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满族女性萨满问题初探

2019-01-16方子兮

海外文摘·艺术 2018年19期
关键词:萨满满族文化

方子兮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云南昆明 650000)

1 满族萨满简述

萨满教作为原始宗教的一种类型,曾广泛流传于东亚、西伯利亚、北欧和北美等地区。在历史上,我国北方的众多民族信仰萨满教。满族是东北亚地区一支古老的渔猎游牧民族,原始社会的满族先民们生活中充满着不确定因素,人们的认知水平较低,面对灾难和困苦往往是惧怕的,衍生出对大自然的一种敬畏心理,对自然物赋予生命,渐渐成为一种宗教信仰,承载着人们对美好和远离灾难的希冀。费尔巴哈指出:“人的信赖感,是宗教的基础;而这种依赖感的对象,亦即人所依靠并且人也自己感觉到依靠的那个东西,本来不是别的东西,就是自然。自然是宗教最初的、原始的对象,这一点是一切宗教、一切民族的历史充分证明了的。”

萨满的职能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为本氏族求福消灾;其二,为患者跳神治病;其三,祈求农业丰收。除此而外,他们还为没有生育过的妇女求子、为死者祝福等。萨满把人间和超人间的、自然和超自然的一切关系及其变化,几乎都编织在一起,构成萨满世界的有奇妙意志的实体,使人们虔诚地顶礼膜拜,从而推动着萨满世界的整个活动。

2 女性在满族萨满信仰中扮演的角色

萨满作为一种精神信仰,不论是在满族人民的生活生产还是在历史文化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女性萨满在这个神秘而又古老的群体中一直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拥有不可小觑的价值。自原始社会起,在满族的萨满信仰中,女性萨满要多于男性萨满。其原因各路学者都有做讨论。

著名的满族萨满著作《尼山萨满》中所描绘的各种保佑满族先民的神灵和氏族守护神大多是女性的化身,其中最典型的的是佛多妈妈。清朝之前的努尔哈赤部族时期,萨满作为各部族的政治和宗教代表,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萨满的从事者以女性为主。清朝时期,宫廷萨满也多用女性,爱新觉罗及其他的宗室多用女司祝,宫廷中的女萨满多半身份高贵。据史料记载,顺治元年(1644年),定制祭神殿坤宁宫设赞祀女长官2人(即司祝),赞祀女官10人(均于三觉罗命妇内选取),到乾隆时期宫廷萨满均由皇室的福晋中选取。这体现当时清朝对于萨满的重视,以及萨满在国家的政治中所起到的重要地位。在民间萨满以氏族划分,古时候,萨满也是氏族首领或部落酋长,而且多以女性为多,例如满族神话中所提到的乌布西奔妈妈。

萨满是全氏族仰仗与尊敬的化身,他们有着神力可以与神灵相通,可以驱邪治病,在原始社会各种不确定因素环绕的人们看来,这是一种生活和生存的寄托,没有它原本不易的生活将更加难以为继。而女性萨满在这样的一个给予氏族精神的力量的强大群体中千百年来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萨满最早应是由女性专职担任的,在《三朝北盟会编》中记载:“珊蛮者,女真语巫妪也,以其通变如神”,至少在金代,男萨满还是非常少的。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遂开始了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的过渡,虽萨满仍多由女性担当,如清康熙年间,杨宾所撰《柳边纪略》叙述:“跳神者,或用女巫,或以冢妇”,但男性已开始担任萨满角色,即使可能存在诸多限制,“凡是男人当萨满必须装扮成妇女的样子才有资格,否则是不行的。例如雅库特人的男萨满跳神时,胸前必须挂上象征妇女乳房的东西,也要衣服上缝一把妇女兜,而且要戴上女人的头发,平日一定要穿妇女的衣物。”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母系社会仍然存在,在男权社会中,女性仍然拥有宗教权利;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女性天生敏感,容易被引导。男人的思维是直线性的,而女人主要是网状思维。从生理学角度看,女性生育子女,对生活有更深刻的体验。在地理上,亚北极地区寒冷的气候、极端的夜晚和漫长的冬天容易使人抑郁,生活在北极地区的狩猎采集者容易在地理位置上变得歇斯底里。从经济学角度看,男性狩猎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女性处于从属地位。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养育孩子,缝制毛皮制品,男人外出狩猎的时间很长,女人有更多的时间去面对孤独和寂寞。一位出生在格陵兰岛的因纽特萨满曾经说过,真正的智慧只能存在于远离人类和极度孤独的地方产生。就狩猎民族而言,男人和女人有不同的关注点。男人更关注外界的一切事物,比如动物、森林和所有与狩猎有关的话题。女人盘腿坐着,主在里面,安静,每天面对树和蓝天,更容易与自然沟通和交谈。

3 女性萨满的现状

当下在萨满教以及萨满文化没落的社会大背景下,萨满这一神职更加不被大众认同与重视,其中女萨满的现状更为捉襟见肘。在萨满教的历史上原本女萨满拥有更高的神力和氏族地位,但是当社会逐渐发展,一方面父系社会成为主流,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女性萨满的认同逐渐降低,在这样的环境下,女性从事萨满一职显得尤为困难。

笔者在研究过程中曾访谈过在辽宁凤城的一位关姓女萨满,她日常工作即是给一些满族人家做家祭,平时也会给人看事,即一些占卜、驱邪之类的事宜。在当地虽然萨满存在,但是俨然已经成为一种职业而存在,并非一种文化,也失去了它在氏族或社会中的崇高地位。现代化社会它已经成为一种职业,但是人们虽然在危难时或者祭祀时需要她们,但是平时无关自己时,好像在接受了现代化教育后的人们还是不易将其纳入到自己的科学认知体系中来,对其终究还是有一定的排斥心理。

4 女性萨满传承当下存在的问题

4.1 萨满文化的传承与挖掘政府工作还不够重视

在笔者调查的辽宁凤城地区,满族文化的恢复与挖掘保护工作正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切实进行着,但是政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在文化的保护过程中容易忽略和遗漏一些重要的文化遗产,或者错误地判断和保护一些文化遗存。这方面政府还要加强与相关方面学者多做交流沟通,以保文化的有效传承。

4.2 萨满传承人的生活没有保障

以上文提到的关姓萨满为例,家里经济状况较为拮据,丈夫多年前去世,家里有一位在读书的女儿,严格来讲她是家里经济的主要来源,但是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收入是不稳定的。这也是萨满文化世俗化后的结果,人们开始将它当做一种职业,它已经不再是受人敬仰,拥有崇高社会地位了。现代社会给予了它很多新的理解和定位,因此,在社会舆论并不是很有利的情况下,从事者如果没有稳定的其他收入来源,很难真正投身到萨满事业。

4.3 萨满传承人断代问题越来越突出

萨满作为中国传统宗教信仰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但是现在存在的一个首要的问题是,萨满文化传人出现濒临断代的情况。关姓萨满告诉我:“现在的娃娃都去上学去啦,家里面的爸爸妈妈都希望孩子考大学,找到好工作,很少有人接受孩子以后当萨满了。”这样的对话中体现出老人的失望与落寞,同样反映出中国满族萨满的普遍现状。如果真的没有传人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流传后世,这将是中华文明的一大损失,也不符合当代社会国家所倡导的文化强国的建设需要。女性由于沿袭父系社会的传统思想,在从事工作方面有很多方面的限制,对于这样的“特殊职业”要被大众广泛多认可会更加难上加难,因此萨满人员后继无人的状况也就不难理解了。

4.4 萨满文化还没能树立一个全民接受的文化形象

萨满文化自原始社会以来就是中国北方民族的信仰文化,它承载着中国满族等北方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是其历史的缩影,它的价值与文化意义不言而喻。文化大革命时期,以“宗教是迷信”、“宗教是鸦片”为由,萨满教被严厉禁止。萨满们把神祠、祖宗板等统统烧毁或隐藏起来,以免惹祸上身,躲避政治风头。全国解放后,萨满教被列为封建迷信,政府不支持这种信仰。直到改革开放后,学界开始渐渐复苏,萨满教作为宗教学的研究内容也随之复活。为了“中国民间文化的继承”,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文化部门派出大批文化工作者对萨满教进行调查,从而使萨满教的研究成为焦点,并有大批研究成果问诸于世。虽然时隔多年的文化浩劫已过,但是遗留在人们心里的观念还没有完全抹去。萨满文化本是满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但是却时常被误解为迷信、不科学。满族萨满中关于驱邪治病、占卜的一些内容确实与大众接受的科学文化教育所教授的观念相左,导致将其视作封建迷信思想予以抵制。

5 结语

萨满文化在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当今传承与发展状况却不容乐观,女性萨满在其中更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萨满教是中国原始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萨满教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在宗教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学科都具有非凡意义。萨满教中的女萨满更加能够体现萨满的宗教特性和文化价值,我们更应该多加保护、传承和发展。地方政府负责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相关部门应将女萨满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工作落到实处,积极推广萨满文化的宣传与大众学习,开展相关文化活动,树立独特的民族文化形象,进而促进当地文化产业发展。

另外,文化有整合社会的作用,萨满作为渗透在民间的弥散性宗教文化,更加能够发挥社会整合的作用。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渐渐淡漠的情况下,萨满文化作为地区性宗教文化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认同意识起到重要的加强作用。在被汉化的满族地区,对少数民族人民自身的民族身份建构也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传承和保护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有着非凡的意义。

猜你喜欢

萨满满族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浅谈呼和浩特市满族文化
何为萨满:人类文明史的眼光
浅谈满族装饰纹样中的萨满文化元素
谁远谁近?
狩猎社会与熊崇拜的出现
“尼山学”的出现与展开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