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改路径探析

2019-01-15张美娜

山西青年 2019年24期
关键词:思政课思政环境

张美娜

(遵义师范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0)

新媒体的时代已来临,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网络原住民,习惯从新媒体平台上获取时事资讯,但传统的高校思政教师缺乏媒介素养,沿用以讲授法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要,在学生心中失去了威信。为了改变这种情况,高校思政教师必须顺应新媒体时代潮流,改革思政课教学方法,高校也应大力支持。

一、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课改

(一)新媒体环境的特点

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以计算机处理技术为依托,提供数字化服务,比传统信息传播方式更为先进、快捷、及时。新媒体有交互性、相对的平等性,一条信息的接受者可以是另一条信息的发出者,传播者与受众双向互动,甚至无法区分;而传统媒体,如不借助新媒体,只能单向传播。借助新媒体,人们可以在短时间内,从任何平台上发送、获取信息,因而较为隐蔽、开放、个性化。[1]

(二)新媒体环境挑战高校思政课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如在手机新闻客户端上了解时事资讯、学科前沿。不过,由于大学生对社会与自我的认知、判断还不如工作的人成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又在关键的形成时期,缺少辨析能力,因而易受影响。对思政课教师而言,新媒体环境给学生提供了获取信息的渠道,因此消除了教师“一言堂”的权威资格,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不如往昔,单纯地在课堂上讲解教材也不能满足学生需要。而学生自主利用网络搜集材料分析时,新媒体不由教师控制,一些信息会使大学生更加困惑。[2]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改的必要性

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22.1%的网民在学校上网,25.4%的网民为学生。可见,当代大学生是网络原住民,这些受教育者与新媒体有着无法割舍的联系。而传统思政教师缺乏媒介素养,讲授法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仍然占据主体地位,这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要。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改路径

(一)高校建设新媒体平台,融入思政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高效思政改革中,应注重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掌握思政教育内容传播的主动权。不过,高校宣传经费有限,比不了各大网站的信息量和传播速度,只好在内容上有所选择,以学校建设和实时热点为主要内容,融入思政教育,建成各种各样的“红色网站”,由专业的宣传团队运营;同时,建设配套的校园思政公众号,使学生关注校园生活新闻的同时,第一时间收到思政推送,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3]

(二)思政教师整合新媒体资源,发起思政讨论

高校建设新媒体平台的同时,高校思政教师也要积极参加新媒体使用培训,掌握新媒体技能,与学生积极互动。高校思政教师利用学校提供的新媒体教学平台,可以上传自己和其他优秀教师的课堂讲义、课件、课堂录像给学生下载、观看,还可以上传阅读材料给学生参考、评论,也可以上传作业考试题库给学生练习,更可以为每一个社会热点、国际关系问题建立专门的讨论区,从而调动学生思考探索思政问题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这会加重教师的工作,因此高校应将这些工作纳入思政教师的考评,从而保证新媒体上的教学质量。

(三)思政课堂结合新媒体热点,丰富思政内容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很容易获取时事资讯,但不懂得如何分辨、看待,需要思政教师的指导。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应针对社会热点、国际关系问题给出讲解,帮助学生分辨信息,树立发展观念,避免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中受到错误观点的不良影响,重建高校思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地位。同时,结合学生在时事热点话题方面的兴趣和经验,教师可以丰富思政教育内容,活跃课堂氛围,避免纯粹理论讲解和观念灌输的枯燥。

三、结语

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影响日益增强,高校课改应顺应时代潮流,顺应新媒体发展实际,充分认识和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作用,拓宽思政教学思路,开辟网上教学阵地。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课改,不仅需要思政教师积极参与,了解当下社会热点、国际问题,也需要教务部门、各学院等职能部门大力支持、通力合作,保证课改顺利进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猜你喜欢

思政课思政环境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