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我们的“家史”,培育大学生正确的国家观
2019-01-15马进
马进
我们的“家史”就是我们国家的历史,国家观是“家史”的客观存在在人的思想意识中的主观反映,正确的国家观就是对“家史”的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集中表现,是主观和客观、思维与现实、动机与效果、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只有正确认识了我们的“家史”,才能培育大学生正确的国家观,正确的国家观的培育和践行,能够促进大学生更加深入和更加准确地认识我们的“家史”,知道从哪里来,往哪里去。
一、认识“家史”,增强培育和践行正确国家观的自觉性
培育大学生正确的国家观对于大学生来说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小事情,而是大学生必须为之奋斗的人生之大事情。培育大学生正确的国家观是大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标志,也是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健康的人生成长进步的具体体现。大学生只有培育和践行正确的国家观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的发展同祖国和民族的发展融为一体,自觉地把国家利益放在人生追求的第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培育大学生正确的国家观可以筑牢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高地之基,使高校掌握教育学生的话语权和主导权,有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际效果。当代大学生不缺吃穿、金钱、家庭的照顾及师友的关心,缺的就是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胸怀气度。他们所缺少的就是国家观所要求的。正确的国家观能不能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起来,决定了高校为党育才、为国造士、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能否完成。培育和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的国家观,是在更高层次、更大规模、更大范围提升大学生素质和学校办学水平的教育活动。
二、我们的两个“家史”
我们的第一个“家史” 就是“家史”所处时代的基本国情和历史方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国仍将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也没有改变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这个基本国情是我们认识和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基础,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产生的条件。这个基本国情包括国家的发展水平、发展程度、人口规模、疆域疆土、民族成分等要素。在这个基本国情中,我们的“家史”中的“家人”不止一个,而是56个。我们的“家谱”是56个民族共同写就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时代的任务、时代的主题和时代的内涵就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各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则是我们的“家史”对“家人”在新的历史方位提出的最具时代特色的要求。
我们的第二个“家史”就是一部中国史。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地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928(02).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个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这部气势恢宏的跨越五千年、展示中华民族不同时代、不同阶段的伟大成就、光辉历程的波澜壮阔的史诗,不仅包括中华民族的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也包括中华民族的党史、文化史、民族史、新中国建国史、改革开放史等。对中华民族历史的丰富内容和深刻内涵,习近平总书记都作了重要阐述和精辟概括,始终提醒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营养,从前辈的奋斗中凝聚斗志,砥砺前行,永远奋斗下去,创造中华民族新的辉煌。我们的“家史”所体现的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所包含的中华民族的智慧是我们的“家人”和“家谱”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是大学生增强培育和践行正确国家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各族群众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对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927(02).我们的“家史”之所以能够不断被书写,我们的“家人”之所以能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我们的“家谱”之所以能够传承下来,就是因为我们的这个“家”凝聚着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体现着“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和“两个维护”的良好“家风”,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支撑。
三、发挥国家制度优势,培育大学生正确的国家观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国家制度的显著优势是高校开展培育和践行正确国家观的重要资源、制度保障和制度优势。高校完全可以通过把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这些显著优势转化为育人铸魂的强大效能,把制度的显著优势的重要作用发挥出来,用制度的权威落实教育的开展,用制度的力量推动教育的深入,用制度的约束保证教育的效果,引导大学生牢记我们的“家史”,热爱我们的“家人”,读懂我们的“家谱”,增强“一家人”的意识。
其一,通过认识我们的“家史”,搞清楚我们的“家底”“家人”和“家谱”,与历史方位的要求对标对表,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坚持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民族繁荣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各民族共同缔造了我们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观以及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观,坚决把大汉族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作为大敌,与之划清界限。加强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大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尊重,互相取长补短,引导大学生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从我们的“家底”“家人”和“家谱”出发,照顾“家人”、尊重“家谱”、顾全大局、求同存异。
其二,认识我们“家史”的丰富内涵。要通过学深悟透中华民族的历史,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从被欺负、被压榨的过去走向光辉未来,创造人间奇迹的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通古今之变,看当今中国之优,在“四个共同”方面达成共识,这就是: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这“四个共同”说明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不是来自外部力量的驱使和强迫,而是来自内部的力量凝聚和自觉汇集的“原生模式”的作用。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来自这“四个共同”。各民族的民族认同的发展方向和归属就是对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中华民族从远古时代就繁衍、生活和发展在广袤的中华大地,经过历代历朝的发展,形成了今天这个统一的多元一体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统一始终是主旋律,分裂割据不仅与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大一统”思想背道而驰,而且也被各民族人民所深恶痛绝,无法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主流。中国的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顺应这个历史大趋势,都把自己奉为中华民族的代表,认为只有自己才是华夏大地的真正主人。“四个共同”所揭示中华民族发展的共同性、普遍性的规律说明了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就是一个各民族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自在民族走向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自觉民族的过程。
其三,通过认识我们的“家史”,认识“家史”的变化的光明前景。我们的“家史”经历了五千年文明的洗礼,反映了中华民族在不同时期、不同制度下的不同命运,记载了中华民族饱受“三座大山”的剥削压迫,各民族深受水深火热之苦的痛苦经历,反映了中华民族翻身解放,各民族成为国家主人,中华民族追赶世界发展潮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英雄创举。我们的“家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的历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政治基础越来越牢固的历史,是一部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的历史。
(本文作者系甘肃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