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主体研究*
2019-01-16李洁
李洁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21000)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资讯的发达,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相互联系、接触外面世界越来越多,外面的精彩世界,会对学生产生好的影响,外面的不良习气也会影响到一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极少数一部分学生会存在心理疾病和精神障碍,需要学校设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主体,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武汉高校由于学生之间的琐碎小事,就用水果刀刺伤同学,接连发生两起血案;山西太原一高校由于对学校一些方面的事情处理结果不满意,发生了4·22爆炸案;云南的马家爵案等,无不警示我们,在高职院校,设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是我们学生工作的当务之急。
1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的现状调查
大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基础、体力充沛、思想活跃、同时也非常敏感,他们刚接触社会,社会经验不足,生活阅历相对欠缺,生活独立能力欠缺,不能独立处理自己的情感问题,特别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的保护下成长,一下远离父母,脱离父母的庇护,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下,完全靠自己去处理各项事务,引导不好,就会产生心理障碍。还有一部分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由于物质和精神上得不到家庭的关怀,也会形成性格上的缺陷,容易养成自卑、性格孤僻性格、叛逆心理强。同时、外部环境的改变,社会上各种思潮的碰激、经济体制的变革、高等教育的变革,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碰撞。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研究,近年大学生的心理不适率高达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并呈现上升趋势。笔者2018年对湖南的12所不同城市的高校的1200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现百分之十二的学生有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需要心理卫生服务的学生大概是五分之一,急需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学生是二十分之一。
2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原因分析
大学独立自主的学习氛围,也会让大学生产生心理危机。学生一旦进入大学,就脱离了高中时期的那种高压学生生活,不再有老师家长的严格要求,紧张的作息时间安排,考试的压力,学生完全处于放松状态,有许多学生会觉得不适应,自理能力比较差,自我约束能力较欠缺,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下,会显得无所适从,对人生失去目标,学习失去兴趣,对职业没有规划,整天沉迷于社交网络,游戏,产生厌学、自闭等心理危机。大学复杂的人际关系也会引发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当代大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基本没有受到过挫折教育,来到学校,学校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都是天之骄子,相比之下,大学生原有的那种自信心就受到了打击,由于大学生不具有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社交面比较狭窄,不善于与他人沟通,大学生就会出现社交障碍,有的时候,甚至会有轻生的心理危机出现。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对比,会导致大学生产生幻觉,出现心理危机。大学生一般与社会接触比较少,对现实不了解,但自小接触网络,游戏,对虚拟的世界比较熟悉,并且在虚拟世界中得心应手,但在现实世界中往往受到压抑,这样就会导致大学生对网络形成依赖,犯上网瘾,导致学生产生消极避世、厌世轻生的心理危机。过度的追求个性化和物质化,也会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危机。大学生是家中的骄傲,由于中国人的风俗习惯,都比较娇宠子女,家长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也希望满足子女的任何要求,这就导致了子女的高物质化需求,有的物质化需求脱离自己的经济实力,爱攀比,这样也会导致学生的心理危机,让学生迷失方向,出现厌学的心理危机。
3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体系建设
心理危机干预实施体系由三大子体系组成,具有六大功能。三大子体系分别是素质教育体系即大学生素质教育课程化教学体系,由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教学课程两大部分组成;心理预警体系是一种从根本上防止心理危机特别是恶性事件发生的超前危机管理系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主要指由学校内部的教学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心理咨询部门和校医院等组成的危机干预系统。具有的六大功能分别是防御职能即学生工作者在素质教育教学的时候进行体质和素质的预防教育;发现职能即对大学生普遍进行心理测试,建立心理档案,对于有潜在心理危机的学生重点监控,及时发现,及时干预,快速反应,鼓励有问题的学生积极求助;监控职能即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学生寝室长、组长、班长和学生辅导员组成监控队伍,一旦发现有不好的苗头的,及时干预和报告,采取帮助措施;干预职能即通过个别咨询、热线电话、团体咨询和网络咨询,对有心理问题的人进行心理治愈;转介职能即学校心理咨询机构要和外面技术力量雄厚的治疗机构建立友善联系,对于自己处理不了的心理问题,要及时联合校外专家和机构进行会诊,及时治疗好学生心理问题,恢复学生心理健康;善后及保健职能即对于参与处理心理危机的同学和工作人员,要尽量进行心理平衡治疗,恢复心理平衡,对于接受治疗的心理患者,要尽量进行善后工作,保持治疗效果,不让心理疾病复发。心理危机干预实施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共同监督才可以有效运作,取得好的成效。
4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主体工作的措施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复杂性决定了在实施整个体系的过程中,需要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积极协调。当大学生陷入心理危机后,最有利于大学生摆脱心理危机的是舍友、同学和知心朋友,其次是班级组织、老乡会和各种社团组织等这些机构,最后是家庭、教师和学校行政组织,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立体的帮扶组织,有利于学生有一个友善的环境,帮助摆脱不利的心理阴影。在个人情感问题上,同学朋友可以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能够利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开导同学,但在决定人生的大方向方面,如择业、人生价值的选择等重大问题上,由于都是年轻人,不具有相应的经验,很难提供好的帮助,因而,在人生的情感和生活问题,可以把同学朋友设为心理干预的第一道防线。各种学生社团组织也是心理危机干预的很好工具,比如老乡会,利用老乡的地域天然亲近关系,可以放松心理,起到好的治疗作用。班级组织和各种社团组织的介入,也能起到好的治疗作用,他们利用和同学一起学习、生活的天然亲近感,来感化同学,一个好的榜样,会起到好的作用,同时,他们也可以掌握第一手的资料,上报给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和学校负责人,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因此学生组织是志愿帮扶与情感慰藉者。家庭是一个人情感的归宿,对于心理的治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对于学生心理治疗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由于大学生年轻,其心理和经济都没完全独立,都在潜意识中依靠父母,在我们的意识中,父母是自己最亲近的人,也是最有利于帮助我们摆脱心理危机的人,但由于父母和我们相隔太远,相互沟通不畅,就不能及时掌握情况,这会给心理开导带来不便,有的时候,由于父母对子女的处理不当,会造成不和谐的关系,这也会影响心理干预的效果,同时,许多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就来源于这种家庭的不和谐关系。教师的帮助是学生走出心理困境的导向杆,大学教授的丰富阅历和渊博知识,对于学生走出心理困境有很好的指示作用,老师本来就有传道、授业和解惑的作用,肩负了对学生的心理开导作用。学校的学生工作处和学校团委是学生心理干预的中心,但由于学生数目的众多,学生工作的老师太少,一个老师要负责几百甚至上千学生,这就导致教师无法得到具体学生的信息,也没法知道哪个学生陷入心理危机中,这就导致了许多学校的学生发生心理危机后果后,学生工作的老师才知道信息,如何及时让学生工作老师掌握学生的信息,畅通学生与老师的信息通道,这就有关键作用了。鉴于这些具体的原因,首先,建立预防与干预相结合的联动机制,解决心理危机源多元性问题。其次,建立多组织联动系统,促进心理危机干预各级资源整合。第三,强化大学生危机应对能力,增长自助互助能力。第四,改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创新心理危机干预的新形式。第五,指导学生掌握适应社会的交往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融入集体生活。
5 结语
近年来,由于高校的扩招,社会的飞速发展,资讯的发达,社会的全球化,各种思潮的碰撞,大学生会受到各种思潮的冲击,这些使得高校在校的青年大学生成为心理危机的重要人群之一。他们处于青春期,性格还没发育成熟,心理也没有完全发育好,遇到事情容易冲动,离自己的亲近的人比较远,没法相互及时沟通,没法及时处理,就会导致心理危机的出现。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的现状调查,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原因分析,构建了一个完善的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体系,并提供了比较全面的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主体工作的措施,以心理干预的方式,积极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爆发,有效降低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严重后果,达到及早发现、有效干预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