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城周边待拆迁村居民收入来源调研
——以平顶山学院为例
2019-01-16李晓晓马雪芹
李晓晓 马雪芹
(平顶山学院,河南平顶山 467000)
近几年来一种新型办学模式——大学城, 已经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与传统的办学模式不同的是,大学城具有“资源共享、社会化程度较高、与城市功能的重新组合紧密结合、政府政策的引导”等特色。大学周围边居民经济发展问题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部分,是农村从半城市化过渡到半城市化的基础。作为知识和创新活动的中心,大学城对周边区域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有着强烈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为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同时也给周边居民的收入结构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通过对平顶山学院周边待拆迁村实地调研,对其居民收入来源的现状按拆迁前后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中存在如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居民收入的科技含量低、居民的收入渠道较窄等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自平顶山学院建校以来,其周边待拆村居民的收入来源更加多样,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的同时一系列问题也随之产生。在此背景下通过对平顶山学院周边待拆迁村居民收入来源现状及问题的分析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1 本论文选取平顶山学院为样本调研大学城周边待拆迁村居民收入状况
1.1 样本选择
平顶山学院坐落在平顶山市新城区的平西湖畔,滨临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在平顶山学院内部及周边地段,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东洼村、西留村等作为调研对象。东洼村、西留村等村落大多分布于平顶山学院北侧和东侧,随着平顶山学院的发展,如今这里已成为商、住、租混为一体的混合型住区。
1.2 调研数据分析
1.2.1 居民收入来源的变化(如表1所示)
1.2.2 居民收入类型的变化(如表2所示)
(1)工资性收入增长。一是居民在非企业组织中劳动得到的收入人均3000元,同比增长1000元;二是由于私营经济迅猛发展,居民在本地域内劳动得到的收入人均4000元,同比增长1000元;三是居民在本地域外从业得到的收入人均5500元,同比增长1300元。
(2)家庭经营纯收入增长。居民家庭经营纯收入人均3000元,同比增长1000元。占全部纯收入的百分之七十五,仍是居民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家庭经营收入中一、二、三产业收入均呈平稳增长态势。
(3)财产性收入下降。平顶山学院周边待拆迁村居民家庭由利息、租金、红利、土地征用补偿等纯收入构成的财产性收入同比下降。
(4)转移性收入略有上升。随着国家对贫困人口扶持的力度加大,转移性收入所占的比重由4%上升到7%。
1.2.3 居民不同收入来源情况分析
表1 建校前后居民收入来源变化分析
表2 居民收入类型分析
图1 居民不同收入来源情况分析
从图1中看出,平顶山学院周边待拆迁村居民从事的职业受平顶山学院建立的影响很大。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是:原来以农业为主要的收入来源转变为现在以依托学校提供的职业和发展个体经济为主要的收入来源;靠农业生产获得收入的方式在建校后逐渐消失,被学校内就职的增收方式所取代;以个体经济获得的收入占比由建校前的11%增加到建校后的33%,上升幅度明显。
1.2.4 居民对于学院建设对周边经济影响的态度调查
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待拆迁村居民认为学院的发展对周边的经济影响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仍有一部分居民持反对意见或者无法准确说明其是促进还是作用不明显,结果如图2所示。
2 大学城周边待拆迁村居民收入来源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对一些失去土地的农民来说,在过去,日常的消费开支都从农业生产中获得,失去土地后,生活绝对成本大幅度提高。参照现在的物价水平和生活标准,那此安置补偿费用难以让失地农民保持以前的生活水平,由于生活成本的提高,一些农民不得不在节约上做文章,过着拮据的生活。同时由于农民投资理财等能力不足,无法寻求合理的增值途径。
2.2 部分居民的主观因素影响其就业增收
图2 居民对于学院建设对周边经济影响的态度调查
由于征地拆迁,平顶山学院周边待拆村居民失去了土地,并丧失了依附于土地的相关权益。同时破坏了他们对熟悉环境的依赖。在这种情况下,征地拆迁户通常会将安置不善引起的一系列损失都归咎于征地拆迁工作的本身,这种群体恐慌心理的蔓延,对征地拆迁工作会采取一种不合作的态度,甚至是采取一些极端行为,比如故意阻塞交通、暴力对抗施工、群众上访等,严重影响了后续征地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形成后续征地拆迁工作中平顶山学院周围居民的心理恐慌,影响就业增收。
2.3 居民收入受大学生周期性假期影响较大
居民的收入类型有了变化,就近就业成为首选,一些失地者继续留于家中,在大学城发展过程中寻找就业机会,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这一群体可分为几类:一,清洁员。学校与周边地区达成协议,选择失地者中愿意从事该职业的人,解决一些妇女的就业问题。二,建筑工人。大学城存在大量施工方面的工作,部分失地人员就近从事建筑公司现场施工作。三,个体经济。大学生是一个消费能力极强的群体,部分失地者抓住契机,在大学周边经营餐馆、住宿、小吃等。因此,平顶山周边待拆村居民收入受大学生周期性假期影响较大。
3 提高平顶山学院周边待拆迁村居民收入来源的对策建议
3.1 优化居民收入结构,缩小收入差距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民经济总体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收入状况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但随着经济体制转轨与社会结构转型同步并行,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原因主要有:就业机会的不均等,优胜劣汰法则必然导致一定程度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其中,待拆迁居民收入增长趋缓,甚至负增长,是形成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
3.2 提升居民文化素质,提高居民收入的技术含量
收入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影响较大,对劳动者来说,较高的工资和熟练的劳动技能密切相关,而熟练的技能又离不开教育的熏陶。西方经济学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收益进行研究后,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人所受的教育年限与他所获得的收入成正比变动关系。所以,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差距应该引起重视,必须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解决。
3.3 加强政策引导,扩宽居民的收入途径
通过统筹财政分配来增加待拆居民福利性收入。在省财政逐年增大的情况下,逐步加大对待拆村庄居民补偿的财政支出。按照“社区+学区+失地者”的模式,带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就业。调整收入分配结构、规范居民收入分配渠道、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加大政府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的同时,尽快建立健全福利保障制度,使居民在现代文明社会中享受到国家的福利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