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效果分析

2019-01-15秦利娜桂振朝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35期
关键词:海绵状影像学血栓

秦利娜 桂振朝

(莘县人民医院CT室,山东 莘县 252400)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临床极为少见的脑血管畸形肿瘤疾病,临床中针对该疾病有效诊断,对疾病治疗具有积极作用[1]。对此,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60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分别采用CT和MRI进行诊断,对两种方法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60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影像学与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对患者CT和MRI诊断结果进行研究分析;且所有患者经病理诊断确诊。其中男95例,女65例,年龄17~60岁,平均年龄(40.5±6.4)岁,病程3.4个月~7.5年,平均病程(5.1±3.0)年。

1.2 方法:本组160例患者均实施CT扫描与MRI检查,并接受开颅手术治疗。CT检查:仪器使用双源16排螺旋CT扫描仪进行检查,仪器参数设置:200 mA管电流,120 kV管电压,5~10 mm扫描层厚,扫描沿患者头颅轴位进行,扫描间隔设置10 mm;给予患者300 mg碘海醇对比剂,实施颅内增强扫描,对比剂注射时间为60 s,CT扫描过程中对病灶位置进行延迟扫描,且扫描多次。MRI检查,仪器采用超导低磁场共振成像仪实施检查,结合患者病灶情况,采用增强扫描与平扫进行检查。采用常规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1WI对患者进行扫描,扫描保持1 mm层间距、6 mm层厚。实施增强扫描时给予患者0.1 mmol/kg对比剂,并对患者头部矢状位、冠状位、轴位进行T1WI扫描。

2 结 果

本组160例患者影像学特点,大小与位置:本组160例患者中,多发13例,单发147例,共194个病灶。其中脑内型166个(85.57%),脑外型28个(14.43%),病灶分布见表1。病灶大小0.8 cm×0.6 cm~7.0 cm×6.5 cm。

表1 本组患者影像学特点

CT表现为:其中95例(59.38%)患者呈现高密度,稍高或等密度患者65例(40.63%)。其中病灶呈现团块状钙化患者6例,病灶可见斑点状钙化影58例。

MRI检查显示:根据Zabramski分型,166个内脑病灶特点,Ⅰ型患者35例,T2WI中高信号或低信号,T1WI呈现高信号;Ⅱ型患者98例,T2WI、T1WI信号高低混杂;Ⅲ型患者33例,T2WI低信号,T1WI呈现等信号或低信号。

3 讨 论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临床极为少见的脑血管畸形肿瘤疾病,该病灶可发生于患者颅内任何位置,该疾病因窦状血管腔聚集形成,并无正常神经组织。该疾病可分为脑内型与脑外型两种;此外,该疾病MRA与DSA检查均不显影,又称隐匿性血管畸形。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典型病灶是由丛状薄壁血窦组成,并有神经纤维将窦腔分离,无健康脑组织,由成纤维细胞与菲薄的内皮细胞组成的薄壁缺少肌层与弹力纤维,造成窦内血流压力下降,血流速度变缓,易使窦腔内形成血栓,且易发生出血现象。据有关研究显示,病灶出血使胶质钙化增生及含铁血黄素沉积等,是临床诊断该病症的主要影像学基础。现目前,临床中对于该疾病诊断方法可分为MRI检查与CT扫描,且病灶类型不同两种方法诊断结果存在差异。

该疾病CT扫描显示,病灶以圆形或椭圆形为主,病灶表现为高密度阴影,边缘较为清晰。CT显示,可见病灶出现斑点状钙化或全部钙化,病情严重时可见轻度水肿现象[2]。若患者合并有急性出血证,则CT扫描显示为高密度,且病灶周围有轻度水肿。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MRI检查,病情判断主要依据病灶内钙化、MHB、血栓、反应胶质、铁血黄色素等成分进行鉴别;研究指出,不同患者其MRI检查信号表现不同,亚急性出血病变患者MRI检查信号T1WI表现为中心高信号,说明病灶组织内含有高铁血红蛋白,T2WI以低信号为环,高信号为主。若患者局部病灶出血或血栓,则病灶周围可发生神经胶质增生与铁黄素沉积,T2WI、T1WI信号以不均匀信号为主,周围以低信号环为主[3]。采用MRI增强扫描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检查[4],其主要表现为病灶钙化不显著[5],则形成血栓情况较轻,而MRI信号明显。综上所述,临床中采用CT和MRI诊断可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治疗提供有效参考依据,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海绵状影像学血栓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对比经结膜入路开眶术和内外联合开眶术摘除视神经内侧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纵隔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比分析(附4例报告)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化学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