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教学中宏观与微观的处理策略
2019-01-16黄林蒙
黄林蒙
[摘要]语境分析是理解语义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语境和语义的有机结合,正确处理宏观和微观的关系。在课堂上,既要立足篇章整体,从宏观入手,对课文进行分析、理解和归纳,使学生领会文本的意义,也要从微观上探析各种语言形式在具体语境下的语用,理解表达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篇章教学;策略;宏觀;微观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19)34-0015-03
目前,不少学生的读写能力并没有质的提升。一方面,虽然学生所写的每一个句子都可能合乎语法,可读起来却很拗口,这与语篇中话语的衔接、照应以及语义的连贯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在教学时,教师只注重语句的诠释而忽略了篇章的引导。有的教师即使对篇章教学所涉及,但对教学的内容以及如何有效地引导,也是不得要领。鉴于此,本文拟从篇章教学的核心、目标以及途径等方面,诠释篇章教学中宏观与微观的双层次处理,以期给教师提供参考,提高篇章教学的实效。
一、篇章教学的核心
汉语是一种不重形态标志而重逻辑顺序的语言。重视意合是汉语语法的显著特征之一。因此,汉语的句法成分常常有较为复杂的语义关系。有些句法格式包含较多的语义容量。不仅复句是靠逻辑关系组合起来的,就是单句的各成分间也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只是有些逻辑关系是隐含的,而有些逻辑关系则是用关联词语来连接。因此,汉语的内部规律仅用语法形式来分析是无法解释清楚的,而必须着眼于词句段在一定的表达功能下的逻辑来铺排。宋达先生在《汉英对比及英汉对比与翻译》一文说:
汉语本身与英语不同,语义结构本体的简约化,是汉语语言结构最基本的特征和优点,也是与汉语有关一切双语转换的根据和依归……汉语不具备繁复的曲折形态变化体系,它的语义结构呈非常简约的形式,它没有形式上的语法区别,抛弃了一切无用的附属装置,从而使句子跟思想的顺序密切对应,这种在语义流的统摄下可伸缩灵活自由的运作,完全突破了印欧语形态框架的束缚,是汉语以“神”摄“形”,以“义”制“势”的自我调节的重要机制……我们要从根本上抓住汉语是语义型语言的特点。
如,陈述句是以陈述行为事件为表达功能的句子。这类句子由“时间语”“地点语”“施事语”“动作语”等四个基本成分所组成。在时间坐标(时间语)+空间坐标(地点语)+施事者(施事语)+核心事件(动作语)这四项基本成分中,时间、空间往往可以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来表明;施事者在意会的情况下也可以不交代,它们常常作为篇章的信息在句子中延续;只有核心事件(动作语)是陈述句必不可少的核心。这个核心经常是由动词来展开的。这类句子总是在动词前面十分简单。动词之后,思维的展开便绵延而下,极曲折繁复之致,直到一连串动作有了一个逻辑的归宿或终点,句子才能算完成。因此,篇章教学的重点具体应包含照应、省略、关联词语、时间词语、句式的选择与连贯、语义连贯等几个方面。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选读课文《太空“清洁工”》有这样的一段话:
辽阔的太空,有许多人造航天器围着地球运行。有的卫星帮助飞机和轮船确定方位,有的卫星观测气象变化,有的卫星维持四面八方的通讯联络。另外,太空望远镜、空间轨道站日夜不停地探索着宇宙奥秘,进行科学实验。
在这段话中,时间语是隐含的,要靠语境来判断。地点语是“辽阔的太空”,施事语是“人造航天器”,动词包括“围着”“确定”“观测”“维持”“探索”等。这些动词形成一个类义聚合,它们互相独立又互相制约。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果是叙述句,最好交代清楚时间、地点、施事者、事件。但在篇章中,如果每个句子都要求独立完整.篇章结构就会臃肿松散。因此,为了使篇章结构紧凑,一些在篇章中持续的信息,在句子中可以隐去不提。在上面的这段话里,主要以“的字结构”来代替。这类结构是由助词“的”附着在词或词组后面,合起来成为具有名词功能的“的字结构”。它们往往可看作是省略了中心语的结构。通过上下文,我们可以补出“的字结构”所省略的中心语。此外,在这个段落里,使用了关联词语“另外”等。教学时,教师应该提出来让学生辨识、练习,并且说明:“无论口语还是书面语,汉语的句子之间经常采用直接组合的方式,语句的排列呈现一种以时间为顺序的流动态,一句接一句,句界不严,用逗点或句点比较任意。”
由于汉语的语词结合不受形态成分的束缚,这就给篇章信息的隐含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具有叙述行为的陈述句,其视点其实是流动的,因此会造成一种化整为零的格局。这种句子往往会按照时间、地点、施事者、事理的内容顺序展开,由一个施事者一贯到底。另外,汉语的句子之所以能多视点而不显得烦冗,就在于它的视点是由内容决定的,顺时间的事理而移动,随事物变化而衔接,因而它的“动感”是有序的。就汉英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而言,汉语的思维着重对事物的感知,依据实际时间程序编排句法单位;而英语对时序与句序对应性的思维方式明显不同,句序具有较强的灵活对应性。
分析英语语言形态的句子,要从结构形式人手;而分析汉语的内容型句子,要从句子的表达功能立论。课堂教学时,如果能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语言现象,让学生发现更多的语法形态、结构,异中求同,同中求异,那么语文课就会显得生动有趣。
二、篇章教学的目标
篇章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从宏观的视角,以篇章为单位,对文章进行分析、理解和概括的教学活动。因此,篇章教学的目标,既要让学生从宏观方面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篇章安排、文章的主题、方法技巧等,又要使学生从微观上了解、掌握不同的语言现象,如标点、词语、句子结构等。它不仅需要围绕篇章来分析中心思想和理解词语,而且要分析作者谋篇布局的特点、遣词造句的方式以及篇章的文化背景。可见,篇章教学不仅要重视语言的形式,而且还要重视语言的功用。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文本所提供的语言材料,从词到句、从句到篇进行多层面的讲解,引导学生更精准地理解句子的语法现象、修辞技巧以及词语的搭配和内涵,使课堂教学的内容都紧紧围绕篇章这个中心来进行。
有针对性的语文教学,应该先让学生了解整篇文章的意义,然后再逐步探究语言的各种特点。因此,在教一篇文章时,教师应先根据词所在的句子、整篇文章来理解它的含义,接着体会词语在语篇中的价值,最后再让学生把注意力转回文本。这样,把内容与结构联系起来分析,不但整段文章的脉络清晰,而且词汇也讲得更清楚,学生就会更加容易理解。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山雨》一文有这样一段: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这个段落从岩石、树叶到绿草,连用三个“每一”形成了类迭的方式,增强了表达的语气。画面由远到近,情景逐渐浓缩,整个大自然仿佛全部都是琴键。这一段的主角是雨声中的自然界。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整篇课文都是以“雨”为主题。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努力将学生带进一个梦幻般、充满奇妙的世界里。
为了将篇章分析贯穿始终,教学时教师要正确处理宏观和微观的关系。从宏观人手,就是要立足于篇章整体,对课文进行分析、理解和概括,让学生先认识语言传递的主要信息,然后再从微观上探究各种语言形式在具体语言环境下的作用,结合上下文剖析语音、词汇、语法的表现形式。这样,从整体到局部,以追求教学的总体效益为目的,能强化语文教学的整体功能。
三、篇章教学的途径
语言的连接与贯通是表达顺畅的关键。因此,篇章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句子与句子的排列、衔接与连贯上。句子与句子的衔接主要是用语法和词汇的手段来实现的,具有明显的形式标记。这是语言的表层结构。在教学中,这种结构容易被发现,也便于操作。因此,句子与句子的衔接可以作为语段、篇章教学的切人点。
(一)从篇章的微观处理开始
篇章的微观处理就是从句子分析人手,从而推进到语段、整篇的教学。根据汉语的特点,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指导学生连贯地、合乎语法地表达一个中心思想时,教师应该帮助他们正确地安排语段、篇章的内部结构,使句子按照合理的逻辑关系进行组合。如,正确地安排语序、准确地运用虚词等,使句子互相衔接;注意运用逻辑关系词语来表明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各种关系;逐步掌握替代、照应和省略等语法手段来实现语段、篇章的连贯。
这种从句子的分析人手来理解句子的功能意义,将上下文贯通,体现出篇章的中心思想和逻辑关系。这种方法把零散的信息整合成条理清晰的概念。这样的过程,使学生经历了從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这种分析方法可以用下图表示:
句子分析法较为适合小学生,能帮助他们理解句子的意思。因为,虽然他们都学过一些汉语的关联词语,但大多是零散的,容易混淆。因此,要想让他们表达较为复杂的意思,就要把他们学过的基础知识整合起来进行分析,使他们懂得要表达某一种逻辑语义该如何连接、用何种关联词。句群可分为直接组合和关联词组合两大类。对关联词组合的句群,在理清逻辑时,关联词语就是最好的参照项,因为关联词语把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揭示得很清晰。根据关联词语所表达的意义关系,可将关联词语分为表联合关系意思的词语和表偏正关系意思的词语这两类。联合关系主要有并列、递进、选择、取舍等;偏正关系则主要有转折、因果、假设、条件、目的、让步等。分析多重句群的关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水平,增强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从篇章的宏观结构开始
宏观结构分析是指从篇章人手进行层层分析,经由段落到句子、词语的理解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后快速体认事实,明确中心思想,正确判断,进行合理的推论。人类认知事物的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过程。篇章分析法既能从宏观结构上抓住篇章的主要思想,又能通过微观分析事件发展的结果。在篇章分析时,教师大多会忽略语法和词汇在结构中的作用。
传统的语法教学大都以句子为基础。这样,割断了句子、句群和篇章之间的联系,对篇章缺乏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不但不利于培养学生文从字顺、前后衔接的构篇能力,而且掩盖了语法的动态本质。因此,篇章分析和语法分析应整合为一个整体。只有以篇章为导向的语法教学,才能真正发挥语法的作用,这也是改变传统语法教学问题的不二选择。如,句型教学有化繁为简的功用。教学时,若能将句型作为一个支点,把语法规则、词汇搭配、文本的语言重点都包括在内,那么学生一旦掌握了基本句型,他们就能掌握句子的结构、词语的常用搭配和文本语言的难点、重点。另外,句型教学还有化零为整和化抽象为具体的功用。例句句型的教学,能把抽象零散的词法、句法和表达规则等寓于句型模式中,便于学生学习。
篇章教学不能单纯地理解为意义的诠释和结构的练习,应当在解读汉语语言现象的同时,把作者的思维方式揭示出来,使学生理解形成结构的语义关系和依据。这种教学方式能从根本上解决编码、译码的基本程序和理据问题,更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思维以及运用的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研究热点。然而,仅仅运用熟读、背诵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语感的培养一定要着眼于汉语自身的特点,从其生成机制以及人们理解的心理这两个深层次的问题上进行分析,让学生感悟汉语独特的组织结构及文化因素。有了这样的背景,语感的培养才算是抓住了关键问题。因此,阅读教学的研究,应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下扩大研究的视野,使学生把握汉语的内在规律,认识汉语的本质特征。
[参考文献]
[1] 陆巧玲,语篇教学的双层次处理[J].外语界.1996(4).
[2]沈艳蕾,谈双层次语篇教学法[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5).
[3] 宋达.汉英对比及英汉对比与翻译[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3).
[4] 彭小川.关于对外汉语语篇教学的新思考[J].汉语学 习.2004(2).
(责编韦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