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打造技能大赛,优化智能制造育人模式

2019-01-17游青山邓三鹏

装备制造技术 2019年6期
关键词:校企大赛实训

游青山 ,冉 霞 ,李 诚 ,邓三鹏

(1.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庆402260;2.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400039;3.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 300222)

0 引言

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是职教二十条中“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重要内容。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进行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相关部门分别制定《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相关文件,并通过打造技能大赛,使校企融合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技能大赛在高职院校和企业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其积极参与技能大赛,为比赛提供平台、设备和技术,并通过技能大赛扩大影响力,选拔优秀人才;学校也通过技能大赛学习先进的技术和技能等[1],实现校企合作共赢。

1 技能大赛赛项简介

根据《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管理试行办法》等有关规定,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开展了2018年度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工业机器人维修调试与技术应用赛项。该赛项是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承办的又一行业级大赛[2]。该赛项为团体赛,每组由2人组成,不仅考核参赛选手完成比赛任务的情况,而且还考验选手对于机械、电气、通信设置、程序联调的综合水平,以及对编程方式以及比赛策略的把握[3]。竞赛任务包括工业机器人的拆卸与组装、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安装、工业机器人校准与标定、工业机器人电气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护、工业机器人集成编程与调试。已经建立了机械装配、电气装配、机械装配、机械调试、校准、维修、维护、培训和管理等九个功能。这些功能可以完成工业机器人装配和维护的培训任务,满足工业机器人装调维修工的理论测试和培训考核任务,满足技能鉴定标准。

2 技能大赛助力构建产教融合平台

目前,各级技能大赛已成为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相互交流、展示魅力、共同提高的竞争舞台,也成为企业发掘人才、交流信息的重要平台。产教融合需要培养人才的行业、企业、院校协同创新,努力形成多方参与、各尽所能、优势互补、协调配合。我校与知名院校、企业在联合筹办行业赛中开展了深度合作,承办工业机器人维修调试与技术应用赛项,以此为契机,第三届全国机械行业智能制造类专业建设研讨会也同期召开。

2.1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长期以来,各类技能大赛已成为社会和企业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具有工艺精神的优秀技能人才,以及展示职业教育成就的重要平台[4]。在技能大赛引领下确定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本位是岗位职业能力,该模式不仅有机融合了课程设置内容及要求与职业技能竞赛内容,还融合了培养过程、工作过程、企业岗位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具备较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还能够更快的适应企业及市场需求。

一方面,技能大赛调动了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以技能大赛为契机,在教学中加入竞赛的内容,充分利用好大赛平台,我校努力为企业培养更多技能人才,企业为学校提供多方面支持,实现学校和企业双方的互惠互利,两者共同发展和进步。将项目式驱动教学模式融入到教学中,实现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建设,形成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即技能和岗位融合,学校和企业融合,教学和技能竞赛融合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另一方面,技能大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技能大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营造了良好的职业技术教育氛围,让学生学习技术,掌握技能,热爱职业,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技能水平显著提高的目的。在技能大赛的促进下,扎实的职业技能使学生的职业发展道路更为广阔。

2.2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技能大赛促进了我校对外交流与联络,通过开展深入广泛的校企融合,与天津博诺机器人等多家企业开展了“订单式”合作培养人才的工作,每年毕业班学生都去企业顶岗实习半年以上,由我校派出老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上课和指导,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无缝接轨。

以技能大赛为契机,校企合作共建了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与行业、企业共同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改革、质量提升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通过技能大赛助力的校企合作,发挥了对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引领作用,推动了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衔接,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和创新链有机结合。我校与国内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充分利用行业、企业的资源,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培养计划、培训实习方案等方面接受行业、企业指导,从而创新培训内容,带动了专业建设。

2.3 建设专业课程体系

在校企合作中,企业最想要的是人才,校企双方通过技能大赛平台共同开设订单班,制定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我校和企业携手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培养真正适合企业的人才。根据职业标准,对标技能大赛,构建并完善本专业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培训课程体系;确定出相关专业的人才规格和培养方案,划分能力培养模块,梳理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使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高度吻合。按照“一体化”教学模式,企业专业带头人通过接受教学培训,合作主持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建设等方式,提高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校内外专业带头人通过合作主持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开发研究装备制造关键新技术应用,研究成果服务企业技术转型升级;开展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提高了课程工学结合的深度和广度等途径,提升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也培养出适合企业岗位标准的人才,实现了校企双方共赢。

2.4 共建一体化实训基地

技能大赛的开展,为我校实训室建设提供了契机。技能大赛代表行业企业的最新工艺和技术,大赛的设备是企业使用的设备,大赛的规范是企业的生产规范。以学校出场地和人员,企业出设备的方式,通过对技能大赛赛项的分析,抽象整理出项目案例,按照技能大赛的标准,建立与工业机器人相结合的现代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同时,推动技能大赛参与企业参与实训室的建设,提供技能大赛所需设备。通过技能大赛,提升了学校实训室的建设水平和内涵,实现学校培养人才与企业所需人才的无缝对接。

我校集成校企设备、技术和人才资源,形成设备先进、功能完善的实训条件,校企共建集“教、学、研、创、赛”等功能为一体的“智能制造中心”,共同打造工业机器人应用等赛项的技能竞赛平台。校企合作建设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线系统实训中心等校外实习基地40个,形成了校企共建的实习实训基地的良性机制。以实训基地共建为切入点,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度逐步朝着纵深方向发展,实现了人才培养全方位、全过程融合,校企共同育人的模式正逐渐形成。

2.5 打造校企合作师资队伍

技能大赛还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提升教师自身的技术技能水平。专业教师通过技能大赛的洗礼,向来自企业和全国其他同行院校的老师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技能水平。通过研究技能大赛组委会下发的规程等相关文件,参加企业专家的现场培训,使学校专业老师较快地掌握新设备使用,提升水平教学设计、教学效果和教学评价等。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建工作室,协同开展技术培训、技能大赛、教师实践锻炼、实习实训等,造就了专兼结合的教学科研团队;通过与行业企业建立的实训基地,进行理实一体化、学徒制教学和创业教育。近年来,通过校企合作,教学团队教学科研成果丰硕,出版教材34部,发表核心论文46篇,指导创新创业暨技能大赛获奖国家级一等奖3项,完成市级科研项目21项等。

3 结束语

为适应国家和地方智能制造战略发展、产业转型升级、高职教育深化改革对人才的需要,一方面,我校打造了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新型高职协同育人模式,培养了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制造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行业企业从设备研发、选手培训到举办大赛,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让相关设备经受了各种考验。通过本次比赛,加深了校企双方的深度融合,加强了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水平,加快了我校智能制造专业集群建设的步伐,推动了智能制造的技术进步。

猜你喜欢

校企大赛实训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说谎大赛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