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院校体操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消除研究
2019-01-15刘阳
刘 阳
(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体操是体育院校重要必修课之一,动作结构连贯性较强,技术性较为复杂,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很多技术动作需要在高器械上完成,身体经常处于悬空状态,对于初学者来说,难度较大,易存在摔倒、脱手等意外伤害,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产生恐惧心理,长此以往,教师的教学效果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体育院校在体操教学中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促使体操教学质量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体育院校体操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
(一)体操教学模式的落后
体操运动是一项需要全身协调配合的运动项目,对学生的柔韧、灵敏、协调程度有着较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需要随时进行保护与帮助。受到上述因素的制约,在授课过程中,只能采用教师示范、演示的教学方法,学生不断进行模仿的学习方法。然而,体操的技术性较强,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一定要求,这种形式的教与学对于体育院校普修课的初学者来说是很难的。可见,教师在教学时如果不以学生对该课程的实际掌握情况为出发点,只按照教学进度去授课,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对体操学习产生心理障碍,对教学效果也将产生不利影响。
(二)学生对体操学习兴趣的淡化
学生对体操的学习兴趣是现阶段体操教学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一方面在高校体育形式多样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生会选择羽毛球、街舞等比赛较多、形式丰富的运动项目,体操学习难度较大,喜欢的学生并不多。另一方面在信息化的影响下,很多学生的业余时间沉迷在电子设备中,导致身体素质不断下降,对技术性较强的运动项目更不易产生学习兴趣。通过对体育院校学生的调查得知,除体操专项外大部分学生体操基础较差,在大学之前并没有深入学习过体操。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如果方法不得当,很容易受伤,这种失败的体验感很容易让学生对体操失去兴趣。
二、体育院校体操教学中有效克服学生恐惧心理的措施
(一)创新教学方法,有效进行引导
体操运动专业性很强,对于刚接触的学生来说不是一门容易理解和掌握的项目,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尽量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注重教学的趣味性,因为兴趣是能够有效完成各种教学目的的前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从中感觉到快乐,才能更好的去学习。体育院校在体操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学会自我克服、自我鼓励、锻炼自己的意志、磨炼自己的品格,从而强化自身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动机、真正激发学生学习体操的内驱力。此外,要重视教学模式的可持续性,一边深入理论知识的研究,一边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避免被动灌输的枯燥,让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有效运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此外,也可以观看一些体操比赛让学生了解赛场中可能遇见的心理问题,让学生通过紧张激烈的赛场去感受克服恐惧心理在体操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二)完善教学机制,促进心理训练方法的有效实施
1.树立正确的运动动机
每个人努力奋斗的前提是要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长期的。对体操教学而言,学生只有树立明确的目标后,才会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在训练遇到困难时能够继续坚持,且拥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起促进作用,会让学生更加认真对待平时的课程和训练,不断完善自身的技术动作。因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是提高心理素质的基础。
2.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体操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心理训练,通过训练,不断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提高学习的兴趣、提升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心理暗示,运用科学的调控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心理运动潜力,提升学习效果。从而培养学生在困境中将不良情绪进行转化的能力、在比赛中能够树立自信心、排除外界环境干扰,放松心情。此外,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模拟比赛情境,让学生融入其中,在常规教学中适应比赛的情境,增强学生的专注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同时,不断克服学生的恐惧心理。
(三)发挥学校竞赛机制的引导作用
体操竞赛是宣传促进体操运动发展的重要契机,学校要借助竞赛契机,为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适宜的项目,让课堂教学得到很好的运用,在竞赛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进行规则的改变,吸引学生投入到体操比赛当中。体育是最好的挫折教育,通过在比赛中的亲身体验更真切的感受得失,形成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的精神,消除学生在学习体操的过程中因恐惧带来的心理障碍,从而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体操课学习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