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字幕翻译的娱乐化改写研究
2019-01-15刘春玲
刘春玲
摘 要:电影作为语言与文化传播的媒介,具有大众化和通俗化的特点。而近些年来,随着国产贺岁片的高票房和综艺节目《欢乐喜剧人》等的不断复播,电视电影呈现出娱乐化倾向。因此在对引进的欧美商业电影以及美剧的翻译中,一些译者会采用娱乐化改写手段催化作品幽默和娱乐的效果。本文通过2016年3月上映的3D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具体分析了在该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娱乐化改写的手段,以期为电影字幕翻译实践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字幕翻译;娱乐化;改写;《疯狂动物城》
中圖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12-0103-03
近些年,伴随国内贺岁片及题材轻松的电影出现,中国电影业呈现轻松、娱乐、搞笑的特点。电影的传统教化功能被弱化,娱乐功能被强化,虽然这种趋势遭到了一些文化学者的批评,但是娱乐在文化媒介市场中的作用却不容小觑,很多观众就是为了放松身心才去观影。因此为了更好地迎合广大观众的欣赏品味和实现电影的商业价值,即口碑和票房的双赢,我国引进的译制片呈现出多为动画电影和其他以娱乐为目的的观赏型电影趋势。这些电影进行字幕翻译时,更容易受到国内娱乐片的影响。
一、电影字幕翻译娱乐化的理论依据
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同时具有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首先,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体系,英语属印欧语系,汉语属汉藏语系,两者在语言和文化层面上既有相通之处,更有差异之处。语言的交流、文化的传播都需要通过翻译的手段来实现。其次,电影还具有商业价值,即满足大众娱乐化需求来吸引广大观影者,以此增加票房收入和赢取好评如潮的口碑。
著名翻译理论家勒弗菲尔(Lefebvre)指出:“从翻译过程的各层面可以看出,如果语言因素与意识形态(ideology)诗学因素(poetics)发生冲突,那么后者占据更重要的位置。”[1]因此目的语文化中意识形态对电影字幕的操纵伴随着中国电影业娱乐化倾向应运而生。目的语文化中的意识形态,即娱乐观众、追求高票房的商业意识形态操纵着电影字幕的翻译。一些译者在翻译时采用改写的方法,以满足广大观影者的意识形态需求,并收到了良好效果。
英国翻译理论家赫曼思(Hermans)首先将“操纵观”这一概念引入翻译理论研究,指出:“从目标文学的观点看,所有的翻译都意味着为了某种目的对原文本进行的某种程度上的操纵。”[2]在继承了“操纵学派”观点的基础上,勒弗菲尔于1985年在其著作《翻译、改写以及对文学名声的控制》中首次推出了“改写”这一术语,认为翻译就是对原文的改写,而改写就是操纵。勒弗菲尔认为文学创作和翻译受到内外两个因素影响:内因是评论家、翻译家、教师等专业人士,外因则是“赞助人”。专业人士关注的是文学的意识形态,即诗学;而“赞助人”则关注大众的意识形态。内因和外因对翻译的操纵,将翻译从语言、文本层面上升到社会文化层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延展了翻译的含义,赞助人的商业意识形态和大众的欣赏偏好被纳入翻译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中。
国内学者对改写理论的介绍、评论等方面也有不少成果,但是大部分集中于文学翻译领域,然而对字幕翻译改写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将对《疯狂动物城》进行描述性研究,具体分析娱乐化改写在翻译中常用手段,探究这种翻译的新特点。
二、电影字幕翻译特点
近些年外国影视作品的译制方式发生一些变化,继配音译制片外,字幕片悄然兴起。应运而生的电影字幕翻译作为文学翻译的一种,具有其独特性。
首先,字幕翻译是多模态综合性艺术,同时具有图像、文字、声音及背景音乐等多种表意符号。字幕翻译的宗旨就是将源语人物对白转换成译入语书面语,并辅以其他表意符号,共同传递语言和文化信息。因此要求翻译的字幕口语化、通俗易懂,并且翻译要服务于剧情,受到影片角色性格、身份地位,思想情绪等影响。
其次,电影作为视听型文本,其字幕翻译强调在瞬时内为观众提供简洁精练的语言信息。电影字幕通常是一行,至多不能超过两行,每行最多33个字符,一般情况下一行字幕视觉停留2秒钟,两行字幕最多停留7秒钟,以关照观众的观看效果。
再次,字幕翻译具有浓缩性。受到电影放映瞬时性和电影屏幕空间有限性的局限,字幕翻译具有浓缩化特点。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差异造成的文化缺省构成了语言中的文化负载词。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译者应谨慎处理,不拘泥于形式对等,而是强调功能对等。通常情况下不宜像其他类型的文本那样采用加注解释的方法,可以尝试采用缩译删减关联性弱的缺省文化信息,或者是用目的语文化替换的方法,帮助观众跨越文化障碍,最大限度地传递语言信息。
三、《疯狂动物城》字幕翻译中的娱乐化改写
《疯狂动物城》(Zootopia)作为一部经典的卡通动画电影,情节浪漫有喜感,无论是卡通形象还是剧情、对白都让观众忍俊不禁。笔者将通过对这部作品中英文字幕文本进行对比和梳理,以赫曼斯提出的“操纵论”和勒夫菲尔的“改写”理论为指导,具体分析娱乐化改写在字幕翻译中经常采用的方法。
吕玉勇、李民认为对电影的娱乐化改写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1)大量使用流行语;(2)套用“名人”名字;(3)借用古诗词或者俗语;(4)直接替换原文等[3]105-109。在不同电影中,具体的改写手段也会略有不同。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集中探讨《疯狂动物城》字幕翻译中出现的娱乐化改写。
(一)大量使用流行语和俗语
2019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列举了“确认过眼神”“占领C位”等网络流行语,沈腾、马丽等主演的反映现实教育问题的小品《占位子》也再度将当下流行语搬上了央视的大舞台。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微信、微博、网络直播等各种社交媒介的发展,流行语在人们生活中更是随处可见,在《疯狂动物城》中,译者利用流行语进行改写,在观影时让观众倍感亲切。
Clawhauser: O-M-Goodness! They really did hire a bunny! What!
豹豪泽:“天啦噜!他们真的招了一只兔子!好萌!”
主人公朱迪兔第一天到警局报到时,服务台的豹豪泽见到她非常兴奋,译者用了当下流行的“天啦噜”“好萌”字眼,使得对话妙趣横生,通俗幽默。
Chief Bogo: Find him, shut him down.
牛局长:“找到他,让他歇菜。”
牛局长布置任务,让朱迪兔和尼克狐追查一名飙车党,“歇菜”既是观众熟悉的流行语,又符合牛局长说话硬气的风格。
Mayor Lionheart: Because I got a dozen and a half animals here who have gone off-the-rails crazy.
狮心市长:“我这有十几只动物疯得连爹娘都认不出了。”
朱迪兔和尼克狐找到失踪动物被关押的地方后,偷听到狮心市长和一位医生的对话。此处的“不认爹娘”是人们熟知的俗语,体现了电影字幕口语化和大众化的特点,也用看似夸张的语言衬托了“午夜嚎叫”的攻击性,顺应剧情的发展。
网络流行语具有时代感和新鲜感。选取流行语做译文,是对传统翻译标准和翻译方法的“挑战”,运用巧妙会事半功倍。但是这种方法也有弊端,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语言会被淘汰,这样的翻译后人读起来会倍感费解;有些语言会发展成日常用语,再读起来则会失去新鲜感。因此笔者认为在使用流行语进行翻译时,译者一定要非常慎重。
(二)套用“名人”名字和巧妙选择字眼
在翻译电影角色的名称时,利用“名人效应”,虽然乍听起来有些“张冠李戴”,可是如果使用巧妙的话,则能增加电影的幽默效果,让观众会心一笑的同时,还能很快地帮助观众把握住角色的性格特点,并留下深刻印象。
动物城中有一位名叫“Gazelle”的美丽、时髦的当红明星,能歌善舞,连平时很严厉的牛警察局长都是她的粉丝。她的名字被译为“志羚羊”,很容易让观影者联想到我们家喻户晓的明星林志玲,自然也会将她们身上的美丽和时尚的气质相互关联起来。
除了套用“名人”名字外,译者还很巧妙地处理了影片中其他角色名称的翻译。影片中名叫“Mr. Big”的黑帮老鼠并没有像《欲望都市》(“Sex and the City”)里音译成“比格先生”或是“彼格先生”,而是意译为“大先生”,既体现了他黑帮老大的地位,又与其娇小的身材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强烈反差增加了讽刺和幽默效果。街头贩卖盗版光盘的“Weselton”被译成“猥琐屯”,不但顺应了源语发音,还刻画了他市井小民的形象。离办案最后期限还有十小时却要摘掉朱迪的警察徽章,此时尼克狐口中的“Chief Buffalo Butt”被译为了“牛哄哄局长”,凸显了这位局长的霸道凌人的性格。
(三)借用成语和古诗词
作为语言和文化的精髓,成语无论从语义角度还是从语法结构上,都以简练的形式传达极为深刻的含义。古诗词具有一定的韵律与格式,也是语言与文化的高度凝练。在翻译中用成语和古诗词进行改写,能使译文更加生动形象,也更容易为中国观众所理解。
Mr. Big: I will take your kindness and pay it forward.
大先生:“你投我以桃,我报之以李。”
大先生在得知朱迪兔曾救了她女儿性命后,忽然改变主意,不但没有冰冻她,反而还答应帮助她找到水獭埃米特。“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出自《诗经·大雅·抑》,人们也经常用成语“投桃报李”比喻彼此间的赠送和回报。这样的译法能有效地帮助观众短时内理解剧情突然反转的原因。
Nick: Well, its my word against yours.
尼克:“你口说无凭,我不承认。”
Judy: Actually, its your word against yours.
朱迪:“实际上,你已经供认不讳了。”
尼克狐对自己刚刚承认偷税的事实矢口否认,朱迪只好播放胡萝卜录音笔的录音来迫使尼克狐帮助她一起破案。此处的成语“口说无凭”“供认不讳”不但结构整齐,还言简意赅,增强了对话的语气。
电影作为视听型(audio-video)文本,强调在短时间内为观众提供凝练浓缩的语言信息。因此,借用成语和古诗词翻译,能够让观众迅速领会对白的内涵,达到与原语观众产生共鸣的效果。
(四)直接替换原文
英文电影中某些文化负载词的含义比较抽象,直译会让观众在观影的瞬时内很难理解,因此译者可以使用改写式的意译进行文化替换,将我们熟悉的语言文化放在英文环境中,两种文化的强烈反差,会让观众感到熟悉又陌生,从而产生幽默的效果。
朱迪兔和尼克狐到公羊道格加工“午夜嚎叫”的地方,想把这些能使动物发狂的花交到警局当证据。朱迪尝试去发动废旧火车,而尼克却认为老破车要是能开动,简直就是奇迹。火车真的开动了,尼克狐激动地说道“Well. Hallelujah.”,此处并没有直译为“哈利路亚”,而是替换成“老天显灵了”。“哈利路亚”是希伯来语,意思是“赞美主”,在西方的宗教文化中表达对耶和华的赞美之情,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通常是向老天爷祈福,此处的替换反映了读者的文化认知。
翻译时,译者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译文能否被观众接受。翻译是文化的传播,影片在全球范围发行的宗旨也是为了迎合各国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所以为了使字幕读起来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适当情境下可以采用改写方法处理文化意象的汉译问题。
随着电影字幕翻譯的娱乐化现象越来越凸显,娱乐化改写也受到很多译者的青睐,适当巧妙地运用能使影片锦上添花,增加票房和提升口碑。“只要达到幽默效果,译者不再唯命是从,而是能译则译,不能译就大胆采用借用或完全替换的方式保留、甚至制造幽默。”[3]有些美剧的翻译,为了配合原音背景下现场发出观众笑声的效果,有些译者刻意采取娱乐化改写的翻译策略,希望达到和原语观众同样的观赏效果。但是不考虑语境和情节需要,一味地追求娱乐化,则会移花接木,生搬硬套,更是“剥夺了目的语观众获取原文准确意义和品味异域文化魅力的权利,这会让观众很难接受”[4]。因此,译者一定要掌握好“度”,是否采用改写,用改写中的哪种方法更合适,都是值得反复推敲的。作为一名优秀的译者,除了自身的知识储备,还要具备认知不同语境和驾驭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能力,这样才能灵活运用改写手段,更好地引荐国外影片,从而丰富我国的文化市场。正所谓“译有法,无定法”,希望通过本文介绍的几种娱乐化改写的方法,对今后的电影字幕翻译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参考文献:
〔1〕Lefevere, André. 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 [M].London&New York: Routledge, 1992.39.
〔2〕Hermans, T.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ture: Studies in Literary Translation[M]. London: Worcester, 1985.11.
〔3〕吕玉勇,李民.论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的娱乐化改写——以《黑衣人3》和《马达加斯加3》的字幕翻译为例[J].中国翻译,2013,(03):105-109,106.
〔4〕吕玉勇,李民.陌生化和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的娱乐化改写解读[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06):45-50. (责任编辑 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