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功能训练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9-01-16余丽丽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膝关节关节骨折

余丽丽

作者单位:361000 福建 厦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思明分院骨伤科

膝关节周围骨折包括股骨髁上骨折、髌骨骨折和胫骨平台骨折,主要由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复位、固定和功能训练为常规治疗本病的三大原则,通过复位和固定恢复骨折解剖关系、促进骨折早期愈合[1]。正确的功能训练可尽早恢复患肢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囊等舒缩活动,减少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并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2]。因此,对于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功能训练的时机和方法十分重要。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78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术后进行早期功能训练,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思明分院行手术治疗的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152例,所有患者经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膝关节周围骨折,均为单一闭合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排除标准:既往有膝关节骨折病史或长期卧床者;合并严重多发伤及心、脑、肺、肝、肾等内科疾病者;合并恶性肿瘤及精神障碍者;不能配合完成研究及失访者。根据其术后开始功能训练的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74例。观察组:男45例、女33例;年龄22~67岁,平均(34.8±10.2)岁;骨折类型,股骨髁上骨折29例、胫骨平台骨折25例、髌骨骨折24例。对照组:男43例、女31例;年龄22~67岁,平均(33.5±9.7)岁;骨折类型,股骨髁上骨折28例、胫骨平台骨折24例、髌骨骨折22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术后功能训练 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功能训练,术后3周去除石膏后抬高患肢,开始膝关节屈伸活动,术后6周开始拄拐并逐渐负重活动等。观察组:术前向患者及其家属反复强调术后早期功能训练的重要性,并讲解训练方法,充分利用健侧肢体进行模拟训练;术后制定功能训练计划,早期开始进行膝关节活动干预训练,并进行疼痛及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术后院内早期主动功能训练 术后1~2 d,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踝关节屈伸动作,约100次/d;术后3~5 d,垫高膝关节20~40 cm,锻炼下肢伸直运动,约150次/d;术后6~8 d,进行直腿抬高或床边屈伸膝关节练习,约100次/d;术后9~11 d,双手抱臀,进行屈髋、屈膝锻炼,约100次/d;术后12~14 d,双手抱小腿中下部,进行屈膝练习,约150次/d。

1.2.2 术后院内早期被动功能训练 膝关节被动伸屈运动:术后1~2 d,伸屈角度为30°,1次/d,1~2 h/次;术后3~5 d,伸屈角度45~60°,2次/d,1~2 h/次;术后6~8 d,伸屈角度60~75°,2次/d,2 h/次;术后9~11 d,伸屈角度75~100°,2次/d,2 h/次。可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对康复训练的强度和实施时间进行调整。

1.2.3 疼痛护理 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估,轻度疼痛可通过听音乐、深呼吸等缓解;如患者疼痛难忍,可遵医嘱进行镇痛治疗。

1.2.4 心理护理 多数患者在住院期间会出现急躁、焦虑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需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及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多安慰患者并对症进行心理疏导;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和存在的疑惑积极进行解答,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及治疗配合度。

1.2.5 出院指导 嘱患者出院后继续进行康复训练,并定期复查。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周、4周、6周、8周采用普通测角器测量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ROM),ROM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成正比;于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对患者进行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LKSS)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LKSS和BBS评分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成正比。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符合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数据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点膝关节ROM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膝关节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膝关节ROM均增加,且观察组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点LKSS和BBS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膝关节LKSS和BB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膝关节LKSS和BBS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提高幅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前与术后2周、4周、6周、8周膝关节ROM比较( °)

表2 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前与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LKSS评分比较(分)

表3 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前与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BB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膝关节是人体体积最大的关节,结构复杂,具有负重功能和相当高的灵活性。膝关节周围骨折易损伤膝关节周围组织,术后长时间内固定及制动可导致膝关节疼痛、关节粘连等并发症,并引起不同程度的膝关节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

常规的术后功能训练以保守康复指导为主,更注重为骨折愈合创造条件,在术后3周去除石膏后开始,常不能有效恢复关节功能以及预防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研究表明,术后早期关节内外软组织尚未形成粘连或发生粘连但尚未完全机化时,即开始进行低强度有限度的功能锻炼,不仅难度不大,还可较快恢复关节功能[4-5]。术后早期进行主动训练不仅可预防肌肉萎缩,还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有利于组织水肿消退及关节液吸收,减少关节内粘连和关节外肌肉粘连、挛缩的发生,保持膝关节软骨面的生理机能,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6]。术后早期开始被动活动可预防失用性肌萎缩,促进关节液扩散,减轻水肿和粘连,同时,肌收缩所产生的生物电可促进钙离子沉积于骨骼及骨折愈合,加快膝关节功能恢复[7]。

本研究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在术后早期进行功能训练,同时进行疼痛和心理护理,结果显示,术后早期进行功能训练的观察组患者膝关节ROM、LKSS和BBS评分均增加,且在术后不同时间点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提示术后早期功能训练可有效恢复膝关节的活动度,促进膝关节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综上,对于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建议在术后早期即开展功能训练。

猜你喜欢

膝关节关节骨折
王阿姨骨折康复记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膝盖有异响 警惕“关节鼠”
关节突关节比在退行性腰椎滑脱中的应用价值
小切口下重建喙锁肩锁韧带及前上关节囊复合体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
中长跑运动员膝关节常见损伤及其致因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
伤筋动骨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