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黑格尔“反思”概念的内涵与意义
2019-01-15刘天资
刘天资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8)
在西方哲学史上,“反思”作为一个由来已久的哲学术语被许多哲学家进行探究,但是因为反思概念横跨思辨哲学和实践哲学两种维度,并且在不同的维度间展示了不同的逻辑思路,这使得反思概念成为人们不断争议的焦点。黑格尔是在众多哲学家的基础上,又赋予了“反思”新的地位。与其他哲学家们不同,黑格尔通过对反思概念哲学内涵的进一步挖掘,使理性认识跃升到自我更新和自我革命的阶段,超出了传统认识论对反思的规定和限制。在黑格尔这里,辩证法以一种内在否定性揭示除了存在及本质的根本关系,反思的不同环节与理性认识建立起了一种抽象但却重要的逻辑联系。
一、黑格尔“反思”概念的哲学内涵
黑格尔用思辨概念实现了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学的统一,而这种统一是由理解存在及其认识的真理开始的。在黑格尔看来,反思概念是理解存在和本质关系的核心概念。从作为存在的有到存在的扬弃,反思概念使认识升华到自我否定的阶段,实现了向内的自我实现。
在西方哲学史上,“反思”作为一个由来已久的哲学术语被许多哲学家进行探究,成为不断争议的焦点。每位哲学家都针对“反思”这一概念阐发了自己独特的观点,黑格尔对于“反思”的理解和认识是在众多哲学家的基础上,又赋予了“反思”新的地位。
笛卡尔是第一位将反思明确作为哲学概念提出的哲学家,他认为思维是对自身所意识到的内容的怀疑与审视,在普遍怀疑的原则下,反思是保证认识正确性的保证。洛克从经验出发,提出了“一切观念都是由感觉和反思来的”。①在他看来,感觉是反思的前提和起因,所有观念的东西都源于感觉,反思则是一种意识。洛克对反思的讨论没有深入下去,他的理论皆在强调经验与认识的重要性。在休谟的哲学体系中,反思成为一个自然行为,常以“思考”的名义出现,休谟在某种程度上把“理性”和“反思”并列使用。康德在经过对理性的批判后,提出了“先验反思”的概念。他认为“反思乃是关于被给予的表象与我们各个不同的知识来源之间关系的意识,唯有通过这种意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得到正确的规定”②。在上述思想家的讨论中,反思都在某种程度上蕴含着认识论的意味,或者说也只是局限在认识论范围内。他们都强调了反思和具体认知的关系,认为经过理性和存在物相互作用后产生的认识也必须经过另外的检验才有可能成为真理,或者说成为根本的知识。在此种意义上,黑格尔对反思概念的把握不仅继续发展了这一理论倾向,而且把反思与本质直接联系起来,展示出了丰富的辩证关系和深刻的思辨内涵。
存在和本质在传统认识论中是简单的二元关系,简单说来,也就是“有之真理是本质”。但是,在黑格尔看来,存在的认识并不等于本质,更不是最终的认识。理性的认识对象就是存在,是直接的存在物。对存在的认识就是物的直接认识。但是,理性的认识也并不能保证自身的真理性,它必须经过理性的不断检验。在这里,本质作为存在之真理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相较于传统认识论中的存在和本质之关系,“黑格尔揭示出本质的认识,是对存在的认识的扬弃;是从直接性认识上升到间接性认识。这种间接性认识的形式就是‘反思’。”③要想接近真理性的认识,对存在的认识必须进行批判,存在的认识是对具体物的把握,它与物之间存在着一种直接相关性,而物的易变性会妨碍这种认识的有效性。在这里,本质实现了对存在的认识的超越,它从一种对具象的把握跃升到对认识的把握,并通过否定性环节对认识进行了审查,这也是黑格尔反思概念的核心意义。对本质的追求是反思存在的意义,反思的内容和结果都重新界定了本质的哲学内涵,本质的内在规定就在反思的过程中完成了。只有如此,才能作为存在真理而存在的本质才有可能。
二、反思的内在否定性及其辩证逻辑
在黑格尔看来,反思概念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贯穿了认识的整体环节,并在这种不断地否定中展示出了辩证法的精髓。从理性认识这一最初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反思过渡到对直接性认识的扬弃。在到达对本质的把握之后,本质又通过反思不断的实现对自身的否定,这种反思不仅实现了对直接性认识的超越,而且把这种超越和否定贯彻到了思辨概念中,这种向内的自我否定是认识不断更新的过程,就是在这种辩证的反思中,我们才能达到理性认识的更高阶段。
西方哲学中的反思,通常是指思想通过对自身进行反省,黑格尔用不同阶段的反思强调了反思的辩证性。理性认识是一种抽象的和直观的感受,是思维的初级阶段。这种认识停留在具体性中,并对具体的东西进行分析,用一普遍性的概念加以固定。这是人们对于事物最为直观的感觉,它是作为逻辑思维的“第一种形式”而存在。本质是对知性的扬弃,只有经过本质的反思才能使事物达到思维和存在的统一,使真理建立在更加坚实的基础之上。与康德把反思仅仅看作是一种主观意识的活动不同,黑格尔认为反思应该是事物范畴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反应的概念间的客观运动。在这种思维模式中,理性首先应该对自身进行否定,从而过渡到自己的对立面,称为“否定的理性”,这是认识真理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为了实现理性的认识,就必须揭示作为否定的这一结果也必须是肯定的。正如黑格尔所说,在“肯定中即包含有它所自出的否定,并且扬弃其对方在自身内,没有对方它就不存在”④。在这个意义上,概念的反思即“肯定的理性”,强调的是对立面的统一。在这一阶段,被否定的规定并不是直接抛弃了,而是辩证地包含在最后的结果中,意义与结果相对于之前的也更加丰富。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本质‘自身运动’,和通过辩证法的否定深入自身的‘无限运动’,是理解‘反思’概念的真实含义的基本线索。”⑤一方面,作为思想的产物,它是抽象的;另一方面,作为否定与肯定的统一体,由于其规定的不同,它是具体的。因此,辩证法追求和实现的具体概念是对立统一和自力更生的概念。综合来看,“在黑格尔看来,‘反思’概念所显示的运动,不仅是本质的‘自己运动’,而且是向本质自身内部深入的‘无线运动’。这种运动,……是经过辩证否定的环节,向着更加丰富和深刻的本质‘变和过渡’的‘无限运动’。”⑥
从黑格尔的观点来看,认识真理有三种方法。第一,通过经验,第二,通过反思,也就是说,在不同和抽象的类别中规定真理。这两个人都不能从真实的意义上获得真理。只有第三种“思维的纯粹形式”才是最完美的认识真理的形式。“哲学的认识方式只是一种反思——意指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⑦,这两种反思,前一种是在知性概念中,后一种则是思辨意义上的反思。人有思想,可以用纯粹的思想形式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因此,人类思维与知识对象的关系是积极的。思想通过反射作用,产生普遍的概念。这个普遍的概念包含了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真理。思考可以探索简单的现象,当我们研究现象时,我们会用反思的方式。通过反思,我们可以发现现象是外部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内部的,所以我们可以从外部到内部,从现象到本质,从结果中找到原因,认识到现象背后的普遍性。也就是说,“反思之所以能在理性认识发展中完成一次次飞跃,就在于它是由被认识的本质自身的否定性决定的。用黑格尔的话来说,就是‘本质的否定性即是反思’。”⑧
三、黑格尔反思哲学的现实意义
每一个时代的哲学都是先以理论的形式存在,又经过人们的反复思考才得以发展,可以说,反思是哲学发展历程中必然要求的一种思维方式。黑格尔强调哲学思维的特殊性,认为它总是在一种相互批评而又转化为内在的过程中进行。反思能够使人们更清晰地透视生活与世界,更合理地把握人生与意义。马克思认为:“对人类生活形式的思索,从而对它的科学分析,总是采取同实际发展相反的道路。这种思索是从事后开始的,就是说,是从发展过程的完成结果开始的。”⑨马克思肯定了反思在哲学研究中的作用,因为反思可以更清晰地呈现出人们对思维这一规律的把握。哲学的存在和发展从未停止过。以反思哲学为思维方式的基础是思维持续探究的要求。因为反思是基于现实生活实践哲学和前提的哲学思维模式,对思想与存在关系的批判性理解和对思维与存在的统一的追求使两者互为补充,共同推进。
人生要想顺利发展,走向未来,其内在要求是审视、批判和超越整个人生本身。这种内在价值的引导构成了对生命延续的精神支持。哲学反思的本质在于对生命本身的审视和对未来的批判。可以说,生命的内在要求使它深思熟虑,反复思考,并将其运用到生命的内部结构中。反思使人们的生活和行动保持在正确的方向上。这里的“生活”范畴既包含国家的生活也涵盖个人生活,不仅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精神文化生活。它为我们对社会生活的反思、对社会哲学形成的要求提供了依据,更重要的是为社会哲学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反思过程中,以“政治哲学”的形式发挥了批判和改造一个国家政治生活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反思与生活的关系。在精神文化生活领域,反思是以“文化哲学”为理念,作为文化生活的精神支持和价值支撑。在这一领域,由于多元文化主义与多元价值观的相互交织,内省主要表现在对民族生活的基本文化价值观、文化思维、文化素质、文化心理和文化意识的质疑上。在这一过程中,个人通过对落后文化的质疑和批判,创造了新的先进文化,从而满足了对民族和个人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懈追求。同时,要从现实生活的文化维度和文化发展的新趋势来判断,建立支持精神文化生活健康发展的价值体系和正常思维模式,为现实生活提供精神资源和营养,促进精神文化生活的健康发展,为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适当的文化规模。文化意愿和文化支持,建立整体信仰和个人信仰,最终为个人提供一个富有成果的精神家园。
黑格尔的反思概念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示了认识不断丰富自我的过程,其本身的辩证内涵显示了自我革新的内在精神品质。这一思辨概念不仅从理论上解答了认识何以可能的问题,在历史实践方面,哲学的历史和社会历史也都对自身提出了反思的要求。在不同的领域,反思形式的存在实现了各领域的不断自我革命,从根本上来说,反思就是自身发展的真正动力。黑格尔不仅给我们提供了辩证法这一思想财富,而且使辩证法与存在的本质联系在一起,给出了我们解读历史,推动社会认知不断进步的范例。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实现在认识社会和理解历史的道路上稳步前进。
[ 注 释 ]
①倪梁康.自识与反思.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57.
②倪梁康.自识与反思.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96.
③王树人.思辨哲学新探.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66.
④黑格尔.逻辑学(下册).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81.
⑤王树人.思辨哲学新探.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68.
⑥王树人.思辨哲学新探.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67.
⑦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87.
⑧王树人.思辨哲学新探.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71.
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