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研究*
——以成都大学成大川汽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例

2019-01-15李晓晓孙付春

关键词:校企基地专业

李晓晓 孙付春

(成都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四川 成都 610106)

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使得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成为了重点。所谓的校外实践基地就是学校与行业企业实现有效的对接,从而完善和改进学习环境,不断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的一种校企合作[1]。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能够利用校企有效合作,实现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真正的以针对育人为目标的过程。在校企合作当中,注重课堂与企业实际的结合,注重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注重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成都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与四川汽车工业集团公司进行广泛合作构建的校外实践基地,在注重发挥成都市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基础上,为全院提供了一个综合实践教学平台[2],探索具有地方院校特色的学生实践教学模式,建设产学研一体的高校与企业深度融合的工程实践教育基地。

一、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的意义

校外实践基地存在着优势和自身特征,在其基础上结合企业、社会和政府,推动学校教育的发展,从而提升教育水平和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形成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体系,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实践与理论结合是当前校外实践基地最为重要的模式,通过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将有助于推动实践基地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当前国内在高等教育校外实践基地方面存在以下一些问题:管理不到位,难以满足实践教学要求;实践内容方面存在着不一致性;在设施设备方面还没有能够接近国际一流水准[3];师资队伍方面,还没有提出培养更为实用的双师型标准;基地运行方面还不能够满足产学研结合的效果[4]。校外实践基地无疑丰富了当前教学内容和学生培养方式。通过校企合作的校外实践基地模式,能够在教学内容、方法、课堂安排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完善,为当前教学、科研能力水平的提升以及解决现实问题创造更好的条件,从而真正地实现提升学生的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

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基地功能是基地建设的前提,其功能既要能够切实从学生学习实践角度出发,还要能够注重实现对教师的培训,保证教学的要求以及满足企业员工、社会劳动力转岗等相关培训工作。此外还需要积极促进学生学业的完成,同时加强职能技术培养,使得在校外实践当中能够承担更多的教学任务,积极推动新技术的开展。对于学生来说,应当为其营造一个更为真实的环境,让学生可以在实践当中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从而提升综合素质。

(一)体系建设

图1成大川汽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实践体系框图

在体系建设方面,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应当重视推动组建相应的实践基地领导小组或者工作小组,同时还需要明确小组当中各成员的责任,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定期进行相关工作会议,一同协商推动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发展[5]。在机械工程学院领导以及四川汽车工业集团企业总经理的一同策划之下,在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6]。一方面致力于实现基地人才培养决策以及相关统筹计划;另一方面管理层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大力发展校企产学研结合模式,真正地将各种实践项目落实到位。图1为成大川汽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实践体系。该中心是学院校外实践基地的重要支撑,在四川汽车工业集团公司机加分厂、冲压分厂、焊接分厂、总装厂和技术研究中心基础上实现教学基地生产化、生产企业基地化、校企合作深入化、产学研结合有序化、工学模式创新化。

(二)产业对接平台建设

成都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主要发展“产业+企业+专业”的平台模式。借助四川汽车工业集团公司人力、物力和智力,构建了校外实践基地和产业对接平台,作为学院对接产业、产学结合、工学结合的一个终端。成都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和四川汽车工业集团公司产业对接平台建设如图2所示。

图2产学研对接平台

利用校企合作模式,实现平台的对接,从而加强学院与企业间的关系,打造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的现代化人才培养体系,从而形成一种横向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过程,推动从公司到学院的人才发展[7]。利用学校与四川汽车工业集团的合作,实现各专业系与各分厂的对接,从而有效地完成了双向链接,为高等特色校企文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加强校企实践基地发展,一方面可以迅速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和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应用效果,另一方面有助于推动工学结合模式的发展,深化校企合作。

(三)实践内容建设

表1 校外实践基地构成及实践项目一览表

在实践内容建设方面应当重点关注如何能够培养应用型人才,进而更多地避免在培养过程中对学生单纯的集中纯技能培养,这需要把围绕“应用型”作为教学内容的设计依据,找到教学内容内具有“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相结合、“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相结合的实践内容[8]。此外,还应当积极推动新材料、工艺、技术以及规范的实施,体现生产技术和生产实践的共同发展。成大川汽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具有真实的职业情境,使课程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结合起来,在实践车间里完成实践课程,注重提升和培养学生的技能和专业能力,表1为成大川汽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相关实践项目和对应的专业领域情况。

成大川汽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校外实践基地主要为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和测控技术与仪器四个专业提供实践教学。根据这四个专业的特点,学生主要进行课程设计、专业认知、创新竞赛和毕业设计等。如图3所示。通过在理论教学中合理穿插实践教学,学生的工作能力以及专业的素养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图3成大川汽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实践形式及实践内容

(四)师资建设

图4实践基地教师团队建设模式

为提升校外实践基地运行效益,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引进技术专家或高级管理人员,从而尽快地组建成专业的实践指导团队[9]。教师团队以四川汽车工业集团为依托,注重专业实践能力,引聘技术专家、培养教师骨干。通过“内部培养,生产实践”等方式,从而真正地形成一种基地与教师之间的双向交流机制。同时还注重搭建兼职教师资源库,制定相应的教师管理规范以及职能考核办法,加大对基地年轻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严格各项工作流程以及绩效考核指标,建立一个完善的监控体系,真正地打造一个专兼结合的校外实践基地教师团队[10],实现学校理论教育与实践课程之间的有效结合。实践基地教师团队建设模式见图4。

目前基地已经组建了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能够有效地推动校企一体化发展。学院现有专业教师人数达到了73人,专兼结合的教师就占据了63.1%,为46人,校企合作技术专家14人,其中高级工程师7人,还满足了本科评估规定的实践课时占总课时60%的要求。

三、校外实践基地管理

(三)组织管理体系

成都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和四川汽车工业集团公司双方主要负责人一同成立实践基地监督委员会,开展对基地学习情况的实时监督和相关评估,进而推动校企实践基地的监督体系发展。利用双师型教师的模式,双方一同参与实践计划、实践项目、实践大纲和指导书等文件的编撰,同时在实践基地硬件设置方面也共同解决。

图5校外实践基地精细化管理体系

利用质量管理系统方法积极推行ISO9000理念,大力实现实践基地的精细化管理。具体精细化管理体系可以参见图5。该管理体系输入部分主要是学生、学校、企业三方,确立相应的输出目标,明确各自职责,从而实现基地的有效管理。为此在校企实践基地控制的整个流程中,需要从管理评审、质量追踪、内部审核等多方面加强改进和不断完善。

(二)管理机制

1.制度机制。想要实现合作办学的高效率,必然需要站在微观角度实现企业相关工作规范以及教学相关管理制度的有效确立[5],比如在企业实训项目当中应当积极寻求与校内课程相结合的一面,如采用弹性学分制、教师下场实践等,大力实施全新的教学制度、管理制度。

2.运行机制。在校外实践基地当中应当突出运用项目管理理论,实现对项目日常的管理运营,采用责任制,强化管理的阶段性、量化以及优化,推动扁平化垂直管理模式的改善,建立专门工作组,还需要建设对应的课程项目经理,使得各自可以承担有效的权利和职责,实现对成本、人才、质量以及风险等方面的控制,提高合作办学的绩效。

3.监控与评价机制

在校外实践基地上,开展积极评价和监督是非常重要的。为此合作方应当积极根据政府所提出的教育政策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按照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办事,严格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以及制度要求等开展合作。坚决杜绝出现形式主义、表面主义,不能够让学生由此而成为廉价劳动力。监控机制当中,需要切实关注合同条款的履行情况,积极关注实践基地资金使用情况,合作项目进展情况以及材料的真实性等。

校外实践基地评价最为重要的就是能够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保证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实现量化处理,同时还需要能够看到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指标可能存在的变化[11]。结合定量定性分析、动静结合分析以及普查与抽样结合分析等,真正的以科学的依据为指标,进行相关的评价,及时针对评价结果做出反应,并有针对性地建立相关的完善措施。

(三)实践教学管理

成都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包含了三个专业系和一个实验室,同时还设置有教务办、学工办和行政办三个办公室,按照高等教育规律运行模式办学;四川汽车工业集团拥有五个分厂及多个相关职能部门,完全谨遵市场规律运行。二者积极开展校企产学研合作,成大川汽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形成了“学院+四川汽车工业集团公司”两种运作模式、一套管理班子的有机结合的校外实践基地管理机制。实践教学计划的编制和实践教学过程的控制是校外实践基地教学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

表2 实践基地精细化管理考核表

实践教学计划的编制,对于学院来说,需要加强教学大纲的改革,根据企业现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12]。根据实践计划中开工期、日产量、工位数的要求,安排实践学生,实施班组管理,教师根据生产项目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合理组织任务驱动、真实生产的情境教学,使实践过程既满足生产要求,又满足教学要求,学生既能学到必需的理论知识,又能通过真实的生产掌握实际职业技能,身临其境地领略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表2为实践基地精细化管理考核表。

实践教学过程的控制,根据相应专业的课程要求、实践项目的工艺要求,积极实现校外实践基地与工学结合、产学对接目的[13]。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实践计划和企业生产的要求,展开知识点,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进行实践教学过程控制。

四、基地建设成效

当前成大川汽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已经能够较好地满足成都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全部专业的校外实践教学需求,已经实现了从2010到2016年期间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这为今后的工作开展提供了思路和方向。截至2017年,基地已经接纳1 473人次的实践教学。从2013年开始,基地为落实“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指导思想,与毕业综合实践工作实现无缝连接,保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安排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专家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其效果受到了四川大学等兄弟院校的好评。

成果一:节约办学资源,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校企合作的校外实践基地,共同管理的办学模式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权力。学校方面能够充分利用相关企业的实践设备等,实现对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从而避免出现重复性的投入。另外通过向企业聘请专业技术骨干担任教师,既能够解决设备不足问题,又能够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通过校企合作,还可以解决企业所面临的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迅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将学校、企业、学生利益最大化。

成果二:建立和完善了学生实践评价体系。在教学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需要积极转变教师的理念,融入完善的学生实践评价体系,进而引导高等教育走向可持续发展。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在学生实践评价体系方面,形成了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能够实现学校、企业二者的综合评价作用。同时利用多元评价体系,能够对学生更好地展开评价,从而持续性地开展教学改革工作和学生培养。

成果三:改革丰富了教学模式。校外实践基地的创办,让学生拥有了一个更为真实的生产实践环境,从而可以高效完成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和未来企业生产等。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可以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实践,做到将课堂搬入到车间当中,进而形成“实境训教,无缝对接",进一步丰富和创新教学模式。

成果四:有助于实现教师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创新与竞赛能力。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为教师提供了参与技能培训的机会,利用校外实践基地可以带动企业发展,同时增强教师实践水平,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带动学生的创新与竞赛能力。成都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成绩也取得突破,在2015-2016近两年的时间当中,在中国节能竞技大赛无差别组中荣获第十六名,在国家第四届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和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分别获得了省级二等奖、三等奖共二十余项,在第三届“蔡司·金相学会杯”竞赛中获得了国家级二等奖、三等奖共四项。

猜你喜欢

校企基地专业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我的基地我的连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