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
2019-01-16伏晨霞
伏晨霞
[摘要]亲子阅读不仅能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而且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家长展开亲子共读的活动。通过亲子共同朗读、对话、讨论、表演等活动,孩子能体会到作品的艺术魅力,不断开展思维活动,从而享受阅读的乐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关键词]亲子共读;阅读氛围;朗读;对话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19)34-0033-02
亲子共读指的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展开阅读,分享作品的过程。在亲子共读过程中,孩子更容易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愿意自发地展开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是低年级的语文教学,由于识字不多、阅读能力不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不高。在教学中,我积极联系学生的家长,指导他们和孩子进行亲子共读。这样的共读活动给家长和孩子创造了沟通的机会。在分享读书快乐的过程中,学生逐步产生了要自主阅读的欲望,逐步形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一、朗读,体味韵味
对小学生来说,最实用的阅读方法就是朗读。在展开亲子阅读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和家长一起展开亲子朗读活动。一开始,我鼓励家长朗读给孩子听;在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后,可以和孩子一起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学生会随着声音进入作品的意境中,感受到语言的美好。当学生渐渐地提升识字量后,他们就能逐步进行独立阅读了。
如,在学习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小蜗牛》之前,如果家长能在家里和孩子一起朗读这篇课文,将促使孩子更投入地学习,对小蜗牛的习性有更深刻的了解。为此,我指导家长怎样和孩子一起朗读。首先,家长朗读给孩子听。在朗读中,要注意区分蜗牛妈妈和小蜗牛的声音,尝试用拖长音的方式表示出小蜗牛的动作十分缓慢。其次,在激发孩子的朗读兴趣之后,家长可和孩子一起朗读。我建议家长和孩子展开角色扮演的朗读活动,家长扮演蜗牛妈妈,孩子扮演小蜗牛;也可以尝试交换角色,再次朗读。最后,让孩子自主朗读整篇课文。在朗读过程中,家长要让孩子感受到语言的韵味,提出问题:“在文章中有好几段都提到了‘小蜗牛爬呀,爬呀,为何要这样重复呢?朗读这些内容的时候,要给人怎样的感觉呢?”这样,使学生理解到,作者这样写能展现出蜗牛一直都在爬,让人感受到蜗牛的动作十分慢。
我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展开朗读活动,并尽量读出作品的韵味,展现出作品的情趣。在学生具有一定的拼读能力后,我鼓励他们借助拼音展开自主朗读。当孩子面临困难的时候,家长适当地进行指导。这样,让学生觉得十分好玩,便快乐地参与到亲子阅读中。
二、对话,放飞想象
在展开亲子阅读过程中,我还组织家长和孩子进行深入对话。小学生的想象比较丰富,家长可利用这一点和孩子深入对话。当阅读到关键的内容时,家长可停下来,先和孩子交流,让他们说说故事接下来会怎样发展,然后再展开阅读活动。为了激活孩子的想象,可围绕读物的内容引导他们展开想象,找到与之具有共同点的事物,这样能让对话更深入。
如,在学习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雪孩子》之前,我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雪孩子》的绘本故事,并展开对话,让孩子猜测故事的发展是怎样的。在读到“小白兔跳舞给雪孩子看,唱歌给雪孩子听”的时候,提出问题:“你说小白兔唱歌跳舞,雪孩子是不是听到、看到呢?”孩子回答道:“那只是雪人而已,怎么会听到、看到呢?”家长接着往下读,在读到小白兔的屋子着火之后,问:“你觉得小白兔能不能得救呢?”孩子回答道:“没有人知道小白兔的屋子着火了,除了雪孩子,但是雪孩子能救小白兔吗?”在读到最后,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后,再引导孩子想象:“你觉得雪孩子什么时候能回到小白兔的身边呢?”在交流对话中,孩子对这个绘本故事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对话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孩子想象丰富的特点,先鼓励他们將文字转化成图片,浮现自己的脑海中;然后,再将图画还原成语言。在孩子还原的过程中,家长要适时进行引导,使他们能更完整地回忆作品的内容,进行有效的表达。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读懂作品的内容,更能让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三、讨论,深化思维
在亲子阅读过程中,对某些问题,孩子会和家长产生分歧。针对这个问题,我指导家长和孩子进行讨论。在讨论时,家长要适当地“装糊涂”,引导孩子更完整、更深入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能让孩子逐步完善自己的思路,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样,他们就会更积极主动地投入阅读中,并乐于和家长交流自己的想法。
如,在学习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狐假虎威》时,我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一些有趣的成语故事,选择一些和狐狸或老虎有关的成语故事进行阅读,并围绕这些成语故事展开讨论。在读到“与虎谋皮”这个成语故事时,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我觉得‘与虎谋皮并不一定办不到啊,只要给老虎很多钱,说不定老虎就会同意呢。”家长围绕这个问题和孩子进行讨论:“可是,有的人是贪得无厌的。无论你给他多少,他都不会满足。对老虎来说,皮是它最重要的东西,失去了皮的老虎就活不下去了。你觉得老虎会同意给你皮吗?”孩子在听到这里后恍然大悟,说出了自己的理解。这样,就使学生读懂了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
同时,我提醒家长注意,当孩子的观点出现错误的时候,不要直接将正确的答案告诉该他,而应该逐步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让他们自己发现错误所在。这样,孩子就会主动纠正自己的错误。这样获得的理解远比家长直接将正确观点告诉给孩子的效果好得多。
四、演练,学以致用
阅读不仅是眼睛和嘴巴一起合作的过程,而且是全身各种感官一起参与的智力活动。因此,我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将故事改编成剧本,并尝试将它们表演出来。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本来就是身体阅读,在阅读中他们常常会手舞足蹈。因此,引导孩子将读到的内容表演出来,不仅能提升他们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感受,而且让他们的阅读更为主动、积极。
如,在学习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的《青蛙卖泥塘》后,我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阅读其他的和青蛙有关的绘本故事,每一个家庭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绘本;要求学生在阅读后,和家人一起展开角色扮演活动,将绘本故事的内容展呈现出来。有的学生和家长一起阅读了《我可不想当青蛙》。家长和孩子分别扮演青蛙和青蛙爸爸,将故事的内容演绎出来。在演绎过程中,家长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孩子回忆绘本的内容。家长提醒孩子注意:“青蛙想当猫,是因为什么呢?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小青蛙还向往什么动物呢?”这样就能帮助孩子理解绘本的内容。最后,还要引导孩子思考:“当青蛙到底好不好呢?”让孩子回忆故事的结局是什么。
我提醒学生家长注意,在和孩子一起表演的过程中,不要苛求孩子完全按照作品的内容来进行表演,而是要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读到的内容。这样,不仅能发展孩子的复述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能调动孩子的思维,巩固他们学到的内容。
美国诗人史斯克兰·吉利兰认为,真正的财富是有一位能读书给自己听的妈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并利用家长资源,指导他们和孩子一起展开阅读活动。亲子阅读,能更好地给学生营造课外阅读的环境,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
(责编韦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