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学校体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初探

2019-01-16赵扬张孟佳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学校体育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赵扬 张孟佳

摘要:在新时代高校要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成才,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符合学生群体特点,“00后”将是未来10年大学的主要群体,要找寻他们的群体特点,应用他们熟悉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学校体育与思政教育有着丰富的内在联系和互补性,探索学校体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育人路径,让“00后”大学生乐参与,长才干。

关键词:新时代;学校体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9.12.010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9)12—0047—04

一、引言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大学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当代高校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不仅要在培育人才上下功夫,更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育人的各个环节,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模式。[1]大学不仅要做传道、受业、解惑的最权威机构,更要为新时代的广大人才塑好魂,帮助大学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00后”成为大学的主流群体,特别要加强“00后”价值塑造,要加强“00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涵养,要加强大学文化建设,要在传承和创新中不断打造不同高校的特色文化品牌和大学精神,加强这些软实力的建设,使大学之灵魂、大学之品格、大学之文化、大学之价值、大学之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每个在大学里学习、生活、成长的莘莘学子的血脉里,这是高校的历史责任,更是使命与担当。正因如此,在新时代高校应着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是高校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提升自身建设水平的必由之路。

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高校要想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得研究好办法,探索新途径。要不断地看到新情况、面对新问题、寻找新措施、应用新方法,达到新效果。要始终清楚地认识到,我们身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发展瞬息万变,变革日新月异、调整无处不在,不仅时代、国情在发展变革调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也是在不断变化之中,作为“421家庭宝宝”的“00后”将马上成为大学的主流群体,当代的大学生群体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的群体特征、喜好、他们的成长环境和生活状态也在深刻地发生变化。正因如此,我们要为“00后”群体画像,画得越详细越好,画得越像越好,做好了基础工作,清晰地看到了他们的形象,了解了他们的喜好、兴趣、在乎之处,就将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工作,因为他们的群体特点将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出发点和重要落脚点。

“0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点可归纳为:价值追求的个性化、学习方式的自主化、娱乐生活的网络化、处世态度的理性化、人生理想的务实化等等。[2]大学作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不断思考、归纳和总结服务对象的群体特点时,更要看到当代大学生群体在面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时存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是制约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塑造广大青年学子的问题,基于上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复杂、深刻,才需要我们用更大的视野来看待思政工作,用更缜密的思维来筹划思政工作,用更与时俱进、更加开放的方式、方法来开展思政工作。

三、当代大学生的群体特点简析

“00后”群体已经踏入了当代大学生的行列,在未来10年内将当之无愧地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了解并理解“00后”大学群体特点,将有助于我们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毋庸置疑的是“00后”是网络的原住民,他们的成长伴随着网络时代的蓬勃发展,通过网络对他们成长轨迹的塑造,“00后”有较强烈的平等意识,对外部世界的不同更加开放和包容,有较强的利用网络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源的能力;“00后”成长的环境是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时代,父母的教育方式日趋开放、民主,“00后”的自主性也更加强烈。[3]对于自我的认知较为明确,有较为清晰的目标,对自身形象管理意识较强;“00后”有较强的社交需求,有自己的社交圈,数据显示,七成“00后”有自己的网络社交圈,排名前五的分别是:游戏圈、小说圈、动漫圈、体育圈、自拍圈,泛网络化的娱乐,对于偶像的选择较为理性积极,注重内外兼修。[4]

与此同时,“00后”是伴随互联网长大的群体,有着鲜明的思想特点。网络媒体形形色色的价值观无孔不入,影响着“00后”的学习、生活和价值观。当今“00后”思想状况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政治信仰模糊,错误的价值观,抗压能力较差,团队意识较差,自私自利,跟风心理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纠正和引导,势必會影响“00后”身心健康发展。

总结起来,“00后”有眼界、有资源、有自我、有更高层次的需求和务实的追求,同时思想状况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那么以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的形式、内容、授课的方式方法还停留在较为保守和传统的认知领域,传统的方式,“00后”未必接招,即便接招也有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试,学生难以集中去学习思想政治,达不到教学目标要求的教育效果。要做到入耳不难,难在入脑、入心,这样会造成入耳和入脑、入心的两层皮。所以,高校必须结合大学生思想特点就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运用大学生喜爱的方式,去引导他们学习思想政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克服思想上的弱点,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四、学校体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思考

体育,伴随着人类从远古走到现代,对身体发展起着指导作用,促进了身体机能的提高,对人的心智进行开发和培养,帮助开发人的社会属性,培养人坚强的意志品质,体育有游戏的血统,具有娱乐性质,更可帮助舒缓压力、释放身心。高校可以在德育、智育、美育培养方面加入体育这一创新载体。体育就如同于空气和阳光,伴随人的一生,如此熟悉。

学校体育特指发生在校园中的,参与主体是学生的体育活动,这其中包括了体育教学、由体育社团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竞技比赛(如校运动会、班级比赛或高水平的竞技比赛等等),校园体育文化(如体育文化节、健身保健知识志愿服务等等)。

学校体育是学生最广泛参加的实践活动,它与课堂教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分属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学科门类,但学校体育中蕴含的众多属性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学校体育的各种形式和手段也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的载体。在三全育人模式的指导下,探索学校体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就显得比较重要。

五、学校体育拥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高校的学校体育相较于初中等教育,内容更加丰富、体育器材和设施更加的先进,中等规模以上的高校有自己的各个项目的体育代表队,在一些高校中甚至有自己的体育品牌、体育特色文化、体育明星、啦啦队等等。这些鲜活、悦动、自由、激情的平台与大学生有着天然的亲和力。

学校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标有着内在联系,两者都是育人的活动,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注重精神风貌、人的内在品质的塑造。“体育是大学生青睐的文化活动,具有丰富的运动项目,能够激发更多大学生的兴趣,调查显示:有90%的大学生喜爱体育”[5],特别是“00后”一代人,在物质条件非常优越的美好时代成长,更需要在精神层面进行引领、塑造和补钙,比起物质,在未来能带给“00后”一代人幸福、快乐的将会是建立在精神层面的充实感。一个健康的体魄、一个阳光积极的心态、一个良好的道德品质、一个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一个有趣的灵魂、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一份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将是未来的美好追求,这些美好的追求,正是在大学期间人生第一次独立生活、学习、交往、成长这个过程中,应该着重提高的,这些精神层面的成长恰恰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同时也需要体育发挥塑造人的坚强的品质,积极、拼搏的勇气,坚持到底的精神,释放身心的愉悦,团结协作配合的态度,集体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健康有活力有乐趣的生活方式等等。

学校体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从对人的塑造层面有着较多的内在联系,在对人的塑造方式、方法上也有着极强的互补性。思想政治教育重在理论塑造、价值观传输、教养教化,学校体育重在实际操作、实践体验、在做中学、在学中思、在思中悟,在悟中得,一个理论,一个实践;一个室内,一个室外;一个被动灌输,一个主动体验;一个严肃认真,一个轻松活泼;不能只停留在理论教学,要注重实践育人,两者结合才能产生1+1>2的效果,如果两者彼此孤立,那么塑造人的收效将大打折扣。

正是学校体育和思想政治教学在育人、塑造人的方面有着丰富的内在联系,在外在实施方式、方法上有着极大的互补性,使得两者有着默契的结合,在未来“00后”一代的大学生涯的人格塑造、价值传导,单纯的说教将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必须按照“00后”群体特点和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这势必要有学校体育的参与、辅助。

六、学校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的路径

体育课程是学校体育的核心,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师为有效地教好体育课程,首先应当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在体育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内容。体育教师首先要在教学目标中明确要通过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对大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比如爱国、公平竞争、诚信、友善、人人平等、规则法制、团结协作、尊重对手、中华传统文化与美德等等;教师根据育人目标设计教学内容,一定要选择有一定挑战性与“00后”关注度契合的运动项目,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再有计划有目的地帮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体育课程要向他们传达的深刻而丰富的精神内涵;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感到不按常理出牌,时刻都需要关注老师,在课堂的教学中,传递规则意识,通过奖罚分明来提高学生竞争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建立团队协作意识,在竞争中强调个人的成长和进步,提升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传统体育课的教学模式,将游戏、竞赛、个人展示与教師指导相结合,激发学生的社会属性,相互尊重,接受彼此不同,诚信友善的交流合作;利用新媒体教学,传播体育文化,观看体育竞赛,交流观后感,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向学生传递更丰富的内容,体育不仅能传递思想政治方面的内容,还能提高“00后”对历史学、社会学、美学、保健学等方面的学习兴趣,要让体育成为一个多元的媒介,让学生爱上体育课,通过亲身体验、为自己而拼搏、释放自我的过程获得更多的欢乐和思考。

在大学里,丰富的体育社团是“00后”一定不会错过的,“00后”以圈子进行社交,据统计在他们的社交圈中,体育圈排名第四,作为自己的兴趣所在选择的体育社团,忠诚度、自觉性、主动程度可想而知。体育社团是活跃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重要角色之一。高校的体育社团需要更加规范化、正规化、仪式化,不能够放任自流、无人管理,要成为正规的组织,有专职的老师管理、指导和帮助。体育社团可以结合团学组织,学生会组织一些趣味性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等一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性的活动,让更多学生都能够快乐地参与进来,感受体育带来的快乐,同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除了强身健体,还促进大学生缓解压力,增强竞争意识和集体意识,提高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些体育社团是真正让一些精神品质内化的重要载体,主观地选择一个体育社团,遇到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与你并肩成长,在遇到困难或瓶颈时有伙伴支持、有老师帮助,通过自己不懈追求遇到更强大的自己。这是一个自我精神层面塑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伙伴和老师都是很好的支持和引导的力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反省自己,成就自己,超越自己。

除了课程和社团这样大学生亲身参与的体育活动,体育欣赏也是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载体。国家级别的比赛,可以通过学校的集体组织观看,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集体意识、顽强奋斗、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精神。校级级别的比赛,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到现场观看比赛,欣赏体育独特的魅力,增强爱校荣校意识、团结拼搏意识、公平竞赛意识、互相尊重对手、遵守规则意识。学校还可以通过树立学校内的体育明星,运动达人,树立健康美丽的形象,加强对学生的吸引和带动示范效应。学习还可以建设自己的专属体育节,融入多元风格,让体育节成为展示个人的舞台和学校开放包容文化的平台,让更多学校有欢乐、有思考、有收获,更加的开放、自信、自尊、自立。

七、結语

根据“0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为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运用好体育这一创新载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从实际出发探索在这种融合模式下大学生喜爱的多种途径,有利于引导“00后”大学生健全人格,强健体魄,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也有利于有效推动学校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共同发展,达到多赢。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新华网,2016—12—08.

[2]王海建.“0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8(10).

[3]00后研究报告[EB/OL].腾讯网,2018—05—28.

[4]红杉资本. 00后泛娱乐消费研究报告[EB/OL].红杉资本-Sequoia,https://www.sequoiacap.com/china/article/report/.

[5]遆帅.体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D].中北大学,2018.

[6]新华社评论员.立德树人,为民族复兴提供人才支撑——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EB/ OL].新华网,2016-12-08.

[7]谢斐.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路径探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01).

A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Integration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ZHAO Yang,ZHANG Mengjia

(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Jilin 130012,China)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insist on strengthening mor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ing people and educate the college students with all-round development, and lay emphasis on reinforc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should conform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 groups.“Post-2000s generation”will be the main group of universities in the next 10 years. We should look for their group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y their familiar ways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ve abundant internal relation and complementarities. We should explore the educational means of the integration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o that“college students of Post-2000s generation”can participate in these means happily and become talented.

Key words: new era;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责任编辑:马妍春]

猜你喜欢

学校体育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论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成见问题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