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对医务社会工作认知、态度及从业意愿调查

2019-01-16崔群颖蓝翠柳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年1期
关键词:医务意愿医学生

王 萍,崔群颖,蓝翠柳

(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北京 101300)

2016年8月,习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中指出,要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引导社会力量增加医疗卫生资源供给等[1]。

在医务社会工作领域内,自2000年以来,京、津、沪以及广州、深圳等主要大城市的大医院自发、自觉、自行设置“社会工作部”或类似部门,引入社会工作理念与服务手段[2]。时至今日医务社会工作的服务模式,志愿者力量建设和专业协会组织的成立都大大推进了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因此,在大健康背景下,医务社会工作应顺势而为,发挥提供多层次、全生命周期卫生健康服务优势,发挥社会力量作用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借助医学院校的平台培养具有医务社会工作理念和精神的医务工作者甚至医务社会工作者,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1 基本概念

医务社会工作是指发生在医院等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中, 目的是预防疾病、改善健康状况和解决病人、家属因病所致的心理、社会问题的社会服务活动[3]。根据刘继同在2006年提出的医务工作者在微、中、宏观三层面的角色[4]。借鉴这一分析方式提出医务社会工作在微、中、宏观三方面的职能和作用。

微观医务社会工作是促进患者及其家人适应医院环境,协调医患关系,疏导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问题,寻求资源缓解或解决因病出现的经济和社会压力,提供院前预防和院后康复服务。在中观层面上, 医务社会工作属于医院的行政部门,与医生、护士共同维持医院日常工作,服务病患。宏观层面的医务社会工作属于社会工作的一个子领域,在社会工作的框架内传递社会福利。

2 调查设计

2.1 对象及方法

通过自制问卷进行现况调查,以现场应答的方式对2017年4月在院学生开展普查。共发放问卷669份,回收638份,回收率95.5%,有效问卷587份,有效率为92%。

自制问卷包括医学生基本情况,医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情况,医学生对医务社会工作的认知,态度及从事医务社会工作的意愿。

2.2 统计方法

运用SPSS20.0对587份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其中对基本情况和医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情况进行频率分析。对医学生对医务社会工作的认知、态度和从业意愿进行卡方检验。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中,大一学生最多,占56.4%;大四学生最少,占5.3%;男生占24.7%,女生占75.1%。定向生占34.6%;非定向生占65.4%。调查对象中以临床医学和护理专业居多,占46.4%;药学和医学检验技术本科的学生较少,占12.8%。

3.2 调查对象参与志愿服务基本状况

综合来看在参与志愿服务方面,调查对象不仅参与次数不多,且参与类型单一。

图1 调查对象参与志愿服务次数 (n=587)

图2 调查对象参与志愿服务类型(n=587)

3.3 医学生对医务社会工作的认知、态度及从业意愿状况

(1)医学生对医务社会工作的认知

表1 医学生对医务社会工作的认知(n,%)

图3 医学生对医务社会工作的认知折线图(n=587)

结合表1和图3可知,医学生对医务社会工作的认知存在被动性。大多数医学生对医务社会工作的认知处中等水平,但低认知水平人数仍较多,医学生对医务社会工作的认知有待提高。

(2)医学生对医务社会工作的态度及从业意愿

综合表2和从图4可知,医学生愿以课程教学的方式了解医务社会工作。对医务社会工作的态度处于友好水平,但需要进一步提高。由表2可知,愿以医务社会工作为职业的医学生占统计总数的72.7%,医学生对医务社会工作的从业意愿较高。

表2 医学生对医务社会工作的态度及从业意愿(n,%)

图4 医学生对医务社会工作的态度条形图(n=587)

(3)不同特质医学生对医务社会工作认知、态度及从业意愿

表3 医学生对医务社会工作的认知、态度及从业意愿

注:Eta系数的取值在0~1之间,越接近1表明两变量相关性越强;Kendall’s tau-c系数取值在-1~1之间,正负代表相关方向,绝对值越接近1,关联越强;0.01

由表3可知,参与志愿服务种类的Eta系数=0.336。表明志愿服务种类为控制变量对医务社会工作的认知解释力较强,关联性较强。

不同年级医学生在从事医务社会工作意愿上的Kendall’s tau-c系数=-0.097,P=0.011,医学生学历层次不同对医务社会工作的态度上的Kendall’s tau-c系数=-0.098,P=0.007,表明年级越高,从事医务社会工作的意愿越低,学历越高,从事医务社会工作意愿越低。但医学生不同年级、学历层次与从事医务社会工作的意愿相关关系弱。

(4)医学生对医务社会工作认知与对医务社会工作的态度及从业意愿关系

由表4可知,医学生对医务社会工作的认知不同在对医务社会工作的态度上的Kendall’s tau-c值=0.177,P=0<0.001。医学生对医务社会工作的认知不同在从业意愿上的Kendall’s tau-c值=0.343,P=0<0.001,说明:医学生对医务社会工作的认知越高,对医务社会工作的态度越好,也对从事医务社会工作的意愿越强烈。

表4 医学生对医务社会工作认知与对医务社会工作的态度及从业意愿关系

4 讨论与建议

4.1 医学生对医务社会工作的认知、态度及从业意愿

(1)医学生对医务社会工作的认知处于中等水平但具有浅表性,存在被动性

调查结果显示,246位学生对医务社会工作的认知得分为9分,满分15分。学生对医务社会工作的认知处于中等水平。由表1可知,“听别人说过医务社会工作”的学生占51.8%。医学生对医务社会工作的了解存在被动性。定量调查只是对一般普遍问题进行调查,这是问卷调查的局限性,根据现有调查分析得出医学生对医务社会工作的认知具有浅表性,存在对医务社会工作认知的盲点。

(2)医学生对社会工作的态度处于中等水平,从事医务社会工作的意愿较高

506人意愿参加医务社会工作选修课,占总数的86.2%。402人对医务社会工作的态度达到满分。医学生对医务社会工作的态度处于中等水平。427人愿以医务社会工作为职业,占总数的72.7%。医学生从事医务社会工作的意愿较高。

综上所述,建议在医务社会工作课程设置方面,首先应在高校医学人文课程体系中引入医务社会工作课程。上海交通大学在2012年首次将医务社会工作纳入到医学人文教育课程[5]。同时,卫生部人事司也提出要继续深化医学教育模式和体制改革, 在医学院中增加医务社会工作等医学人文类课程, 拓展医护人员的视野[3]。因此,不论是本次调查还是借鉴其他地区经验或者是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现实情况,都应该从医务社会工作选修课切入,并逐步过渡到把医务社会工作设置成每位医学生的必修课,并开设其他相关课程完善课程体系。同时,在医务社会工作课程教学中要有侧重地针对临床、护理和预防专业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护理专业的学生运用医务社会工作的视角与患者沟通,意识到患者在治病之外的需求和困难,有效减少医疗纠纷;使预防专业的学生,在进行疾病预防和宣教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医务社会工作的知识和医务社会工作组织的力量,在预防疾病,宣传卫生知识等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实践上医治未病的理念。

其次,在医学生临床阶段教学中设置医务社会工作实践课程,不断巩固所学知识,使医学生通过掌握个案工作方法促进与患者的沟通,缓解医患矛盾,同时能够运用小组和社区工作方法解决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社会问题。

再次,在教师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不仅要鼓励医学背景的专业课教师参加医务社会工作继续教育和培训研讨,同时大力引进医务社会工作人才,充实医务社会工作教学力量和提高专业化水平,为学生提高对医务社会工作的认知、态度打下基础,为学生掌握医务社会工作技巧提供智力保障,促进学生更愿意从事医务社会工作。

最后,在医务社会工作交流和资源链接方面,医学院校应积极与医务社会工作协会,其他高校等组织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医务社会工作前沿研究进展,打破专业之间的壁垒,在交叉学科优势互补下,为患者提供全新的服务模式,改变医务工作者的服务观念。

4.2 医学生基本情况不同对医务社会工作的认知、态度及从业意愿不同

(1)参与志愿服务种类与医学生对医务社会工作的认知相关

由表3可知,医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种类与医学生对医务社会工作的认识存在相关性。医学生在从事导医等医学相关实践中,有更多的机会与患者交流从而了解医务社会工作对高效方便就医和提升就医体验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积累了对医务社会工作朴素的经验认识。因此,在得知医务社会工作存在时对医务社会工作的认知势必更加深刻和全面。

因此,高校应在基础教学阶段学分设计上增设医务社会工作实践和培训学分。以学分为激励手段,鼓励学生参与医务社会工作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对医务社会工作产生兴趣并有意愿进一步学习和接受医务社会工作。

(2)医学生年级、学历层次越高对医务社会工作的态度越不友好

医学生年级越高,学历越高越不愿意从事医务社会工作。医学生年级越高对本专业的归属感就越强,随着专业积累的增强,专业之间壁垒就越大。同时,学历越高,职业选择越广,对当前没有完全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医务社会工作存在偏见和怀疑。因此,高年级的本科生不愿从事医务社会工作。

另一方面来看,学历层次较低的高职学生对医务社会工作的态度比较温和。高职非定向毕业生由于学历水平低并且应届毕业没有取得相关执业资格,就业非常困难。所以,在今后的就业指导中可结合高职毕业生对医务社会工作较高的从业意愿,把从事医务社会工作纳入职业规划,深化培训和实践。

根据当前社会工作机构的从业要求发现,医务社会工作的职业门槛低,对具有医学背景的社会工作人员需求量大,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前景好,因此,使高职医学生从事医务社会工作是拓宽就业渠道,开辟新就业领域的较好选择。

4.3 提升医学生对医务社会工作的认知是提高对医务社会工作态度和增强就业意愿的基础

由表4可知,医学生对医务社会工作的认知越高,对其态度越好,也对从事医务社会工作的意愿越强烈。因此,应以提升医学生对医务社会工作的认知为基础,促进医学生对医务社会工作态度的提升和从业意愿的增强。做好医学服务不仅仅是生命科学能够独自面对的问题,需要结合社会-心理等学科知识共同解决。因此,应加强医学生对医学人文交叉学科的认识,强调学生思维转变。

当然,医务社会工作也要尽快结合实际需求找准自身定位,突出自身专业性,才能在专业层面获得更多认可。

猜你喜欢

医务意愿医学生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誓 言
——医务工作者之歌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医务社工的上海故事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