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护听力,这些音频设备使用准则要知道

2019-01-17晓文

中国设备工程 2019年6期
关键词:头戴式毛细胞中耳

晓文

国外一项对数百万人进行的问卷和听力测试显示: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音量的环境中,超过4000 万成年人的一只或两只耳朵有一定程度的听力损失。如果长期在相同频率的声音刺激下,可能会使耳蜗中的毛细胞过度劳累而受损,而毛细胞是不可再生的,大量毛细胞被破坏就会造成不可逆的听力损伤。除了破坏毛细胞外,高强度声音还会损害毛细胞与听神经的突触连接,早期可能对听力检查没有影响,但会造成“隐匿性听力损失”,长期累积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11 亿年轻人面临听力损失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约有11亿年轻人(年龄在12~35 岁之间)面临听力损失的风险,因为他们“长时间过度暴露在高分贝环境下,包括使用手机听音乐等”。

在临床工作中,很多医生也都发现听力下降正出现低龄化的趋势,但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这个数据仍然让人震惊。

很多人觉得,听力下降是老年人的问题,其实噪音也是引起听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虽然噪音对于听力损害的具体机制仍在进一步研究中,但是,噪音对于内耳毛细胞的损伤,以及对于内耳微环境(包括供血和代谢)所造成的干扰都被证实了。

使用电子设备听音乐、看剧集,长时间的手机通话,摇滚音乐会、足球篮球等体育赛事现场,都是噪音产生的源头。

而听力损失得不到处理,每年给全球造成的费用达7500 亿美元。

根据世卫组织的数据,目前全球共有约4.66 亿人存在残疾性听力损失,这占全球总人口的5%,大部分集中在中等收入与低收入国家,其中约3400 万人为儿童。

我国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最多的国家,目前,听力障碍残疾人有2780 万人,其中0~6 岁听力障碍儿童约有13.7 万人,每年新增听力障碍儿童2~3 万人。

世卫组织预测,到2050 年将有9 亿人有衰退性听力损失,相当于每10 人中有1 人听力衰退。

两大国际组织出台音频设备准则

世卫组织认为,持续听8h 超过85db 的声音或持续听15min 100db 的声音都是不安全的。

针对这样的现状,世卫组织同国际电信联盟(ITU)共同发布了个人音频设备使用建议准则(简称 WHOITU 准则),建议个人音频设备应包含以下功能:

1.“声音配给”功能:软件通过跟踪用户使用音频设备的音量水平和持续时间,计算相对暴露百分比。

2.个性化配置文件:基于用户聆听习惯的个性化听力配置文件,告知用户他或她的听力有多安全(或有多不安全),并根据这些信息给出行动提示。

3.音量限制选项:限制音量的选项,包括自动音量减少和家长音量控制。

4.常规健康教育:透过个人音响设备及其他娱乐活动,向使用者提供有关安全聆听的资料及指引。

虽然一些智能手机和其他音响设备已经具备了这些功能,但世卫组织希望能制定统一的标准,以防止听力受损。目前在他们看来,无论是厂商还是个人,在保护听力上依然做得远远不够。世卫组织称,与国际电信联盟制定的新标准将大大有助于“保护那些沉迷于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年轻消费者”。

如何保护听力?

除了两大国际组织倡议里提到的利用技术手段来干预噪音接触外,根据临床经验以及接触患者的情况,业内专家也总结出以下方法来保护我们的听力:

1.尽量远离噪音源头,如燃放鞭炮、机场、爆破现场等。

2.建议双耳轮替接听电话,长时期使用固定侧的耳朵接听电话,也会提高这侧耳听力下降的发生率。

3.需要长期在嘈杂环境中工作的人士,建议佩戴听力防护用品,如佩戴防护耳塞和头盔,或缩短暴露噪音时间等。一般防护耳塞应能降低噪音40dB 以上。

4.飞机上升或者下降过程中,会有气压的剧烈变化,压力会干扰中耳的功能,此外,机舱内的持续噪音,也会对听力造成一定损害。建议飞行时,咀嚼点东西,如口香糖等,可以缓解中耳的压力,保护中耳结构,也能有效减轻噪音对耳朵造成的伤害。

5.早期发现听力损失。噪音性听力下降的早期表现,往往不是“听不到”而是“高音调“的耳鸣,在安静的环境下会特别明显。有时,疲劳、压力过大、睡眠不足也会有耳鸣的情况,但是如果耳鸣持续存在,则一定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6.如果出现在嘈杂环境中面对面交谈时无法听清对方的话;自己感觉正常的音量,别人觉得太响;不自觉地提高嗓门,或者被别人说嗓门大等情况时,说明你的听力可能已经下降,建议尽早至耳鼻喉科医生处就诊。

如何戴耳机?

声音完好地被传送至大脑,是外耳,中耳和内耳共同作用的结果。声波穿过外耳道到达鼓膜,鼓膜将这些振动传递到中耳的3 个听小骨,听小骨放大或增加声波振动并将它们传到内耳。

内耳包含一个充满液体的蜗牛状结构,称为耳蜗。声波振动会在耳蜗液体中产生波动,耳蜗里的听觉毛细胞会将这些振动变成生物电信号,经过听神经细胞传递到大脑。大脑会对此进行整合,于是我们听到了声音。

如果我们长时间或者不正确地使用耳机,会对我们的听力造成严重的影响。

同时,频繁和持续的使用耳机也会造成耳道的细菌繁殖加快,入耳式耳机在佩戴了一个小时后,耳部细菌数量是佩戴前的5 倍左右。来自一个人耳部的细菌也可以通过佩戴同一副耳机传播到另一个人耳部,严重则会造成感染。另外,长时间的使用耳机也会因压迫和阻塞外耳道造成耳鸣、耳闷和耳痛等症状。

正确使用耳机至关重要,享受耳机带给我们便利和乐趣的同时也尽量减少其对耳朵的伤害。佩戴耳机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与别人佩戴同一副耳机,以防细菌的传播和交叉感染。同时也需要经常对耳机进行消毒,减少细菌繁殖。

2.“60-60”原则,即音量不要超过总音量的60%,并且每次听的时间不要超过60min,在嘈杂的环境建议取下耳机。嘈杂街道上的噪声一般在70db 左右,公交车和地铁里的噪音则会达到85db 左右。背景噪音已经达到70db 以上,要想听清楚耳机中的声音,使用者必然会将音量调到更大。无形当中,对使用者的听力就造成了损伤。

3.调小耳机的音量,限制佩戴时间,每次佩戴时间不宜过长。

4.最好选头戴式耳机,头戴式耳机对听力的损伤比耳塞式要小。耳塞式耳机直接塞在外耳道中,声波对于鼓膜、听骨链、听神经的刺激更大。头戴式耳机增加了鼓膜与扬声器之间的距离,可以降低听力损伤的几率。同时头戴式耳机没有塞入耳道,也减少了感染的风险。

5.降噪耳机有一定益处。降噪耳机分为被动式降噪和主动式降噪。被动式降噪通过隔声材料阻挡噪声,对高频率声音非常有效。主动式降噪除使用隔声材料外,耳机内部还设有音频处理电路,可对低频率的声信号进行消减,因此降噪效果比被动式耳机要好。降噪耳机可以将环境声音降低15~20db,从而减少对听力的损伤。

耳机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为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充分了解耳机的利与弊,正确地佩戴耳机,才可以更好保护听力。

猜你喜欢

头戴式毛细胞中耳
中耳压力调节机制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效果及鼓膜愈合率观察
耳蜗毛细胞再生机制研究最新进展
鸟纲类生物鸡用于耳蜗毛细胞再生领域研究进展
甜蜜在线
读书看报 解放双手
苹果要推出头戴式耳机
如何认识耳蜗内、外毛细胞之间的关系
头戴式耳机
前庭毛细胞的反相激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