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模式探索和实践
2019-01-15陈凌
陈 凌
(无锡市红十字中心血站,江苏 无锡 214021)
随着党员队伍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党员对组织生活的形式、内容及质量等方面的要求也随之发生着转变。新形势呼唤新模式,不断提高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才能真正发挥好组织生活的政治作用。笔者结合无锡血站党建工作实际,就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现状及构建组织生活新模式的探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现状分析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加上多样化思潮的涌入和影响,基层组织党内生活或多或少面临如下困境:组织生活方式陈旧,没有创新载体和方式,学习教育大多来自于政治性、理论性较强的“照本宣科”,党员处于“教什么学什么”的“埋头苦听”状态,想学的学不到、学过的重复学,供需脱节;组织生活缺少交互性,学习内容缺乏时效性,与实际工作贴合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员学习积极性,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
二、组织生活新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一)“空中课堂”随时学,延伸学习教育空间。由于无锡血站业务科室党员工作场所分散且工作时间较特殊,血站建立党支部、党小组两级微信群,打破时间与空间的束缚,确保组织生活“一个都不能少”。
1.让“微课堂”成为政治理论的传播者。细化学习清单,分“必学”和“选学”两方面,党员根据实际安排自学,主要包括党的十九大精神辅导、时事政治信息、先进典型事迹等,为党员提供7×24小时的学习平台,推进理论武装进圈入群。年均推送学习资料180篇(次)。
2.让“微课堂”成为党课教育的大舞台。持续开展“我是党课主讲人”微党课活动,确立“一期党课、一个主题、一名主讲人”的主旨,每周在血站官微上推送一期微党课,打破普通党员始终是“听课者”的传统,由被动“灌输”变为主动“思考”,进一步提高党员理论学习的参与度和实效性。在职党员参与率100%。
3.让“微课堂”成为交流解惑的连心桥。通过微信平台讨论工作难题、分享学习体会、交流学习感悟、总结工作经验等;选取大众关注的热点话题在微信平台进行微讨论,传播正确的思想观点,引导牢固树立主流价值取向。全体党员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学习氛围浓厚、气氛活跃,充分发挥了党支部引领导向作用。
(二)“体验课堂”深入学,拓宽学习教育外延。把组织生活搬到红色圣地、警示基地,把党课送到党员身边,增强视觉和思想冲击,通过身临其境的学习教育,让党员接受党性锤炼。
1.锤炼党性修养。赴嘉兴南湖开展红色教育系列活动;赴黄桥战役纪念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赴新四军六师师部旧址纪念馆开展“统一活动日”活动;赴烈士陵园开展祭扫缅怀活动,鞭策党员传承革命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2.强化廉政教育。让廉政教育充实融入组织生活,开展“廉洁自律 警钟长鸣”廉政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参观市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基地,让党员心灵受到洗涤,思想得到净化;前往惠山古镇开展“至德忠诚,清正廉洁”主题党日活动,切实拧紧思想深处的“螺丝钉”,打好防腐拒变的“预防针”。
3.提升社会责任。通过“中国好人”苏大伟志愿文化馆现场党课教学活动;宝界公园“保护环境,党员先行”环保活动;志愿者街头宣传服务活动;结对帮扶活动等载体,注重学与用相结合,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年均开展志愿活动超过20次,累计为26户社区居民服务。
(三)“竞技课堂”强化学,确保学习入脑入心。为让学习成果成为指导业务、推动工作的强大“助推器”,以学习为中心+参与促进+催化应用的模式,开展党章党规知识竞赛、“一法两规”知识竞赛、卫星式岗位技术练兵比武、“微党课”制作评比、“身边人 身边事”主题摄影比赛、徒手心肺复苏急救技能竞赛、“党员先锋岗”评比等活动,激发党员勤学苦练、奋勇争先的热情,起到了以比促学、学用相长的重要作用。
三、成效与反响
一是从“满堂灌”到“自助餐”,方式更活了。通过“互联网+组织生活”模式,弥补了传统组织生活模式枯燥、党课时效性差等的不足,扭转了以往组织生活“台上滔滔不绝,台下昏昏欲睡”的状态,做到“缺什么补什么,盼什么给什么”,满足不同特点、不同岗位的党员多元化、差异化的学习需求,确保组织生活贴合日常工作实际。
二是从“高大上”到“接地气”,效果更实了。党员教育加入“立体化”“多元化”的元素,走出书本、跳出课堂,将理论知识学习同具体的人、事、物相结合,将理想信念树立同模范引领相结合,将方针政策同具体工作实际相结合,推动组织生活从封闭向开放,从单边向互动转变,促进学习教育内容消化吸收,做到了学习和实践之间相互的融合和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