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大学生入党现状及对策浅析*
2019-01-15唐霞
唐 霞
(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高校肩负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大时代使命。高校党建是高校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党员发展工作是高校党建的基础性工作,事关党新鲜血液的补充和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做好大学生入党把关、入党教育,作为党员发展工作的开篇举措,必须抓牢这个牛鼻子,才能纯净源头,管控过程,实现成效,为党的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95后大学生入党现状
(一)意愿强烈,动机多元
调查中,53.26%的同学表示非常想向党组织靠拢,27.98%的同学表示有意愿加入、但暂时未有行动。总体而言,95后大学生入党意愿较强,仅有部分同学表示完全没想过要加入。23.18%的同学表示关注党的信息,32.76%的同学表示偶尔关注。可见,对党的信息,整体关注不是特别高。31.77%的同学表示入党是信仰的追求,15.69%的同学表示入党可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46.29%的同学表示对今后就业有帮助,个人功利思想较为突出。
(二)把关不严,流于形式
调查中,12.56%的同学表示身边同学能够推优入党的原因是政治觉悟高,理想信念坚定;42.83%的同学表示是因为学习成绩突出,22.36%的同学表示是由于学生干部的身份。结合发展党员的十六字方针“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高校大学生入党多采取推优方式进行,但因落实不到位,没能真正把思想觉悟高、理想信念坚定的学生推荐出来,对入党申请人的实际思想状况不能全面掌握,存在重成绩,轻素养的情况,忽略了党员质量。
(三)教育单一,形式陈旧
调查中,高校仍采取传统讲授的方式开展入党教育工作。虽然党建工作在高校中越来越受重视,但入党教育的投入却相对较少,入党教育集中体现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党校学习班等方式,教育更多的是追求时长,却忽略了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不能有效对各种涌现的社会思潮和社会时事热点问题进行剖析。
二、入党现状原因剖析
(一)国内外的复杂环境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外交流的不断发展,计划向市场的转型,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无处不在的互联网,从未停歇的自媒体,没有国界的育人环境,难以辨析的各类思潮,高校不再是一片象牙塔净土,大学生的思想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由于辨识能力与免疫能力较弱,贪污腐败、拜金享乐、功利实用等不良社会风气严重危害着他们的身心健康,深刻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进一步影响着他们的入党动机,使动机呈现出政治信仰型、服务社会型、追求功利型等多样化、复杂化特点。
(二)高校党政工作的历史顽疾
高校大学生入党积极性高,入党工作任务繁重。但一些高校重行政、轻党务,重视专业教师的配备却忽视党务人员的补给,造成基层党建队伍力量比较薄弱,形成党建与行政事务两层皮现象,注重专业能力培养,欠缺党务素养提升,党政未能同谋篇、同布局、同落实。部分党务人员非专业出身而且经验不足、又缺乏业务培训,导致他们政治理论水平不高、工作方式方法单一,致使部分党务人员责任心不足,人浮于事,疏于尽力,懒于创新,未能很好地把关入党环节,入党教育方式传统、内容陈旧,进而影响后期发展党员质量。
(三)高校大学生的自身不足
部分高校大学生自身理想信念不坚定,容易被外力所影响,随波逐流,从众功利,仅仅把入党作为自己以后更好发展的筹码,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没有充分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对于思政课、党课只是浅显的接受;更多的是注重自身的专业学习,而忽视了专业与党的知识有机结合,甚至误以为党的理论学习会影响专业发展、就业择业,顾此失彼,不能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未能端正入党动力、提升党性修养,没能深入理解党员的义务。
三、有效改变95后大学生入党现状的策略浅析
高校的大学生活不再是一个真空的环境,而是一个备受各方影响的小社会。如何有效改变95后大学生入党现状,是一个需要综合各方力量共同解决的问题,社会、高校、学生个人都在这一问题中担任着不同角色,发挥合力,布局良策,方见成效。
(一)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给大学生入党注入一针强心剂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发展中国生产力,让成果由全民共享,真正实现一切来源人民、一切服务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优越性,让全民从内心热爱我们的党,让高校大学生从认知、行动上坚定自己的信仰,自觉将信仰内化为自己的入党动机。加强党的建设,扫清贪污腐败、拜金享乐、功利实用等不良社会风气,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政治生态,清除高校大学生对党的偏见,从而端正入党动机。用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中国当代大学生,建立抵御不良社会思潮的坚固屏障,大力巩固马克思主义一元思想的指导地位。
(二)抓好党性源头工作,给大学生入党吃下一颗定心丸
从高校层面而言,入党各项工作应长期坚持,破立并举。结合新时代党建工作要求,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扎实做好入党源头工作,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建强党务工作队伍,充分发挥高校党性教育优势。
1.党政协同发展,构筑育人阵地
坚持党领导一切,以党建促政务,共同谋篇布局,共同促进推动,摒弃传统党政两张皮,破除党建务虚不务实的观念,真正抓好抓实抓长党建工作,通过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将大学生入党工作落到实处。让高校大学生从内心认可学校,认可老师,认可同学,认可自身,真正感受到党的高大尚,发自内心的折服于我们的党,从而端正入党动机,强化党员服务意识。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育人环境,将党建宣传融入校园硬件,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融入校园软件,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入党教育与知识传授的良好结合,实现党建与就业等行政工作的有机互动,让高校大学生学习党的知识,坚定党的信念,肩负党的使命,真正自发地了解党、认可党、热爱党、服务党。
2.优化队伍建设,打造精锐力量
面对党建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党务工作队伍也应加强补给,工作人员自身需提升综合素质,切实加强党建队伍建设,高校党的各项工作才能得以保证。一是建立专职党务工作队伍。选拔专业对口的党务工作人员,并让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党的工作里面,而不是身兼数职,分身乏术,疲于应对,不求实效。二是开展党务工作人员长效培训。既重使用也重培养,让党务工作人员能够提升政治理论和党建业务能力,使高校党务工作人员成为党务行家里手,让他们有能力在工作中思考创新,更好地树立起党员的光辉形象。有人员有精力有实力,党务工作人员才能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入党工作,才能有效改变入党把关不严格的现状。
3.创新育人模式,完善多维平台
入党教育工作既要以传统渠道为载体,也要充分发挥网络力量。一是充分发挥思政课、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党校学习班等传统入党教育渠道的骨干力量。思政课教师要上好思政课,改变传统的灌输式、一言堂授课,让思政课更有亲和力、更有凝聚力,让高校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以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使命和担当,驰骋于祖国的万里河山。党课更应改变传统模式,结合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引入校外知名专家学者上好党课;针对新的国际国内局势内容,敢于剖析,让入党教育与时俱进,而非请校内党务工作人员、辅导员等浅显讲解,有心无力,无法讲深讲透。二是有效挖掘网络渠道的入党教育补充作用。利用APP、党建网站、微信公众号、QQ群等建立移动党建平台,丰富学习内容,传播党的声音,实现党务工作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通过集中学习、自我学习、系统学习、碎片学习等多样方式,随时随地开展党的知识教育,实现入党动机从自我向奉献、从感性向理性,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化。
(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给大学生入党树立一个好榜样
高校中已是党员的大学生要积极发挥先锋模范和示范引领作用,主动作为,以点带面,为其他普通大学生树立榜样,通过党员示范岗等活动拓展辐射范围,进而推进班级、系级、校级党建工作。同时大学生自身要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自身成长成才,对党的理论真正做到学深悟透做实,自觉过滤和调控不良社会思潮和社会现象对自身的影响,端正自身入党动机,在入党过程中通过自己实践,培养自身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让其他学生看到入党学生的奉献与闪光之处,让自己在大学校园里健康成长、积极向上,真正做到思想上入党、行动上入党,再实现组织上入党。
综上所述,95后高校大学生有着自己鲜明的想法,步入新时代,把握大学生思想状况,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抓严大学生入党教育,创新大学生入党工作举措,在发展大学生党员的时候,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发挥育人优势,营造育人氛围,建强育人队伍,提升思政课和党课育人效果,与时俱进、转变思路、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培养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党的队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