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量表在弱势群体中使用的风险与伦理评估*

2019-01-17骏,陈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测验研究者量表

贾 骏,陈 旻

(福建医科大学人文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1972920251@qq.com)

1 问题提出

部分医学研究开展时,会用到心理量表,它是由一系列标准化测验项目构成的心理测量工具。其中每个项目都在广泛预测的基础上,根据统计的结果得出,具有一定的分值。量表随研究的目的而具有不同的性质、形式、内容和结构[1]。心理量表作为一项专业技术,在心理学的诊断与治疗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有效地推动心理学与社会的积极发展。开展研究时使用心理量表测量的研究手段,通常被认为是“最小风险”,但涉及弱势群体时,情况会有所变化。弱势群体是指绝对或相对地没有力量或能力保护自身利益,需要社会给予帮助和支持的社会群体,主要可包括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失业者、贫困者等。弱势群体一般可分为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这些人群由于没有足够的能力、智力、教育、财力、体能或其他必要的力量来保护他们自身的利益[2]。

弱势群体作为社会一直所关注的对象,其心理健康水平也是经常作为被研究的内容。当心理量表给弱势群体带来指导性的研究结果时,其使用过程往往也伴随着一定的伦理问题,如隐私、知情同意、权益保护等。尤其评估量表使用对被试的风险与收益在研究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如对被试心理上的消极影响,能否被研究所能给被试个人、群体或社会带来的效益所辩护。权衡两者,只有当收益大于风险时,研究才有价值和意义。

2 量表编制过程中的伦理问题

在进行任何一项需要测量某种心理现象的研究中,量表的选择至关重要,选择量表首先要考虑的是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通过信度保障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从而测量出研究者所要测量的心理现象。所测量到的结果与要考察的内容越吻合,效度越高;反之,则效度越低。Kaplan等[3]认为,在评估心理测验的过程中,对其效度的评价最为重要。在对量表进行效度检验时,常见的一种指标是效标关联效度,它实际上就是用一种已知的且认为其“有效”的测验结果去检验另一个新测验的有效性,通过比较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来检验效度的高低。

在编制留守儿童安全感量表时,常选用儿童孤独感量表、症状自评量表、留守儿童总体安全感的教师评定题项等作为效标。其中教师评定题项是让儿童在问卷最后填写自己的真实姓名,由班主任或任课教师根据他们印象中的该生的心理行为与表现进行评定。填写真实姓名的要求严重侵犯了留守儿童的隐私权。实名提交问卷儿童是否会感到焦虑害怕,也是应当考虑的一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若留守儿童想要退出实验,应该保护他们的权利。

在编制老年人对死亡态度的量表时,包括死亡恐惧和焦虑、逃离导向死亡接受、自然接受、趋近导向死亡接受、死亡逃离五个敏感维度[4],易对被试造成心理阴影与负面情绪。常使用消极量表作为效标,如焦虑抑郁量表、孤独感量表,这些量表的使用可能会暂时导致被试消极情绪的唤醒,那么是否需要对被试及时地进行反向情绪的诱导就显得十分重要。当诱导的负面情绪对被试伤害较小或能自动恢复,那么就认为这份量表可能通过伦理审查而被使用。但如果诱导的负面情绪对被试产生了无法避免的伤害,那么研究人员就需要有风险管理预案,及时地对被试进行心理干预,消除这些不良的影响。对于研究者来说在测量或编制量表之前,就需要对使用量表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作出一个合理的评估,即对使用量表的预期风险与收益进行评估,并有风险管理的预案,以确保受试者安康与权益。

3 量表使用过程中的伦理问题

3.1 被试参与的自愿性受质疑

一些以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的心理测量,常通过相关职能部门从留守儿童较多的地方选择被试。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留守儿童身份信息的泄露,侵犯了留守儿童的隐私权。同时在一些类似的研究中,考虑到时间和效率,主试会由班主任或任课教师来担任,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当场统一回收量表并核对其完整性。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和同学之间存在着一种权威的关系,会无形的给留守儿童被试增添压力,迫使他们不敢中途退出而将量表全部回答完毕,甚至在遇到不愿意回忆会或回答的问题时,也不知道自己具有自愿退出研究的权利。

研究者不应该通过他人来获取受试者的相关信息,若研究的群体为特殊群体,可以通过第三方来发布招募信息,若被试感兴趣可以询问是否允许相关研究人员直接与其联系,或者由被试直接与研究人员联系,了解情况后可以自愿参与研究。在通过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量表测量时,老师与同学之间存在一种附属或权威的关系,即便是公开自愿招募,被试的“自愿性”也会受到质疑,同样类似医生与患者、狱警与犯人,存在一种信任或胁迫的依赖关系,在招募被试时,应当尽可能地避免这种情况,可通过公正的第三方来招募被试,以保证实验的准确可靠以及被试的权益。

3.2 被试的知情同意权落实不彻底

知情同意是保障被试权益的重要措施之一,包括充分告知、完全理解、自主选择三个过程[5]。研究者要用易于被被试理解的语言,将测验的信息准确完全的告知被试,确保被试是在充分理解的情况下自愿参与测验。任何一项研究都需要被试对其进行一个充分的了解,包括研究的目的、内容、步骤,以及自身在参与研究过程中将要面对的风险与收益。充分的告知有利于被试与研究者之间建立信任,研究者能够通过知情同意,充分了解到被试是否合适参与该实验,被试也能够在完全了解实验的前提下积极配合完成实验。例如,某项以老师为主试的研究中,由于研究生是非课题组成员,对实验细节不完全了解,研究生在对被试进行知情告知和获取同意时就可能落实不彻底,对于被试提出的问题不能完全很好的解答,这就会导致研究者与被试者之间的矛盾,影响测验结果的准确性。

当研究对象为弱势群体时,在告知或签署知情同意书时也可能会存在问题。如对留守儿童或老年人进行知情同意时,由于被试在理解能力或识字能力等方面存在欠缺,不能充分地了解研究目的或评估实验的风险与收益,因此在面对他们时,应充分考虑这类群体的特点以及是否需要第三方的存在和见证。在获取知情同意时,需要由法定监护人或法定代理人来判断被试是否适合参与实验,在征得监护人的同意后再由被试本人决定是否要参与研究。

一些心理测验需对受试者隐瞒真实的研究目的,否则被试会根据自身的猜测使研究结果不具有科学性。为检测真实结果而对被试进行隐瞒,申办方可以申请豁免对被试验的知情同意,由机构伦理委员会对整个实验的风险与收益进行评估,从而确定是否同意豁免。在对被试隐瞒了真实的研究目的后,实验结束后必须告知被试真实的详细情况,以确保被试知情同意的权利得到保障;同时对于不可避免或无法预见的伤害,研究者应尽力将伤害程度降至最低,或在事后及时地设法补救[6]。

3.3 被试的隐私权受侵犯

在实验开始前研究者有义务告知受试者实验全过程都会对被试的信息进行保密,不会将被试的个人信息告知法规允许的其他不相关的任何人,包括被试的家属。但也需要提前告知被试,在哪些特殊情况下,对某些信息匿名处理后可作为研究结果发表,在充分告知的前提下,消除被试的顾虑,让被试安心的参加实验。与此同时所有的心理测验因设涉及隐私都会对被试造成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研究者应该设计一种安慰程序,运用令人感到安慰和有尊严的方式,来帮助被试摆脱测试情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7]。

隐私权并不只是在参与实验前对被试个人身份信息的保密,在实验过程中的任何一个阶段,都需要对被试的研究结果、参与情况进行保密,隐私权的保护应当贯穿整个实验过程并且一直持续。一些弱势群体其社会地位较为低下,很容易被他人贴上消极标签或者消极印象,例如留守儿童、精神病患者、犯罪人员。较多的研究表明留守儿童存在犯罪率高、攻击性强、学业成绩差等问题,使得人们对于留守儿童群体存在一定的刻板印象,会使他人或老师带有不一样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根据期望效应,这些微妙的影响都有可能会导致这类群体日后行为的变化。故而,在对弱势群体进行量表测量时,需仔细考虑被试隐私权的问题及满足他们尊重的需要,保护他们弱势群体身份的信息。

3.4 心理测量研究人员缺乏专业规范

量表测量的研究当所测群体人数众多、分布范围较广,且人力物力有限时,会借助他人的帮助来完成研究。例如将所需测量的问卷和相关材料寄往所要测量的地方,对他人进行简单的讲解或说明后由他人进行施测。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不是专业的心理测量人员,在施测过程中可能会由于自身的影响,对实验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比如不懂测量的一般步骤,在施测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心理测验程序进行,在环境或时间的把握上也不像专业人员一样严谨认真。对于指导语的理解是否透彻,在向被试的说明时是否解释过多或擅自发挥,是否在无意间给被试者提供某种暗示和导向,这些都会影响被试回答问题的真实性,从而导致实验结果的真实性。美国心理学会指出“心理测量的有效应用,需要施测者对心理测量工作具有适当的专业知识与技能”[8],研究施测的不科学,导致结果不可靠,也必然导致研究不符合伦理。

4 量表结果解释的伦理问题

量表测量结果的解释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非常重要,需要研究者有较为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一些量表具有自己的常模,只需将被试的测量结果与常模标准进行比照就可得出结果。在进行结果解释时,需要清楚的考虑到测验本身的质量、施测场景、施测过程以及被试的身心状况都对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测量结果只能供研究者进行参考,而不能作为一个评判标准去评价他人的好坏[9]。

在对弱势群体的研究结果进行解释时,需要考虑到被试的特殊性,能否将实验结果直接告知被试,需要进行一定的评估。例如对留守儿童学业成绩的测量,可以运用智力量表来进行表现,但当一个留守儿童的智力测验结果较正常人较为低下时,就需要考虑能否将这一结果直接告知被试,若直接告知,被试是否愿意接受这一研究结果,或者在某一方面是否会对被试造成二次伤害。在进行结果解释时,不能按照量表的常模直接给予回答,也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进行臆测或任意发挥,需要结合多方面的信息根据被试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解释,对被试进行一定的保护。

5 总结

在对弱势群体进行心理学的量表研究时,不论是前期的量表编制,还是过程中的量表施测,抑或是量表施测结束后的结果解释,都会涉及伦理学的问题。应当不断提高心理研究人员在伦理规范方面的意识,并且在研究过程中也严格按照伦理规范进行实验。与此同时还需要不断提高研究人员的专业素质,在量表编制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化的操作程序编制,具有严格的信度和效度,在施测过程中严格按照测验手册进行。对于以弱势群体为研究对象的实验,要尊重他们的特殊性,考虑其独特个性,保护他们的权利与收益,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严格按照心理学研究的测验程序以及伦理学的规范进行,这样才能保证心理测验及其测验的结果才具有真正意义。

猜你喜欢

测验研究者量表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用水痘病毒开发新型HIV疫苗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两个处理t测验与F测验的数学关系
年轻瘦人糖尿病增多
数字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