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中心”建设正逢其时

2019-01-16范毅

瞭望东方周刊 2019年26期
关键词:尺度新城城区

范毅

北京城市副中心北运河岸线效果图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建设集中承接地和“微中心”,要求通过差异定位,有机分散中心城区科教、医疗、特色产业等特定功能。近期,随着北京14个分区规划的全部批复,在距离“首都功能核心区”30公里的范围内,整体规划了系列“微中心”,成为承载北京发展的重要载体。

建设“微中心”是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为解决城市规模扩大带来的“城市病”现象加剧等问题,一些国际大都市纷纷在中心城区周边建设了一些新城,不同于一些城市动辄规划几百平方公里的新城,这些新城更类似于“微中心”,空间面积并不算大。

比如,伦敦早在1946年就实施了“新城运动”,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新城数量已经达到33个,容纳了23%的城市居民,对于缓解伦敦市区压力、分散城市功能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东京都市圈内超过3平方公里的新城有40个,其中最大的新城是多摩田园都市,规划面积不过31.6平方公里,人口达42万,最小的也就2~3平方公里,这些新城与中心城区核心地带的距离都在30公里左右,从新城到中心城区的通勤时间不太长。

北京“微中心”建设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微中心”建设是解决当前北京城市发展中存在问题的重要手段,当前也具备许多有利条件。

首先,“微中心”可以承载非首都核心功能的疏解。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在于有序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实现城市功能布局的合理化。中心城区疏解出去的功能也需要落地,并且有些功能还必须在中心城区周边布局,一旦远离可能会造成中心城区生活不便。比如,中心城区的医疗服务、科技服务等功能可以部分向非中心城区疏解,这将为北京中心城区周边发展提供重要的机会。

其次,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为“微中心”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近些年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和技术的进步,城市各类交通网络日益完善,空间联系日益方便,区域间的时空距离在缩小。比如,大兴国际机场距草桥地铁站40多公里,但乘坐快轨只需20分钟就可以快速进城。在交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后,城市“X小时经济圈”范围扩大,“微中心”在承载城市经济、人口和功能方面的作用将凸显。

再次,消费逆城市化的出现,为布局“微中心”提供了巨大需求。城市人口对乡村的辐射带动能力日益增强,表现为城市功能向周边的转移,城市消费向周边的转移,“微中心”建设则为消费提供了载体。特别是随着城市中产阶层的扩大,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不断增强,乡村不同于城市的生活方式和特征,成为满足城市居民消费需求的重要内容,城市消费逆城市化趋势已显现,需要从供给侧角度作出相应改变。

“微中心”的建设一定要把便民生活街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

要把握机遇,推进“微中心”建设,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微中心”建设要注重培育城市的生活气息。城市的本质首先是让居民生活便利,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同时也要让城市发展更具传承性。如果过于考虑产业,不考虑人的便利生活,那就是产业园区,不能称为城镇。如果过于考虑景观,那就成了旅游景区。 “微中心”的建设一定要把便民生活街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

其次,“微中心”建设要体现精细化管理理念。精细化的核心是服务,而不是管理,要从服务好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的角度出发,配置好“吃穿住行”和“生老病死”等各项设施,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化手段,提高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并为未来的技术升级留下接口。

再次,“微中心”建设要体现多元参与的理念。当前存在把现代化简单理解为大空间尺度的问题,以为扩大空间尺度就可以解决“城市病”,现实情况却是马路变宽了,堵车等“城市病”现象并未缓解,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由于忽视了运营维护成本,大尺度建设还给财政留下了巨大包袱。当下,如果继续采取大尺度开发模式,一些中小资金就將被排斥在外,民间资本的活力就难以发挥,因此有必要降低城市开发尺度,推动多元化参与。

最后,“微中心”建设要有长远眼光。到一些中外古镇去看看,这些地方最突出的特点是细节的塑造和文化的积淀,很好地体现了匠人精神。我们不禁要问,今天我们的城市有多少可以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体现出我们这个时代城市建设的匠人精神。在“微中心”建设中,一定要规避原来城市建设中的短视问题,用工匠精神打造出体现时代精神和中华文化特色的精品新城。

部分伦敦新城情况

资料来源:(英)迈克尔·布鲁顿等著《英国新城发展与建设》。制图/ 开开

猜你喜欢

尺度新城城区
走好亦庄新城高质量发展赶考路
新建城区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措施
玉树新城
阴云笼罩新城控股
长江新城
尺度
聚焦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区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以长时间尺度看世界
9
室外雕塑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