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校大学生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教育研究
2019-01-15甄菲菲
甄菲菲
(西藏大学政法学院,西藏 拉萨 850000)
一、研究背景和实施情况
西藏地区地处青藏高原南部,这里世代居住着藏族、门巴族、珞巴族等少数民族,高寒的气候,稀少的人口,以及较为脆弱的生态环境使得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较内地存在一定差距。西藏地区的高校大学生,毕业以后大多留在西藏地区,在各行各业从事工作,他们是西藏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对本地区各族人民群众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产生重大影响。为了保证调研结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样本容量、样本专业的代表性,本次调研共抽取了西藏地区三所本科院校共500名学生作为调研对象。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法,共设计25个问题,其中单选题16题,不定向选择题9题,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93份,有效问卷223份,回收率98.6%,有效率100%。
二、问卷分析
(一)整体国家观意识强烈
针对西藏几所高校的学生调查问卷来看,各民族大学生都具有较高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国家意识相对占比更高。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西藏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更为紧密。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内地以及国外的各种新鲜的价值观传入西藏。年轻一代的大学生价值观开始多元化,但是在国家发展、国家利益与自我利益相冲突的时候,广大学生都会不约而同的选择牺牲自我利益,成全国家利益,表现了对国家的热爱以及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社会风貌。与此同时,有少数同学在民族认同跟国家认同的程度上,把民族认同摆在更高的位置。当然民族认同跟国家认同之间不是绝对的对立关系,某种程度上相关联。
(二)对国家的民族政策满意度高
从问卷调查分析来看,西藏各族大学生对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采取的民族政策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整体上能跟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保持一致,对于自治区对学校教育上的方针政策也表示了较高的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当代大学生思维成熟、趋于理性,能够独立思考国内外时事政治,客观理性评价社会舆论热点,独立阐述政治主张和政治立场。与此同时,少部分汉族同学认为国家对西藏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同学的特殊扶持政策较多,但西藏本地少数民族同学较多,汉族同学少,在升学、就业上,竞争力不足,甚至有汉族同学认为存在歧视,反而对民族平等政策的实践造成一定困难。
(三)对家庭生活状态较为满意
从调查问卷来看,各族大学生对家庭生活条件和现状满意度较高。具体来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满意度要高于汉族大学生。从具体的问卷项目来看,以藏族为主的西藏本地少数民族同学大多数认为自治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跟内地相比,还具有一定差距,但是也都对家乡未来的发展充满希望。首府拉萨籍贯的大学生对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认可度最高。在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在内地对口援建省市的帮助下,在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西藏跟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的过程中。
三、对策与建议
(一)继续加强国家认同教育
国家认同是一种重要的国民意识,是维系一国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纽带。缺乏应有的国家认同,现代国家必然会陷入危机。国家认同教育是一个系统的伟大工程,也是民族团结进步重大战略举措之一,作为西藏自治区当前乃至今后较长一个阶段思政宣传工作的重点。要积极引导少数民族大学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统一和转化,两者之前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国家认同是民族认同的有效前提、民族认同是国家认同的基础。加强国家认同教育,以达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效果。
(二)提升认识,加强对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教育的重视
提高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水平,首先需要提升认识,在思想上不断重视起来。第一,逐步提高各级各类高校主管领导对课程的认识,加强重视程度。在对待该课程要转变可有可无、内容陈旧、教师不专业、课程讲授没有持续性规划、靠突击等各种错误认识。第二,学校领导还要按照要求,以人力、物力确保课程的顺利开展。第三,提升大学生对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的认识。教师要认真给学生宣讲学习课程的重要意义,提升对课程的重视程度。
(三)扩展教育载体,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开始社会实践活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任课教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实践的培养,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具体的教学中还可以采取案例讨论的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展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要通过问卷调查、走访摸底、座谈会等不同形式,了解学生对于教学内容、上课形式、授课规模、考试评价方式、个性化建议等方面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要按照学生的要求,不断改进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材研发,积极研发本土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