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中的生态美育
2019-01-16叶水涛
叶水涛
【关键词】生态教育;学校管理;精神需求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C【文章编号】1005-6009(2019)90-0077-02
作为校长,刘昕融美学于学校管理之中,使冷峻的监管化为和谐的温馨。刘昕坚信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创新精神取决于其灵性是否伸展,而灵性的生长,毫无疑问要依靠美育的功效。
刘昕的学校管理,既遵循美育的基本特点,又致力于独特的创造。认知与情感的统一、规范与自由的统一及个体与群体的统一,这是她的追求,也是她的创造,以此构成学校环境、氛围与人际间的良好生态。
众所周知,美育的显著特征是富有情感性。无论是一朵花的美,一个人的美,还是一件艺术作品的美,审美的感受都伴随着情感的愉悦。鲁迅先生说:“一切美术之本质,皆在使观众认为怡悦。”刘昕之所以得到教师群体的尊重、悦纳,关键在情感上的体贴入微。她以丰富的情感协调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以生动感性的方式表达她对教师的关心与爱护,使教师有一种人情美的感动并由衷产生职业的自豪感与使命感。
形象性是美学的基本原理,也是美育的基本特征。刘昕在学校管理中决不诉诸抽象说教,因为她知道,耳提面命的唠叨、玄虚高邈的说教是教师最反感的。教师群体不同于一般的认识对象或管理对象,他们具有敏锐的感性直观与自觉的审美创造,校长在管理过程中要切实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诱发他们的主动性,尊重他们的创造性。
校长对于教师的教育引导,其理性的内容不能脱离感性的形象而存在,而应溶化于感性的形式之中的。正如李泽厚所说,“美是自由的形式”,即“自由”的理性内容积淀于感性形式之中。美是依靠感性形式表现出来的。通过形象去进行思索,通过直观的感性来把握理性,这样便为人们提供了可以直觉到美的可能性。
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是教育回归生活,要让教师直接地感受到生活之美,真切地领略到教育之美,由衷地体验到生命之美好,关键在于让教师获得真正的解放思想———才华有驰骋的天地,创意有展示的空间,过失有容错的机制,与校长对话可以随意而率性。这就需要校长放下架子,以平等态度对人,如刘昕所言,“解放‘显示存在感的领导思维”,真诚营造出校园温暖和煦的气息。
学校既要有群体共识,又要有情感共鸣。情感依赖于认识,随认识的发展而变化。反过来讲,任何一种行为模式都应以情感因素作为动机。学校管理并非仅凭直觉就能把握,校长需要带动教师一起去思考、判断,只不过这种思考、判断不同于纯粹理性判断,它仍然自始至终伴随着形象来进行,通过形象让教师获得心灵的满足而得到愉悦,使认知与情感达到统一。
刘昕认为,学校管理也要自觉遵循美的规律。什么是美的规律呢?美的规律要与自由的创造联系在一起;美的规律一定要和内在的精神需求联系在一起;美的规律与物质、精神的统一相联系。
“自由的创造”,這需要在规定中有所突破,在限制中寻找自由,在规则中凸显人性,这是教师的自我确认。舍此一点,就没有教师的主体地位与职业尊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人都是在既定的历史下创造历史,每位教师都要受到社会规范和学校规章的制约。然而,教师在接受规范的同时,另有自身活动的目的性,能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一方面,解放自在的自然,使自然向人生成———佐助儿童的生命成长,完成儿童的社会化进程;另一方面,解放教师自身———使教师成为自由的人、“人化的人”,有“人”的尊严,也体验到立德树人的职业尊严。让每个教师既能“享受生活”,又能“创造生活”,这是刘昕学校管理中美育的基本原则。
“内在的精神需求”,这是在生活中体现文化的自觉,在创造中凸显生命的价值。人之区别于动物,在于物质的需求之外,更重精神的需求。教师的职业更需要精神的愉悦与理智的满足,校长尊重、学生爱戴、同事称赞,这是教师心理最为向往的期待。教师需要用自己的言行证明自己的存在,以自己的创造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因此,校长管理学校重点不在用规定限制教师,而是构建平台、创设情境,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出彩。
校园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校长要努力让每一个个体认识到其生态审美的价值,明白个人行为在整体生态中的重要地位,不同的审美能力与精神境界构成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但不同个性与行为风格又能互相学习、相互借鉴。从校长到教师,人人都身体力行,校长尤能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作为示范与表率,于是学校就成为个体与大众良性互动的统一体。
“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意味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审美与功利的统一,也意味着在具体的学校管理过程中,校长需要把悉心指导与倾情关怀结合起来。人的心理活动是复杂的,促发美感的精神功利性和物质功利性有时既混合在一起的,又交错发生在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中。因此,追求精神性的美感而完全排除物质的功利性,这是不全面的。
“美是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感具有社会功利性,但个人在审美时往往又要排除那种狭隘的物质或实用的功利性,这种个人审美的非功利性与美感的社会功利性需要得到辩证的统一。诸如表彰、奖励、荣誉获得,职务职称的提升,这些既包含社会正面评价所带来的精神满足,又是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利益。学校管理中需要二者兼顾,但价值导向要明确,即让教师感觉到自己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中被发现、被肯定,从而获得美感,而不是对利益荣誉的斤斤计较。
自由性、自觉性、审美性,这是刘昕学校管理美育的逻辑预设。“自由”是对狭隘物欲的超越,“自觉”是“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观照自己”,“审美”是“在对象里认识到自己的人格”而“欣赏”或“喜悦”,审美是心灵的自由与精神的解放。校长有审美的自觉,教师才有自由的创造,儿童才有幸福愉悦的感受。
(作者系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基础教育中心主任,《语文世界·教师之窗》主编,《写作》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