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中文专业毕业论文刍议
2019-01-15董莉
董 莉
(唐山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本科毕业论文的“太水”,质量差,重复率高等问题始终存在,近年,又出现了新情况。笔者在地方院校从事教学工作,连续担任九届中文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在教学实践中感到毕业论文对学生,尤其是中文专业学生确有帮助,它是对四年专业学习的综合训练与提升,更是对教与学的查漏补缺,从某个角度看后者的作用远大于前者。
笔者所在学校对毕业论文环节非常重视,每年师生都为之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九届学生的毕业论文,有普遍的现象:学校对毕业论文的要求逐年严格,教师为之投入精力越来越多,但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及相应能力并不尽如人意。如我校对毕业论文写作的要求从选题、查阅文献、开题、内容表达,注释、参考文献标注,论文格式、答辩等均有规范及具体要求。布置毕业论文写作任务时均以书面文字形式发给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全过程对教师的指导工作有严格要求与督导,如规定每周与学生当面指导论文的次数与时长,并要求每次有指导记录;论文写作的中期有对已完成进度及内容的检查,并以书面形式记录与呈报。近年为督促学生并为论文质量把关,又增加了毕业论文写作中期答辩环节。在论文定稿后,随机抽取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以匿名的形式送兄弟院校请专家审阅、评分。还有通过软件检查论文的重复率,最初是抽检部分论文,重复率在40%以内才可参加答辩,近两年,规定全部毕业论文都要参加重复率检测,30%以内方可答辩。答辩环节也非常严格。
但在不断规范与严格的毕业论文管理制度之下,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指导毕业论文的教师们普遍的反映教师指导的难度和工作量越来越大,而学生的能力与水平并没有逐年提高。
具体表现为:选题时有拈轻怕重,趋易避难的想法与现象。因毕业论文有一定的字数要求,学生既要完成篇幅规定的字数,又希望不要花费太多时间,并能在外审和查重及最后答辩中轻松过关,因此,选题并不是完全考虑自己的是否有研究、写作的兴趣,而是考虑“好写与否”。以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论文来看,在最初的几届毕业生中,出于学生自身兴趣与未来深造的考虑,在毕业论文选题的方向上,语言类、文学类分布较为自然、均衡,语言类中选古汉语与现代汉语作为写作题目的也不曾偏废;文学类中古今中外及文艺理论各有选择。常常会有一些学生的题目较为新颖,但有一定的难度,或是参阅文献较少甚至没有(如曾有学生选《三国演义》中太史慈为选题,这一题目几乎没有参考文献),或是有一定的理论难度,需大量阅读原著与参考文献(如第一届中有人选古代文学中的悲剧观)。近几年学生在选择毕业论文的题目时出现了较为集中的选题方向:避开语言类选择文学类,在文学类中又较多选择现当代文学中的叙事文学中人物形象作为选题。
其原因是这类选题阅读原著容易,参考文献多,在行文中易于完成规定字数,容易通过。而需花时间和精力搜集语料的语言类,需费精力阅读古籍的古代文学,需费脑力钻研的理论性选题都被学生放弃了。
第二种普遍的问题,与选题相关联,在论文行文中缺乏论述,过多的复述原著情节,或介绍作者生平,或就原著中某一首诗进行讲解。选择叙事性文学作为论题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可以用故事情节的复述代替论述,轻松达到规定字数。不用深入钻研理论问题,不推敲核心及相关的概念,对已有的某些研究成果、理论、概念等生硬引用。
第三,缺乏理性的分析与研究,写作中多随意性,结构安排常常不完整。在论文指导中从拟写论文提纲开始,教师需不断提醒学生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但到答辩时仍会有不同程度的结构问题存在。
第四,语言表述问题,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即将毕业的学生在语言表述上缺乏敏感性与准确性。常常是词不达意,需教师花费大量时间为之修改。
在上述现象与问题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要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任务,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势必逐年加大,督促、修改是必不可少的。从论题的精炼、准确表述、论文框架的构建、每一级标题的提炼、论点的概括、理论的运用、观点的打捞、到每一句话的斟酌、格式的校对等等,事无巨细。当学生不能很好地领会老师的意见,只好老师亲自上阵了。当然通过如此艰巨修改,学生会有所收获,但毕竟有亡羊补牢之感。
造成上述矛盾的原因,笔者认为是与现在大环境有关系,学生阅读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述思想的能力训练不够。
面对现状,应从源头上入手,从专业教学的每一节课着手,抓阅读、抓思维训练、抓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这样才能达到既定的专业培养目标,也才能使毕业论文写作对学生的训练更上一个台阶,使教师对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与学生的努力更加事半功倍。