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大型融媒体直播气象服务新模式

2019-01-16陈蕾娜任美洁金净高鹏

浙江气象 2019年1期
关键词:泰利台风宁波

陈蕾娜 任美洁 金净 高鹏

(宁波市气象服务中心,浙江 宁波 315012)

0 引 言

2017年9月,“泰利”台风影响宁波,为让公众更好更快地了解台风最新消息,宁波市气象服务中心在台风影响期间举行了大型融媒体直播,两天时间内共完成3次大型网络直播、9次与宁波电台的直播连线,1次中国气象频道(宁波应急)电视直播,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除宁波气象微博、微信、宁波天气网等自媒体与甬派、宁波发布、点看宁波等本地新媒体外,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日报微博、浙江在线、浙江新闻客户端、网易、凤凰网、新浪网、腾讯网、今日头条、东方头条、北京时间、斗鱼直播等近20家新媒体均同步现场直播,在各大平台的总观看人数突破700万,并且持续维持在浙江在线头版聚焦,人民日报客户端头条首屏上,大大提升了气象科普宣传的公众影响力。与此同时,宁波市气象服务中心在中国气象频道(宁波应急)上完成了首次频道直播,通过主持人与首席预报员访谈的形式,并连线现场追风记者,为广大电视机前的朋友带去了最新最全最权威的台风“泰利”的消息,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达到了防灾减灾的目的。

1 直播定位要明确

融媒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移动智能终端等等不同的媒介载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媒体融合并不是简单的将节目视频推送到各个媒体去传播,而是要迎合市场口味,满足受众的多层次需求,同时让各个媒体优势互补、借力发展,将产生的效益最大化。

在直播前首先应该明确直播工作目标,根据不同的目标,采取不同的方式,也会有不同的工作计划,包括出镜记者在直播过程中所讲的内容也要有所侧重。我们这次的直播任务,必须要做好公共气象服务,这是我们的首要目标。其次,我们可以利用这次直播活动,推广宁波气象服务品牌,同时增加宁波气象两微和中国气象频道(宁波应急)的关注度。

这次的融媒体直播我们借助了云视直播系统作为枢纽,汇聚影视中心各路记者的视频信号,通过云视直播平台的信号切换,将视频流推送给各新媒体进行播出。同时结合图文直播发布最新气象信息、直播后台花絮等,并与网友进行互动,作为视频直播的补充,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另外,在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中也同步进行直播,全方位报道“泰利”台风的相关内容、发布权威信息、开展气象服务。

2 直播准备要充分

在第一时间应该整理出一份系统的工作计划,内容包含:直播渠道、直播方式、直播时间、直播地点、直播次数、节目形式、节目内容、合作单位、设备调试、背景制作、记者安排、专家邀请、稿件撰写等等。每一个大项里又可以细分多个小项,每一项任务落实到人。

由于大型融媒体直播工作量大,需要一个大的团队协作完成。前期应先动员全体人员,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以便之后快速进入状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直播时间和直播地点的选择非常重要。

在时间的选择上,“泰利”台风的第一场直播,我们安排在了上午8点,这个时间据了解并没有其他的泰利直播对观众进行分流,也不至于太早,同时这个时间正好是气象台进行台风会商的时间,有较多的观众对于气象预报结论如何产生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从网友的互动留言中可以看出,此次的直播得到了广泛好评。

地点选择要慎重,最好能提前熟悉地形、提前联系相关人员。以台风直播为例,做台风影响报道,现场应该要有参照物,比如选择有人有渔船的地方,观众能够通过镜头里看到的浪高、渔船摇晃的程度、对人物的采访等,直观地感受到台风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 直播预告要尽早

为了引起更多公众的关注,从而更好地达到防灾减灾信息宣传推广的目的,应提前为直播活动造势。

及时制作直播预告海报,需要在海报上标注标题、导语、时间等必要信息,标题文字要醒目、内容应抓住观众容易感兴趣的点。及时在气象部门自有的微信、微博、网站、电视等渠道运用各种形式发布直播预告消息。同时也应尽早联系各家新媒体、传统媒体等合作单位,多渠道多方位同步进行预告,扩大宣传覆盖面。

4 团队协作要到位

每一场直播之前,应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开个碰头会,讨论该场直播的细节问题:主题、具体内容、路线、拟采访的人、应急方案。条件允许的情况可以模拟一遍,直播前一个小时,各岗位人员到位,摄像进行设备调试、与后台工作人员进行连接测试,再次确认内容,如有意外及时调整方案。主持人对采访对象要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前期多联络沟通,尽量在直播前多一起演练,非常有助于彼此能尽快的熟悉直播气氛和流程。

在直播过程中,编导要确定直播内容,同时承担多方联络的职责,包括主持人、摄像、被采访对方,以及后台的导播、预报员等。需要安排一到两个编导及时从各大媒体收集网友留言或相关报道,筛选过后提供给主持人,在直播中针对观众感兴趣的问题,与大家进行互动交流。

网络直播相较于传统直播更随意一些,主持人可以把所看到的、感受到的以说话聊天的方式传达出去,但也要得体,随机应变的能力要强。网络直播的观众以年轻人为主,主持人的科普话题一定不要太说教式或者传统播报式,应浅显易懂。并且网络直播就互动性而言是传统直播所不能比的,观众对于能够第一时间与主持人互动的兴趣通常会比较高,一场直播当中可以有40%左右的时间是网友互动环节。尽管网络直播相对随意些,但出镜记者的外形还是需要在符合节目定位的基础上,多点出彩靓丽的打扮,符合新媒体的审美度。即便是去户外,一定的妆容度也是必须的,不能太随意。

主持人与摄像尽可能提前多次走位,有利于摄像的取景角度的提前选择,对于视觉美观度很重要。主持人在直播过程中尽量不要突然大动作快速移动,以免摄像跟不上。摄像应多关注主持人的引导动作带着观众看主持人所说内容的画面,尽量保持固定画面,随时和编导或者监看人员沟通音画质量。另外要注意,如果信号通过3G/4G网络传输,那么在直播中尽量不去楼梯、电梯等容易出现信号中断的场所。

5 传播渠道很关键

网络直播比传统直播的传播速度以及覆盖面,都要快得多和大得多。这次“泰利”台风的3场直播,总点击量达到700多万,其中有一条人民日报的微博单条阅读量就达250万,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除了直播内容本身是公众比较关心的台风影响之外,更多的要归功于合作与转载的新媒体数量众多,同时还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有人民日报、浙江在线,以及本地的甬派、宁波发布等政府媒介,也有网易、新浪、今日头条等关注度高的主流媒体。这些传播渠道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收视习惯的观众的口味与要求,达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6 媒体融合显优势

以“泰利”台风直播为例,15日上午的一场网络直播,主要分成两段,由两组记者在两个不同的场所分别进行报道。前半段的记者除了在天气会商平台采访专家了解台风动态之外,还在中国气象频道(宁波应急)的电视直播开始之前到演播室做了电视直播的预告,同时在网络上直播了电视直播前各岗位工作人员井然有序的工作场景。而在电视直播开始后,演播室的中主持人也与在台风影响现场进行后半段网络直播的记者连线,给电视观众带去了现场的情况,而在当时的网络直播中也出现了记者正在做电视直播连线的场景。与此同时,在宁波气象官方的各新媒体、其他合作媒体,均有“泰利”台风的视频直播和图文直播,在观看视频直播的同时,网友们还可以与主持人、记者进行互动,而通过图文直播可以看到更多的专业气象图形、各路外景记者和演播室的幕后花絮,以及与气象小编实时聊天,了解更多信息。这样全方位多样化的服务,是任何一个单一的媒体无法做到的。

由于融媒体直播气象服务开始常态化开展,以“泰利”台风成功直播的经验为基础,宁波市气象服务中心目前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网络直播平台,结合原有的电视频道等传统媒体与官方网站、微信、微博、今日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能够将自有的各个服务渠道的视频直播、图文直播、实时互动等各种服务形式轻松融合,创新了直播气象服务模式。同时通过与其他新老媒体的合作,形成传播合力,扩大传播广度和力度,突显融媒体优势。

7 结 语

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当下,“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作为气象部门的官方媒体,我们应大胆探索新媒体领域,在公共气象服务的运行机制、服务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满足新媒体背景下的市场需求。在重大气象服务中,充分利用融媒体这个强大的平台,通过多样化的视听表现形式,发布官方权威信息、解读防灾减灾知识,甚至是正确引导舆论、传播正能量,提升气象服务的公信力、扩大气象服务的品牌影响力,为提高社会大众的防灾减灾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泰利台风宁波
台风过韩
一图读懂宁波
台风来了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喜相迎
台风天外出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