:腰膝冷痛、酸软加续断10 g,杜仲10 g;乳胀明显加香附、郁金、麦芽各10 g;经血伴有血块加炒五灵脂、桃仁各10 g;失眠多梦加炒酸枣仁、远志、石菖蒲各10 g。1剂/d,早晚服用,服药时间为经期第5天至下次月经第1天;3个月为1个治疗周期。②对照组:应用戊酸雌二醇片(补佳乐)1 mg/次,1次/d口服,服用初始时间为经期第5天,连服21 d;月经第11天开始服用黄体酮100 mg/次,1次/d,连服10 d。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疗效判定标准:①痊愈:经血量、月经周期均恢复至正常水平。②显效:经血量、月经周期均较治疗前改善1/3,其他症状均有明显减轻或已消失。③有效:经血量较治疗前增加,其他症状均有改善。④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0%。
B超检查测量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变化。
中医症状评分标准:半定量积分法根据症状评分,主症与伴症评分均为:无为0分,轻度为2分,中度为4分,重度为6分;两项评分相加,总分数:轻度为6~10分,中度为11~15分,重度≥16分。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17.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痊愈12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3.68%;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观察组治疗前(10.42±0.43)分,治疗后(4.73±0.35)分;对照组治疗前(11.22±0.51)分,治疗后(8.54±0.72)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对比:观察组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6.01±0.24)mm,治疗后(7.91±0.19)mm;对照组治疗前(5.88±0.23)mm,治疗后(7.63±0.18)mm。两组治疗前后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月经的产生以肾为主导,若先天禀赋不足,或房劳久病,屡孕屡堕致肾精亏虚,精血乏源,则出现月经过少;肝藏血,主疏泄;肝血下注冲脉,调节月经周期及经量,若情志抑郁,肝气不疏,经脉不畅,冲任不通,发为月经量少甚或闭经。有Meta分析研究指出,临床月经量少主要以肾虚肝郁、肾虚血瘀证型为主,中医讲肝气郁滞会导致静脉壅塞、血行不畅,日久生瘀滞,因此也可以说肾虚肝郁证逐渐发展会导致肾虚血瘀证[3]。
肝肾同居下焦,精血同源而互生,同为月经的物质基础。傅氏有言,“经水出诸于肾,而肝为之子,肝郁则肾亦郁。”临床上滋水清肝饮加减,以补肾调肝法治疗月经过少,使精血充盛,冲任脉通,经水自旺矣。方中诸药物共用,补肾水,调肝气,滋水涵木,精血互生,气血通畅,经水自调。如《证治准绳女科调经门》所说:“经水涩少,为虚为涩,虚则补之,涩则濡之。”
现代医学认为,大脑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性腺轴功能与月经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任何一环病变,均可导致经血量与月经周期的异常。宋华等学者在研究中提出[4],治疗月经疾病,补肾法当仁不让,补肾方药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性腺轴,调节其功能,改善内分泌,治疗月经失常。近几年,临床研究结果均证实,补肾方药中的药物成分能够起到与内分泌激素相类似的作用,能够对子宫内膜分泌紊乱进行调节,进行相应的增生与分化,使子宫内膜环境向良性进展[5]。本次研究数据表明,人工周期方法直接补充外源性雌激素,对月经量增加及临床症状改善并不理想,而中医运用整体观,辨证论治,以滋水清肝饮化裁,通过补肾调肝法治疗肝郁肾虚型月经过少,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疗效。但本科治疗例数有限,以供同道参考斧正,其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